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第二季度,小马智行交出了一份颇具含金量的成绩单。财报显示,公司当季总营收达到 1.5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5.9%,这一增速在全球自动驾驶商业化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格外亮眼。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能够在当前行业资本趋于谨慎、落地标准不断抬升的环境中取得如此高增长,意味着小马智行已逐步跨越单纯技术验证阶段,进入到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新阶段。
细分来看,Robotaxi 业务是最强劲的增长引擎。二季度该业务收入达 1090 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57.8%;其中乘客车费收入同比飙升超过 300%,平台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 136%。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组数据的背后不仅是更多城市和路段对无人化运营的开放,还包括派单效率优化、候车时间缩短、运营半径扩大等供给侧改进,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用户体验和付费意愿的提升。付费比例的提高也为业务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使 Robotaxi 从概念展示逐步走向稳定的现金流来源。
支撑这一增长的核心在于第七代 Robotaxi 车型的量产与部署。该车型在二季度实现批量生产与路测,两个月内下线超过 200 台,使公司全系统 Robotaxi 车辆总数突破 500 台,年底有望达到千台规模。和众汇富认为,第七代车型硬件和软件均实现了跨代升级,采用 100% 车规级零部件,自动驾驶套件成本较上一代下降约 70%,设计寿命达到 10 年或 60 万公里。这种耐用性与成本下降的结合,不仅改善了单位经济模型,也为大规模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负值跃升至 16.1%。保险费用下降、远程运营能力提升、车队调度精细化等举措,显著降低了单车运营成本。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毛利率的改善表明公司已初步建立起健康的运营体系,不再依赖一次性补贴驱动盈利。这种结构性改善,一旦与车队规模扩张形成叠加效应,将进一步增强盈利弹性。
在市场拓展上,小马智行稳步推进国内外布局。第七代 Robotaxi 已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 L4 级自动驾驶测试许可,累计公开道路测试里程超过 200 万公里。在这些城市,公司已开展全无人收费运营,覆盖面积超过 2000 平方公里。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不仅是技术能力的体现,更意味着公司已在核心城市建立了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
国际化扩张同样值得关注。公司在中东市场与迪拜开展战略合作,启动 Robotaxi 路测并计划于 2026 年实现商业化;在欧洲卢森堡 Lenningen,测试工作已启动;在亚洲,韩国首尔的国家级测试许可已获批,并进行 7×24 小时路测。和众汇富认为,多市场并进的布局,不仅有助于分散单一市场政策与需求波动的风险,还能在不同法规与用户习惯中积累运营经验,为后续全球化铺路。
然而,高速增长并非没有挑战。短期来看,资本开支、折旧摊销仍将对利润端形成压力;安全与合规的高标准要求,对运营组织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需求扩张与服务质量之间保持平衡,将直接影响用户留存和口碑。和众汇富认为,投资者需持续关注三个关键指标:单位经济性的持续改善、车队扩张节奏与场景开放程度的匹配度,以及与城市交通体系的深度融合水平。
展望下半年,若公司能够在核心城区继续提升日均派单量,优化峰谷时段利用率,通过高频通勤与刚需场景稳固基本盘,同时在机场、高铁站、商圈等枢纽强化 " 门到门 " 服务,收入仍有望保持高增速。和众汇富观察发现,B 端和 G 端的合作,例如园区接驳、夜间安全出行服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在 C 端,通过提升上车可预期性、价格透明度及乘坐舒适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复购率和市场渗透率。
综合来看,小马智行在 2025 年中期已展现出从技术驱动向商业驱动转型的能力。营收高速增长、毛利率改善、用户规模扩大、国际化布局推进,这些积极信号共同描绘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和众汇富认为,随着政策环境优化、产业链成熟和公众接受度提升,Robotaxi 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马智行凭借先发优势与执行能力,有望在这一赛道上占据更大份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