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正风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大屏幕上,周鸿祎依旧穿着他那件极具个人风格的红色 Polo 衫,但与以往作为商业大佬举止神态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他背着一把吉他,现场 solo 了一段羽泉乐队的《奔跑》。
当画面结束,真正的周鸿祎出场,并对大家解释这其实是一段由公司产品纳米 AI 生成的视频时,全场震惊。
这是 8 月 15 日 360 集团 20 周年庆典上发生的一幕。在这场主题是 " 敢 AI 敢为 " 的大会上,除了惯有的舞台表演,作为创始人的周鸿祎还作了一场长达 2 个半小时的演讲,并为 360 确立了一条新路线图—— All in Agent。
" 一句话生成视频 "
作为受邀参加庆典的少数媒体之一,周鸿祎 " 弹吉他 " 的画面实在震撼,纳米 AI" 一句话生成视频 " 的能力也备让我感到好奇。
于是,为了得到最真实、直接的感受,我决定亲自体验一下纳米 AI,尤其是它的这种生成视频的能力。因为在之前使用的 AI 产品中,生成的视频大多只有几十秒,基本上无法直接拿来使用,像数字人周鸿祎这般长达几分钟弹吉他唱歌的 AI 视频更是闻所未闻。
说干就干,因为平时比较喜欢宠物,自己也养了只小猫,我就用我自家小猫的照片,让纳米 AI 给我生成一段视频。我跟纳米 AI 说了什么先做个保密,我们先来看成品:
怎么样,是不是还不错,整个视频其实很接近实拍的画面,剧情、配音、运镜、剪辑、字幕等视频所需的元素可谓一应俱全,真的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视频了。
那么,我跟纳米 AI 说了什么呢?其实只有一张照片和一句话(如下图所示)剩下的工作都是由纳米 AI 完成的。
就是如此简单,这对一个 AI 零基础,甚至不知 AI 为何物的人来说,创作基本实现了零门槛。
以我的这句提示词为例,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交代了下故事的主角和想要的剧情,纳米 AI 能根据这短短一句话生成这样一段完整流畅的视频,说实话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同时,我还可以看到智能体完整的工作过程,画面的设计思路和工作参数也是一目了然。
我们知道,现在宠物经济很火,试想,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宠物博主,想在宠物赛道上起个号,借助于纳米 AI,你只需要简单描述下需求,它就能帮你生成一段直接可用的视频。
如此一来,不仅大大降低了传统视频的制作门槛,同时也让每个普通人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乃至成为一个个 " 超级个体 "。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两天的直播中,周鸿祎也详细讲解了一番如何用纳米 AI 一句话生成视频,其中也谈到了 "AI+ 动物 " 是一个很容易起号的方向。同时,周鸿祎也提示,想要用好纳米 AI,需要把它当成一个朋友,需要把想做的事情和它说清楚。如其所言:" 谁能跟 AI 对话,谁就能掌握 AI,谁就不会被 AI 淘汰。"
随着对纳米 AI 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心里的一个感受也是愈发深刻,那就是这个时代真的需要纳米 AI,或者说,纳米 AI 的诞生,正逢其时。
正逢其时!
为什么说纳米 AI 的诞生是正逢其时呢?结合周鸿祎近段时间以来的分享,我们可以梳理为内外两个方面。
先来看外部,也就是 AI 发展的大趋势。如今,其实已经可以明确一个共识了,即智能体就是 AI 接下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为相较于 " 对话式 AI",如今,人们更看重的是 AI 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商业潜力,而智能体正是承载 AI 应用落地的一个最佳载体。
所谓智能体,简单来说它是一个能够感知环境、作出决策并执行任务的 " 智能个体 ",在语言理解、环境适应和任务执行等方面都更接近于人类智能,能够让 AI 实现从 " 单一功能 " 到 " 自主服务 " 的跨越。
" 大模型更像一个大脑,虽然现在能推理、能规划、能说会道,但它没有手和脚不能干活,不会用各种工具。而智能体,正是赋予大模型‘手’与‘脚’的关键载体。" 周鸿祎这样描述智能体时说。
所以,在如今这样一个 AI 进入实际应用期的关键节点上,360 适时推出纳米 AI,可以说是既顺应了潮流趋势,也踏准了时代节拍。
再来看内部,为什么要做纳米 AI,一款具备多智能体蜂群能力的产品?
这次 20 周年庆典上,周鸿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 巨头往往会杀入别人已经做过的领域,但很难见到成功的案例,就像我经常讲的那句话,颠覆微信的不是第二个微信,是抖音;颠覆抖音的肯定不是第二个类似抖音的东西,它一定要差异化。"
" 差异化 " 创造了纳米 AI,甚至从过去 20 年来看," 差异化 " 更塑造了 360。过去 20 年,360 利用差异化在人才储备、数据沉淀、技术积累甚至稳健的现金流上获得充分的积累,智能体研发的诸多条件也完全具备。
所以,在这样一个人们迫切需要 AI 进入到实际应用领域的关键期,秉持探索与创新精神的 360,结合自身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向着智能体这个新兴且为人所需的 AI 发展方向进军,也可以说是企业基因决定的一个必然选择,是 360 必须要做的事。
这一切,正如奥地利作家斯蒂芬 · 茨威格所言:
" 技术和发明之外,意志、勇气、责任和担当也是商业文明中比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因为他们不仅仅推动潮水向前,还将润泽每一片流经的土地。"
怎么做到的?
商业世界,光有理想是行不通的,还需要有坚实的技术基础。纳米 AI" 一句话生成视频 " 的背后,是公司独创的 " 多智能体蜂群 " 概念。
按照周鸿祎的理念,纳米 AI" 多智能体蜂群 ",是具备 L4 级别能力,也是目前这一级别唯一的智能体。它区别于 L1-L3 级智能体,多智能体蜂群真正让智能体实现了从 " 单兵作战 " 到 " 群体协同 " 的物种级进化,智能体得以解决更复杂的任务,创造更大价值的成果。
实际操作中,纳米 AI 可以让多个推理智能体灵活拉群、多层嵌套、组队协作完成复杂任务。
据介绍,纳米 AI 中包含了超 5 万个 L3 级智能体,覆盖视频制作、行业研究、电商运营等全场景。也就是说,在纳米 AI,你可以调用这 5 万个推理智能体来共同为你服务,大规模复杂任务的解决从此成为可能。
以前面生成的视频为例,纳米 AI 可以把视频制作的各流程逐一拆分出来,然后分给相应的智能体,再由这些智能体同时来完成这些工作。比如文案的活就交给文案智能体来干,剪辑的活就交给剪辑智能体来干,文生图、图生视频等流程亦然,整个执行过程最多支持 100 个工具同时调用。
这样一来,各智能体能够各司其职,分别做好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从而保证了视频的质量,多个智能体的同时工作,也大大提升了视频的制作效率。
从市场反馈来看,纳米 AI 的表现也是十分亮眼。AI 产品榜数据显示,7 月份,纳米 AI 以 196.88M 的月度访问量排名智能体榜第一,领先了第二名 Manus10 倍以上,受欢迎度可见一斑。
All in Agent
纳米 AI 的诞生,也让周鸿祎为 360 描绘了一个新路线图:All in Agent。
为什么周鸿祎敢于提出 "All in Agent",这背后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和价值是什么?结合周鸿祎的分享,可以总结为这样 3 点:
1. 天然的 AI 基因
必须要说的是,从 360 的核心业务来看,其对于 AI 的拥抱和探索可以说是一个必然选择,或者说,360 的血液里就流淌着 AI 的基因。
为什么?因为其最为核心的网络安全业务本就与 AI 紧密相关。
目前,网络安全的挑战已经超越了传统范畴,呈现出的是一种 AI 攻防战的新特征,即 " 用 AI 打败 AI,用魔法打败魔法 "。如周鸿祎所言:" 如果黑客都拿 Agent 做攻击,产生了几千个智能体的批量攻击,安全行业还指望用人来对抗,实际上已经是不现实了。"
所以,在网安行业深耕 20 年的 360,在进入 AI 时代后,要想继续守护好网络安全,筑牢自身的核心业务,就必然会与 AI 紧密结合起来,二者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 360 的产品和这些年的技术积累来看,也的确为全面拥抱 AI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无论是 360 搜索、360 浏览器还是 360 智能摄像头,多年来,360 全系软硬件产品的背后积攒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恰好是 AI 的天然 " 养料 "。
由此可见,360 与 AI 的紧密连接,实属必然。
2. 精准的路线判断
不过,于 360 而言,只谈拥抱 AI 还不够,"All in Agent" 提出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 360 准确预判了 AI 时代接下来的走向——一个 " 有手有脚 ",能够主动执行任务,实实在在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智能体。
在 AI 的发展上,为什么 360 要走智能体这条路?在前不久的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上,周鸿祎一语道破了背后的玄机:
" 大模型前两年确实发展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大家感觉大模型还是像玩具一样,在企业里的应用效果并不太好。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模型推理能力不足,有点像知识问答模型;二是模型不具备独立做事的能力,不太会用工具。"
在其看来,智能体正是破解这两个问题的关键秘钥,智能体能够结合大模型的推理能力,自主理解任务目标、自主规划分解任务,并将任务从头到尾解决完毕。
所以,我们看到,长出了 " 手 " 与 " 脚 " 的纳米 AI,主打的就是帮助人们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像前文中提到的制作一个完整的视频等等。
3. 可见的商业价值
观察下来,"All in Agent" 后,360 在 AI 方面产生的商业价值也很清晰,大致可以分为 To B 和 To C 两个方面。
To B:最新发布的安全智能体破解了传统安全防护重产品轻运营、人员投入大、过程不透明等难题,为企业提供了对抗新型网络攻击的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同时也解决了安全专家短缺的问题。
To C:从 C 端来看,以纳米 AI 为代表的 AI 产品能满足的需求就更广泛了,它真正让 AI 从聊天搭子转变为了生产力提升的高级助手。
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视频生成外,无论是出行规划、网络购物还是 PPT 和文档的生成等等生活和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纳米 AI 都能提供一个超乎寻常的 AI 体验,人的想象力也得以充分的发挥和释放,带来了近乎无限的可能性。
纳米 AI 生成的高质量视频案例
结语
坦白说,这几年 " 言必谈 AI" 近乎是一个共识,似乎谁不与 AI 沾边,谁的商业模式就不够性感。
但听了太多 AI 相关的概念后,大家其实也有点麻木,因为很多内容听起来天花乱坠,但落到应用层面来看,除了聊天外,它似乎还不能像人一样真正发挥思考能力,主动去完成和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所以,如何进一步发挥其生产力,提升其对于人类社会的有用性,这个问题其实是值得各大科技厂商深思的。
必须要说的是,从 360 来看,相较于炫技、秀参数、蹭热度,其对 AI 的认知显然更务实、更落地、更有实用性。360 所走的这条智能体和 " 多智能体蜂群 " 的 AI 路线,可以说是让 AI 大模型真正长出了 " 手脚 ",让其能够像人一样去做实际工作、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此一来,AI 就可以在企业里成为那个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专家团队,就可以成为每个人想象力落地、生产力提升的最佳搭档,这样的 AI 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AI,才是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 AI。
祝福 360,20 周年快乐,也期待纳米 AI 今后的精彩故事。
排版 | 正风
编辑 | 正风 轮值主编 | 夏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