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3 日下午 5 点,贵阳地铁 1 号线河滨公园站的晚高峰还未完全涌来,一阵清澈的钢琴声已顺着站台的风散开。25 岁的张宇坐在角落的黑色钢琴前,指尖落在琴键上,《所念皆星河》的旋律漫过匆匆步履——这是他今年开始的习惯,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乐谱来这里,与这架钢琴 " 赴约 ",和这座城市对话。
▲ 2025 年 8 月 13 日,张宇正在河滨公园站弹奏《所念皆星河》。陈亚兰 摄
今年春天,他偶然发现河滨公园站的钢琴,如今已成为工作间隙的 " 充电站 "。在他弹奏的间隙,常有背着书包的学生在旁边围观,或是接孩子下课的父母驻足。
这样的 " 音乐角 " 在贵阳并非孤例。河滨公园站、花果园地铁站 D 出口、青云市集、亨特商场中庭等人流密集区陆续布设的五台共享钢琴,正像一颗颗散落的音符,串联起覆盖交通枢纽与商业街区的音乐网络。在这里,钢琴从音乐厅的 " 专属品 " 变成了来往行人的 " 共享玩具 ",谁都能坐下来弹上几段,与陌生人共享一段旋律。
张宇的琴声,是贵阳音乐生态的微观注脚。贵阳每月至少一场的路边音乐会,以 " 零门票、零距离、零商业 " 的定位,让商圈广场、街角空地变身露天剧场,续写着这座城市与音乐的缘分。
这些街头音乐的 " 轻骑兵 ",与大型音乐节的 " 重火力 " 共同构成城市的音乐图谱。8 月初的 Z 纪元银河左岸音乐节上,9.5 万名乐迷从全国奔赴观山湖公园,带动周边消费超 5 亿元。这场本土孵化的音乐节 IP,已成为带动文旅融合的新引擎,去年更斩获 " 音乐产业年度贡献荣誉奖 "。
▲左岸音乐节现场,图源: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
从草莓音乐节吴青峰的温柔嗓音到 QQ 音乐巅峰音乐节的星光熠熠,从 livehouse 的小众演出到意大利钢琴三重奏的古典盛宴,贵阳的音乐菜单丰富得如同黔味火锅,包容着不同口味的热爱。这里的音乐不挑人,无论是地铁站的即兴弹奏,还是体育馆的万人合唱,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是什么让音乐在这座城市如此蓬勃?答案藏在政策的温度与市民的热情里。当南明区根据市民建议,在一个月内新增花果园地铁站的共享钢琴时;当观山湖区为音乐节观众增设免费接驳车、延长酒店退房时间时,城市用细节搭建起音乐生长的土壤。而张宇这样的普通人,则用日复一日的弹奏、聆听与参与,让这片土壤开满繁花。
每个人都能成为音乐的主角。这种 " 不设门槛 " 的包容,让街头琴声与音乐节的鼓点产生奇妙共振,重塑着城市的文化气质。
地铁站的广播声中,他还在与钢琴 " 共舞 ",仿佛看见无数的身影透过琴键触摸这个城市的温度。
在贵阳,音乐从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流动在街巷的日常。它藏在共享钢琴的余韵里,躲在路边音乐会的合唱中,沸腾在音乐节的人海里,最终沉淀为 " 爱乐之城 " 最生动的注脚——正如张宇弹过的那句旋律,所念皆星河,而这座城的星河,由每个爱音乐的人共同点亮。
来源 贵州宣传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