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事求别人帮忙时,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帮你?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求人的策略。
求人不仅要讲逻辑,还要懂得人性。
并不是说你有事需要别人帮忙,别人就理所当然该帮你。
别人凭什么帮你?
在请求别人之前,你要多问自己一句:凭什么?为什么?你能提供什么?对方在意的是什么?有什么值得他出手相助的地方?
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再去求人帮忙,事情就会容易很多。
《资治通鉴》中有个故事,其实就讲明了这个道理。
读懂了这个故事,你再去求人帮忙,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甚至不用开口,别人也会主动来帮你。
求人,也不用低声下气,你甚至可以理直气壮一些!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 273 年,赵国和魏国联合攻打韩国的华阳。
韩国眼看快要撑不住了,赶紧向秦国求救。
然而,秦国根本不愿意出手相助。
这时,韩国的丞相找到一个叫陈筮的人,请他出马前往秦国。
丞相对陈筮说:咱们国家现在非常危急,希望您即使带病也能出行一趟。
陈筮推辞不了,只能前往秦国,去面见秦国的丞相穰侯魏冉。
当时,秦昭王在朝中说话做事还没有太大影响力,秦国的大权基本掌握在穰侯手里。
陈筮见到穰侯时,穰侯笑嘻嘻地问:" 你们韩国是不是很着急啊?所以特地派你这样重量级的人物来向我们秦国求援?"
穰侯魏冉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样子。
穰侯魏冉的态度很明显,就等着韩赵魏打得你死我活,他秦国正好坐享渔翁之利,觉得韩国着急求援,秦国可以从中获利。
但是,陈筮却只是微微一笑,淡定地说:" 不着急,有什么好着急的?"
魏冉听了很不高兴,质问道:" 别扯这些没用的,你们怎么可能不着急,你为什么这么说?"
陈氏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韩国如果真的着急,一定会有着急的办法。正因为我们不着急,所以才派我来。如果真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候,早就投降了,那我也就没必要来了。"
魏冉一听,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韩国真的投降了,赵国和魏国得到韩国的资源,联合起来再对付秦国,秦国岂不是会陷入被动?
于是,穰侯魏冉马上对陈筮说:" 你放心,我立刻发兵救援韩国。"
接下来的八天里,由白起这杀神带领秦国大军,迅速赶到华阳,击溃了赵魏联军,俘虏了三员大将,斩首十三万人。
随后,白起率军又跟赵军激战,斩杀两万余人,直到魏国被迫求和。
韩国的危机,也得以解除。
《资治通鉴》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陈筮告诉了我们:求人,也可以硬气点,也可以理直气壮!
当你遇到问题、想让别人帮忙时,别人凭什么帮你?
研究一下陈筮的策略,你就明白了。
我们做三点总结:
一,求人不能着急,求是求不来的。
你越是急切地请求别人,别人越想拿捏你,越想从你身上获取更多好处,甚至可能让你承担更大的风险,而他们自己获得最大利益。
所以,求人时,别人往往不会雪中送炭,反而可能落井下石。
你千万不要自乱阵脚,自投罗网!而是要先沉住气!
二,要学会跟别人做利益捆绑,放大对方的损失。
陈筮的逻辑非常清晰:韩国为什么不着急?因为大不了可以投降赵国或魏国。韩国原本就是晋国的一部分,只不过三家分晋后变得疏远了。对韩国来说,无论是做秦国的小弟,还是做赵国、魏国的小弟,都无所谓。
然而,对秦国来说,失去韩国这个小弟将是一大损失。
穰侯魏冉立刻意识到,不能让韩国倒向赵魏,否则会给秦国带来巨大的麻烦。
陈筮这一招非常高明,他将韩国的利益,跟秦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秦国不得不去救援韩国。
三,如何让别人为你的利益出力?关键在于将你的利益,跟别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你的利益就是别人的利益,你的困难就是别人的困难,通过这种方式,逼着对方为你的利益出心、出力,这才是高手的段位。
所以说,求人是有策略的。
千万不要以乞求的姿态去求人,这样不仅得不到帮助,反而可能让别人想从你身上割肉吸血。
相反,如果你能站在对方立场,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去说服对方,对方往往更容易伸出援助之手。
这个策略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人性的贪。到手的利益,谁也不愿意放弃。但如果你能让对方意识到有损失利益的风险,对方就会着急了。
韩国向秦国求援,正是运用了这一底层逻辑。
韩国已经向秦国俯首称臣,如果秦国不施以援手,韩国便会倒向赵魏,从而增强赵魏的实力,削弱秦国的力量。
对韩国而言,这并无所谓,毕竟自身弱小,依附强者是生存之道。
然而,对秦国来说,失去韩国这个小弟,意味着自身利益的损失,这是无法接受的。
穰侯魏冉作为秦国的主政人,如果让秦国蒙受如此损失,他的地位恐怕也会岌岌可危。
因此,穰侯魏冉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救援韩国,绝不能让韩国投降赵魏,这便是陈筮的求人谋略,也是陈筮的破局智慧。
所以说,求人并不是单纯地请求,而是要将自己的利益跟他人的利益紧密捆绑,这才是求人的高明策略。
你觉得是这样吗?
观看更多《资治通鉴》的解读内容,欢迎订阅我的系列解读文章,更有深度更多干货,让你领悟领导智慧,掌握成事之道。
读史学谋略,有位又有为。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谋略智慧。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