欧洲价值 08-15
“希特勒未死”的传言与制造新闻的媒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二战后," 希特勒未死 " 的传言从未停息。许多人热衷阴谋,热衷所谓秘闻,至于真相,他们从不关心。

有 " 欧洲最强大脑 " 之称的翁贝托 · 埃科就在生前最后一部小说《试刊号》里虚构了类似的情节—— 1992 年,几名编辑记者在米兰加入一份正在筹备的报纸《明日报》。在电视和电台盛行的时代,报纸自然有着时效上的滞后性," 晚上八点就可以看到当天的消息,所以,报纸总是在讲人们已经知道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报纸的销量越来越少 "。因此《明日报》立志讲述 " 明日即将发生的事件 ",希望通过深入调查,在新闻领域拥有某种 " 预见性 "。他们精心研究旧新闻,试图编出一份模拟的 " 试刊号 "。

可真相并非如此,实际上,报纸幕后老板是一名二流贵族,他期望打入顶级贵族圈,因此计划办一份报纸,调查那些见不得光的贵族秘事,并佯装要将之揭露,以此进行要挟,继而获得上层贵族沙龙的接纳。

主编西梅伊为这份永不会出版的报纸找来几位记者,而在调查过程中,一位热衷阴谋论的记者布拉加多齐奥认为,当年被击毙的墨索里尼是他的替身,而墨索里尼本人早已逃到阿根廷,提出 " 人们都以为墨索里尼已经死了,而自 1945 年以来,意大利发生的每一件大事背后,都飘荡着他的幽灵 " 的假设。正当人们怀疑他走火入魔时,一天早晨,他惨遭杀害。此时团队其他几人才发现,这份报纸不过是一个诽谤和勒索的工具,是身为传媒巨头的幕后老板打入政治核心的垫脚石。至于布拉加多齐奥被杀,只不过是一个偶发事件。主人公科洛纳偶然见到了一部英国纪录片《短剑行动》,剧本与布拉加多齐奥的阴谋论几乎一致,可事实证明这些都是臆想," 欺骗是思想的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状态的思想。"

《试刊号》批判的并不仅仅是媒体 " 制造新闻 ",还有整个社会面临的道德困境。在流量当道的当下,它不但没过时,反而更具意义。

主编西梅伊给人的最初印象相当理想化,他说要 " 尽力实现一个独立于所有压力的新闻典范 ",这当然是新闻最理想的境界,不被政治等压力所影响。他提出的深度报道,也正是报纸在近三十年来的道路。但西梅伊显然只是说说而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主张的反面,甚至在以新闻行要挟之事时,表示 " 民主新闻业的一个根本原则:事实与观点分离 "。

《明日报》" 没有明日 ",它从未出版," 试刊号 " 也未完成,编辑部的六个人,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失意命运,未能通过这份报纸翻身。他们确实很努力,共同学习着现实中常用的报道手法,比如如何诱导读者,如何制造新闻,如何通过引用所谓的 " 目击者声明 " 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正如书中所言:

" 假如是在叙述一场火灾或者车祸,那么,当然不能明确地讲出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借助引号,在文章中插入一个目击者的声明。他可能是一个路人,或者公共舆论的代表。加上引号之后,那些声明就变成了事实,也就是某个人发表了某种观点的事实。然而,可以想见,记者只不过把话语权交给一个与他观点相同的人。文章中会出现两种彼此矛盾的说法,以表明针对同一事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而且报纸也注意到了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此种做法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出现在引号中间的第一个观点比较平常,另一个则更加合理,往往更加符合记者的观点。这样,读者感觉得到了两种观点,却被引诱着接受了其中的一个,因为它比较有说服力。"

大众媒体时代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等,读者和观众所能看到的,总是媒体和权力希望他们看到的。所以埃科坦言:" 并非新闻创造报纸,而是报纸创造新闻。" 同时," 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倾向,然后我们给予他们一种倾向,于是他们察觉到自己有了倾向。" 书中的布拉加多齐奥更是一针见血地说道:" 报纸的功能并非传播新闻而是将其掩盖 "。

1992 年的米兰如此,如今更是如此,甚至更为复杂。各种 " 标题党 " 的存在,正是《试刊号》里所提到的那些 " 新闻原则 " 的体现。而大数据和算法的存在,制造了一个个信息茧房,让人们越来越偏离事实。

埃科之所以将小说背景选在九十年代初的意大利,显然是在讽刺自己祖国的种种。这个昔日有着无尽光辉的国度,却在上世纪上半叶给了墨索里尼上位的足够土壤,继而堕入深渊,一直难以恢复。

他在书中写道:

" 亲爱的,你没有想到,意大利也慢慢变得像你想要流亡的那些梦中的国度。假如说我们能够首先接受,继而忘记英国广播公司给我们讲的所有事情,那就意味着我们正在习惯于失去羞耻感。你没有看到吗,今晚所有接受采访的人都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做过的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几乎是在等待一枚奖章。没有任何巴罗克式的明暗对比,一切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就像印象派画家的画一样。贿赂得到允许,黑手党也正式进入议会,政府里的人也在逃税,监狱里关的都是些偷鸡的阿尔巴尼亚人。体面人继续给无赖投票,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相信英国广播公司的话呢?又或者,他们不会去看今天晚上电视里播放的这种节目,因为吸引他们的是其他更加垃圾的节目,比如晚间第一档维梅尔卡特骑士的电视直销,或者有没有什么重要人物被杀,那样就会有国葬。我们可以置身这些游戏之外:我重新开始做德语翻译,你重新给那些放在女性发廊,或者牙医候诊室里的杂志工作。然后,我们每天晚上看一部好电影,周末到奥尔塔来。让所有人都见鬼去吧。"

埃科还写道:" 我们见识过野蛮人的入侵,罗马之劫,塞尼卡利亚惨案,一战的六十万死者,二战的地狱。我们曾经是手握匕首和毒药的民族,对这些事情已经能够免疫了,他们给我们讲的任何新故事,我们都曾经听过更糟糕的,这件事只不过是模仿。"," 只要学会满足,生活还是可以忍受的。"

至于新闻,它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因为 " 任何新故事,我们都曾经听过更糟糕的,这件事只不过是模仿 "。所以," 你对人们说出真相,人们会说:啊,真的吗?很有趣,然后就转过身继续做他们的事情去了。"

这就是现实。

书名:《试刊号》

作者: [ 意 ] 翁贝托 · 埃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魏怡

出版时间:2025 年 3 月

图源 | 网络

作者 | 叶克飞

编辑 | 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希特勒 米兰 最强大脑 意大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