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战史堂 ,作者战史堂
1943 年 11 月 29 日,一架 B-17 轰炸机在攻击德国不莱梅时中弹,飞机尾部被撕裂解体,更要命的是,尾部机枪手被卡在里面动弹不得,无法逃生。
机尾连同里面的机枪手从 6000 米高度开始下坠,最后摔在了地上。当地面德国人赶到现场时,震惊地发现机枪手居然还活着……
高空无伞坠落生还堪称奇迹,那么这名机枪手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呢?今天就来讲述这个故事。
▲ 6000 米高空坠落生还的奇迹。
从 1943 年起,美军开始了对德国的大规模白昼轰炸,以 B-17 为代表的战略轰炸机铺天盖地地飞向第三帝国及其占领区,试图摧毁纳粹的战争机器。
然而此时美军战斗机还不能全程护航,因此在深入德国腹地最关键的两个小时里,轰炸机只能靠自卫火力和运气,一度伤亡惨重。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尤金 · 莫兰,他于 1924 年 7 月 17 号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克劳福德县斯科特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莫兰谎报年龄参军,于 1942 年 10 月 21 号被分配到美国陆航,进入第 96 轰炸机大队第 8 中队担任 B-17 轰炸机的尾部机枪手,座机绰号为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Rikki Tikki Tavi)。
▲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Rikki Tikki Tavi),此名来自一部动画片主角的名字。
▲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的尾部机枪手莫兰军士。
时间来到 1943 年 11 月 29 号这天,美军第八航空队派出了 300 余架轰炸机,目标是德国军事工业重镇——不莱梅," 瑞奇提奇塔喂 " 号 B-17 就是其中一员。
机群进入德国后,首先遭到了十多架 Bf-110 战斗机的拦截。这些 Bf-110 从轰炸机编队的前上方来袭,每架的翼下挂载了 4 枚 210mm 空对空火箭弹。当接近到大概 1000 米时,德机朝 B-17 箱式编队齐射了所有火箭弹。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的机长林伍德 · 兰利中尉没想到德军动用了新型武器,根本反应不过来,一发火箭弹擦着驾驶舱掠过,把他吓出一身冷汗。
来不及害怕,Bf-110 已经冲到了眼前,正在疯狂开火攻击轰炸机,对头攻击是德国飞行员总结出来的对付美军轰炸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
▲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的机组成员,莫兰在后排左一。
双方密集的子弹如同乱飞的蝗虫,到处都是曳光弹划过的轨迹,B-17 编队内部瞬间乱成了一锅粥。莫兰操纵着尾部机枪朝掠过的 Bf-110 射击,由于相对速度过快,基本只能起一个驱离的作用。
在距离目标还有 10 分钟的时候,更多的德国战斗机聚集在周围。无线电里传来警报声:"5 点钟方向,大量 Bf-109 和 Fw-190!"
话音刚落,德军战斗机就冲了过来," 瑞奇提奇塔喂 " 号所有机枪手都在持续输出火力。此时德军地面高炮也开火了,弹片在空中炸出了一朵朵黑云,德军战斗机立即撤退规避己方炮火了。
B-17 轰炸机编队在高射炮弹幕里坚持航向,顺利投弹后开始转向返航。机长兰利中尉在无线电里询问损伤情况,居然奇迹般毫发无损。
▲第 96 轰炸机大队的 B-17 正准备投弹。
很快德军战斗机再次来袭,莫兰操纵尾部机枪投入战斗。然而打着打着他发现自己的飞机渐渐落后于友机。
其他队友也发现飞机正在慢慢脱离大编队,于是莫兰在无线电里询问机长:" 兰利怎么回事,速度怎么降下来了?" 然而无线电那头没有任何声音。
很快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就落单了,几架德军战斗机发现了这架孤独的 B-17,从四面八方开火,不断有机组成员负伤倒下,然而飞机仍然笔直地向前飞行,没有规避动作。
莫兰打着打着,发现一架 Bf-109 战斗机从后下方靠近,飞到了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的后侧方射击死角。
▲ Bf-109 攻击 B-17 编队的场景。
德军飞行员向莫兰做着向下的手势,意思是让他赶紧跳伞。莫兰看着德军飞行员,没有反应。他看了看四周,发现越来越多的 Bf-109 出现在周围,却没有一挺机枪自卫机枪开火。
莫兰不禁疑惑道:" 难道飞机上只剩我一个人了吗?机长开了自动驾驶?" 就在这时,一架 Bf-109 从侧面慢慢超越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在掠过机头的时候,机鼻侧向机枪开火了!原来飞机上还有活着的机组成员。
遭到袭击的 Bf-109 编队立即展开了对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的攻击,莫兰很快被弹片打伤,机枪也卡壳了,他强忍疼痛爬起来修复了一挺机枪,靠着仅存的自卫火力反击。
▲尾部机枪手是最危险的岗位之一,这里非常狭小,与机舱中部通行不便。
然而两拳难敌四手,莫兰很快又被击倒,胸部受伤,肋骨断了几根,后背的降落伞也被打烂,他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开始向机舱里爬去。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在德机的攻击下摇摇欲坠,但好在 B-17 机体坚固,再加上德军战斗机可能在之前的战斗中耗尽了机炮弹药,剩下的 7.92mm 机枪无法给 B-17 带去致命一击。
莫兰好不容易爬到了中部机舱入口,两名腰部机枪手已经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没有了动静。正当他要取机舱的备用降落伞时,机尾跟中部连接处发出了金属撕裂声,很快产生了裂缝并且越来越大。
转瞬之间机尾与机身断裂分离,犹如一根树枝从 6000 米高度向下坠落。莫兰被困在了机尾,他抓住了一切能抓住的地方,但很快被剧烈的旋转压在舱壁上。
▲在重重打击下," 瑞奇提奇塔喂 " 号终于坚持不住了。
失去了机尾的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开始慢慢坠落,实际上此时机鼻的领航员奥德森和投弹手柯蒂斯还在朝德军开火,很快柯蒂斯被子弹击中倒地。
奥德森停止了射击,给柯蒂斯穿上了降落伞,但就在此时机鼻的透明挡风玻璃被击碎,两人没有了屏障,瞬间被甩了出去。
在空中翻滚了几圈后,奥德森成功打开了降落伞。他环顾四周,惊讶地发现座机的尾部已经被撕下,正在旋转着往下坠,方向舵和升降舵不受控制地摇摆。至少还有 3 名德军飞行员也目睹了这一幕。
他不知道的是里面还有一名战友——尾部机枪手莫兰!高速的旋转让莫兰痛不欲生,巨大的过载让他产生了红视,眼前一切都是模糊地,仿佛看到了地狱的景象。
▲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的机尾被打断,莫兰被困在了里面。
然而机尾巨大的水平安定面和垂直安定面还能提供一定的升力,控制了下坠速度,随着阻力的增大,机尾的旋转速度也有所放缓,仿佛化身成为了一架小巧的滑翔机。
最后机尾以 30 米每秒的速度坠入了一片树林中,撞断了一堆树干,吸收了大量的冲击,最后挂在了树上。莫兰被从机尾里摔了出来,肋骨全部折断,双臂骨折,牙齿掉了好几个,头骨破裂,生命垂危。
好在他被赶来的德军士兵发现莫兰,将他送到了医院。一名塞尔维亚医生(也是一名战俘)立即给莫兰做了手术,从死神那里把他抢了回来。
莫兰奇迹般地生还得益于惊人的运气、B-17 坚固的机体和塞尔维亚医生的全力以赴,让他完成了去地府薅了一把阎王爷的胡子再返回的壮举!
▲描述莫兰被困在机尾掉落的绘画。
▲轰炸目标不莱梅和 " 瑞奇提奇塔喂 " 号坠毁的位置。
恢复之后的莫兰被送入了战俘营,在里面待了 18 个月,最后于 1945 年 4 月 26 号得到解放。
同年 12 月 1 号,莫兰退役,拿到了两枚紫心勋章、优良勋章等奖章。他回家当了三十年的乡村邮递员,当过志愿消防员和消防队长。
2007 年 10 月,莫兰荣获威斯康星州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颁发的享有盛誉的退伍军人终身成就奖,最后于 2014 年 3 月 23 日去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