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多年的低迷之后,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了一场久违的大反转。
这种迹象,始于去年 9 月 24 日,中间虽然几经波折,但目前走牛的趋势已经很明显。
特别进入 8 月后,市场交投活跃,增量资金持续涌入,行情气势如虹,涨声一浪高过一浪,沪指创 10 年新高,恒指也突破多年新高。
作为牛市先锋的券商板块,更是直接受益于此。
全市场独家品种香港证券 ETF ( 513090 ) 今日成交额 193 亿元,居股票型 ETF 第一。
也在今天,港股券商板块再迎重磅利好。
在港交所 2025 年中期业绩会议上,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 关于交易时间延长议题,我们注意到纳斯达克拟于 2026 年下半年实施每周 5 天 24 小时交易机制。港交所将秉持审慎渐进原则,在充分借鉴国际同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分析人士认为,若每周 5 天 24 小时交易机制实施,必将给券商股和港交所带来重磅刺激。
01、最大赢家?
驱动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是多维度、深层次的:
首先,是经济基本面预期出现根本性扭转。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成效显著," 新质生产力 " 相关产业(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高端制造)成为增长新引擎,企业盈利预期系统性上调。
其次,政策环境也非常友好。
旨在 "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 的政策组合拳效应持续发酵,包括但不限于降准降息、交易税费优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深化注册制改革、推动国企市值管理考核等。
第三,也是最直接的因素,是海内外资金参与度、活跃度,都越来越高。
截至 2025 年 7 月,居民存款规模约 160 万亿元,为 A 股自由流通市值规模的约 4 倍。随着房地产投资属性的弱化,居民储蓄正通过公募基金、保险、理财产品等渠道,向权益类资产转移。
刚过去的 7 月,上交所开户数量相比 5 月增长 26%,非银存款同比多增 1.4 万亿元,推测存款进入股票账户的可能性很高。
同时,相较于全球其他市场,A 股与港股估值仍具吸引力,各类配置资金大幅回流。
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20 日,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流入 8760 亿元,已超过 2024 年全年的 7470 亿元,刷新新的历史纪录。
今年 4 月,高盛曾将 2025 年南向资金净流入预测从 750 亿美元上调至 1100 亿美元(约 7900 亿人民币),理由是港股吸引力不断增强。国泰海通指出,年内来看南向资金仍有增配空间,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额有望超 10000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的投资热情持续 " 爆表 ",截至今年 8 月 18 日,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A、H)的持仓量从 2024 年末的 190.83 亿元人民币,上涨至 244.75 亿元,增长约三成。
股市单日交易额也持续放大,2025 年 8 月,A 股市场单日成交额多次突破 2.5 万亿元人民币,港股日均成交额上周激增至 2566 亿港元,较 2024 年日均 1318 亿港元增长超 95%。
A 股两融余额,已突破 2.1 万亿元。
另外,牛市下,企业估值提升,融资意愿强烈;监管层为服务实体经济,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活动显著提速,全面注册制的深化使得 IPO 审核发行效率更高,也成为吸引更多增量资金流入的重要因素。
作为资本市场的 " 看门人 " 和 " 弄潮儿 ",作为业绩与股价表现与市场热度呈高度正相关的行业,投资者的每一次交易、企业的每一次融资、机构的每一次资产配置,都将直接转化为券商的佣金、利息和手续费收入。
同时,券商自身的证券投资(股票、债券、衍生品等)收益也因牛市而大幅改善,同样受益的,还有资管业务、资本中介与金融创新业务。
从目前披露的半年报来看,券商上半年业绩也普遍实现了较快增长,资金也在持续涌入相关的 ETF。
其中,香港证券 ETF ( 513090 ) 近 20 日资金净流入额 91.4 亿元,自 6 月 25 日以来资金净流入额 155.37 亿元,最新规模超 280 亿元。
可以说,券商股既有阿尔法,又有贝塔,是本轮牛市红利最大赢家之一。
02、为何是港股券商股?
牛市之下,不论券商公司在 A 股还是港股上市,都会受益。
但今天,我们依然要聚焦一下 " 在港上市 " 这个话题,因为相较于纯 A 股券商,在港上市的大型券商股,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和看点:
例如,估值洼地与 AH 股溢价。
有一个专门的指数来衡量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价差异,叫做恒生 AH 股溢价指数。这个指数长期高于 100(意味着 A 股平均比 H 股贵)。
截至目前,该指数仍处于 120-140 左右的区间,即平均而言,A 股股价比其对应的 H 股股价高出 20%-40%。
大部分大型券商的 AH 股溢价率,也基本维持在这个区间,甚至更高。例如,中金公司、华泰证券、中国银河等的 H 股都比其 A 股便宜一大截。
这意味着,投资 H 股相当于以更便宜的价格(6-7 折),买入同一家公司的资产和未来收益,安全边际和估值修复空间都相对要更高。
另外,在港股市场,高股息率是吸引长期资金的重要法宝。
一方面,牛市中获得巨额利润后,其分红绝对值有望提升,另一方面,H 股和 A 股是相同的所有权和分红权,用打 6-7 折的价格买入 H 股,每股能获得的分红与 A 股是完全一样的,但 H 港的股息率就会更高。
又如,面向全球投资者的窗口。
本轮牛市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量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再配置,港股正是国际资金的 " 主战场 ",他们可以直接用美元 / 港币交易,没有资本管制顾虑。
当国际资本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时,他们通常会大量买入作为 " 牛市旗手 " 的券商股,这笔资金会直接推高港股券商的价格,而不是 A 股。
因此,H 股券商能更纯粹、更直接地享受到国际资本流入的红利。
还有,港股市场自身的复苏。
本轮是港股和 A 股的联动牛市,港股之前的估值更低,跌幅更深,本轮反弹的力度也更大。今年以来,港股市场领涨全球,港股 IPO 火热,南向资金持续加大买入力度。
在港上市的大型券商(如中金、中信、海通),基本都在香港设有强大的子公司(如中金国际、中信里昂),这些子公司的港股交易佣金、港股 IPO 承销、港股并购重组、在港自营投资等业务,都会直接因为港股市场的活跃而提升盈利能力。
H 股券商,相当于不仅押注了 A 股牛市,还加倍押注了港股牛市的弹性。
今年以来,香港证券 ETF ( 513090 ) 涨 62.8%,明显领先 A 股券商股;如果从去年 9.24 开始算,香港证券 ETF 至今涨 162%,全 ETF 市场第一,堪称牛市最锋利的矛。
该 ETF 的成份股虽然只有 16 只,但基本囊括了行内最重要的龙头公司,前十大权重股有中信证券、香港交易所、国泰海通、中国银河、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等,合计占比超 89%,弹性大,且支持 T+0 交易,费率还是全市场最低,仅 0.2%/ 年。
03、结语
2025 年 8 月的这场股市大涨,并非简单的资金推动型牛市,而是基于经济转型、政策赋能和资金重构的多重驱动。
它为中国券商行业,特别是那些实力雄厚、业务多元的大型头部机构,提供了一个业绩与估值 " 戴维斯双击 " 的历史性机遇。
相对而言,在港上市的大型券商股,凭借其显著的估值优势、对接国际资本的便利性、以及对港股市场复苏的直接敞口,成为了本轮行情中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板块。
投资逻辑上,不仅有 A 股牛市、H 股估值修复(折价收窄),还有国际资金回流、港股市场自身复苏等等,既能够平衡投资成本,也有更高风险收益比和股息回报。
这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 " 用折扣价购买中国牛市门票 " 的机会。
当然了,券商板块也存在高波动性,因此要求投资者在积极抓住中国经济复苏、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崛起的大机遇之时,在牛市乐观情绪之余,也需要保持一份清醒。
而要保持这份清醒,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采用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策略,以及充分利用适合这种策略的投资工具,例如指数基金,方能在潮水涌起时,在金融巨轮乘风破浪之时,能够行稳致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