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囿于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国内信贷需求偏弱,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不断探底等因素,银行迎来史无前例的挑战。
告别大开大合的高增时代,步入缓步慢行阶段,勒紧裤腰带过 " 苦日子 "" 紧日子 " 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旋律:降本增效的四字箴言不仅被各大行长反复提及,更具象化为银行报表里一行行的数字——高管带头降薪、员工人数缩减、开支预算削薄……
然而,从整体深入到个体,特立独行者也不是没有。比如,山东省头部城商行——青岛银行,就用逆势加薪还增员的举动好好给同行上了一课。
逆势加薪又增员的行业 " 显眼包 "?
过去一年,逆势加薪的青岛银行,又一次让银行业打工人红了眼。
财报显示,2024 年,青岛银行职工薪酬费用为 25.08 亿元,较 2023 年的 22.05 亿元,增加了 3.03 亿元,增幅 13.74%。
这一速度不止跑赢青岛银行 2024 年的营收增速(8.22%),更推动其人均年薪攀升至 47.21 万元,同比涨幅达 7.64%,相当于每人每月入手近 4 万元。
更重要的是,2024 青岛银行的员工人数还从上年的 5027 人扩大到了 5312 人,整整增员 283 人,这与绝大多数友商通过减员达成涨薪目的截然不同。
数据来源:青岛银行财报
柒财经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24 年 42 家 A 股上市银行薪酬总支出约 1.05 万亿元,截至年末员工总数约 261.5 万人。以此计算,人均年薪约 40.16 万元,比 2023 年减少约 3.5 万元。
其中,夺得 " 薪霸主 " 的是中信银行,达到 60.62 万元,其也是 42 家上市银行中人均年薪超过 60 万的 " 独苗 "。
中信银行之外,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浙商银行、南京银行等头部选手,人均年薪也在 50 万到 55 万之间。
总体而言,青岛银行的薪资水平处在行业中上区间,领先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行,亦是城商行中的 " 佼佼者 "。
而在职工薪酬费用中,青岛银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共 27 人,获得的合计报酬为 1923.19 万元,较 2023 年的 1783.95 万元,增加了 139.24 万元,增幅 7.8%。
27 人中,待遇在百万级别的有 9 人,以总酬劳 1547.06 万元,瓜分了董监高阵营合计报酬的 86.72%。董事长景在伦和行长吴显明分别以年薪 249.78 万元、229.38 万元,成为全行唯二突破 200 万的核心高管,后者更是大幅 " 加俸 "50 万元。
事实上,青岛银行这些年堪称 " 好老板 " 的表率。
2020 年 -2024 年,该行的员工人数从 4000 人出头壮大到 5312 人,职工薪酬费用从 17.14 亿元飙升到 25.08 亿元,人均年薪从 39.63 亿元拔高到 47.21 亿元,均徜徉在景气通道。
天眼查等信息显示,青岛银行成立于 1996 年,为山东省首家主板上市银行、全国第二家 "A+H" 股上市城商行。
腰包鼓才声气壮
一般来说,敢于逆着潮水方向搞全员涨薪,往往来自强硬业绩的支撑。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腰包鼓才声气壮。
青岛银行最新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6.62 亿元、30.65 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 7.5%、16.05%。
2024 年,青岛银行一如既往地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 " 成绩单 ":营收 134.97 亿元,同比增长 8.22%,增速创自 2021 年以来新高;归母净利润 42.64 亿元,同比增长 20.16%,增速同样为近三年的高点。
细分来看,2024 年青岛银行利息净收入 98.74 亿元,同比增长 6.38%;非利息收入 36.24 亿元,同比增长 13.58%。
相对于营收变化幅度,较大程度上,正是非利息收入足够给力,才撑住了青岛银行的 " 门面 "。
继续拆解非利息收入,其主要驱动力来自包括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其他非利息收入。
2024 年,青岛银行其他非利息收入同比拉升 31.82% 至 21.14 亿元。其中,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为 20.4 亿元,较 2023 年增加 4.3 亿元,增幅 26.71%。
特别是投资收益表现出色,以 17.14 亿元的规模,同比大增 33.28% 的速度,为青岛银行注入强势动能。
青岛银行表示,非利息收入的高歌猛进得益于公司加强市场研判,调整投资结构,适时增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投资,实现投资收益较快增长。
图源:青岛银行财报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收益的获取往往依赖股市、债市的走势,具有波动性,不确定性、脆弱性等特征,且与企业客户的真实需求脱节,容易形成 " 资金空转 ",与监管强调的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主线背离。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因价格涨跌暂时形成的账面浮盈或浮亏,通俗讲就是大家常说的 " 纸面富贵 " ——看似丰厚的盈余可能随时因行情反转而消失。
换句话说,如果剔除这部分赚头后,青岛银行的经营成色是否经得住审视,成长性又当如何看待,都需要打个问号。
或许资本市场已经给出答案。截至 8 月 12 日收盘,青岛银行 A 股股价为 5.02 元 / 股,较 2019 年初上市时 4.52 元 / 股的发行价仅上涨 11%,期间甚至跌到过 2.58 元 / 股,这多少对其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造成打击。
零售贷款不良率狂奔
虽然业绩出类拔萃,但青岛银行亦面临资产质量隐忧,尤其是零售贷款不良率快速走高。
财报显示,2024 年,青岛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为 2.02%,较 2023 年提升 0.58%,比对公贷款不良率 0.87% 高出近 1 倍,比公司整体不良率 1.14% 高出近 1 个百分点。
拉长视线,早在 2020 年时,青岛银行零售贷款的不良率尚只有 0.54%。
据柒财经了解,前些年,为推进零售转型策略,青岛银行曾与头部互金、保险企业合作,诸如上海淇毓信息科技公司和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导流获客和融担增信服务,并推出自营品牌 " 海融易贷 " 作为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产品的主力。
不过,目前在青岛银行的官网已看不到太多 " 海融易贷 " 的信息,取而代之的是 " 优易贷 " 和 " 个人车位贷 "。
多管旗下的举措,显著拓展了青岛银行个人业务的创收创利空间。2020 年 -2024 年,该行个人消费贷款从 93.98 亿元膨胀到 201.21 亿元,占零售贷款的比例从 15.47% 抬高到 25.69%,最高的 2023 年占比达到 27.62%。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激进扩张行为,也为青岛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的狂奔埋下伏笔。
青岛银行大概也意识到了危机,2024 年主动压缩个人消费贷款,降幅达 7.88%,互联网贷款余额同步减少 9.38 亿元。
但直观数据仍呈现出严峻的现实,青岛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不容乐观。
对青岛银行来说,敢于逆势涨薪还增员凸显其自信与业绩支撑,但依赖投资收益与零售贷款不良率的快速攀升,是其未来发展仍需警惕风险。
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