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刷到短视频停下细看的时候,但那条关于景德镇的是例外。
没有叫卖,没有 "3、2、1 上链接 ",背景是景德镇的巷弄里灯光摇曳,石板路两边摆满了市集摊位,摊主一边修坯一边抬头对屏幕打招呼 ...... 这种热闹却有序的氛围,以及在快节奏城市中近乎奢侈的漫步,对于景德镇人来说似乎只是朴素日常。
并非完全为了见证短视频里的景象,我们快速抵达景德镇时,却开始了那种 " 松弛感 " 的溯源。
入住的酒店位于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内部,一条名为彭家下弄的巷子里,沿着石板路穿行,就抵达了 " 主街 " 中山北路——那则短视频的发生地。
这里正在举办市集 ,从几十元的陶瓷习作到昂贵的名家精品,都被展示在显眼的位置。在市集摊位的檐下悬挂着同一个名字—— " 抖音商城 · 溜达节 "。
这是抖音电商在景德镇搭建的新消费场景。作为城中的热门事件,连接机的出租车司机都在告诉我:" 乃要去的地方,今晚怕是要堵车咯。"
来景德镇的短短 48 小时,我都沉浸在陶瓷文化的氛围中,陶阳里的热闹、陶溪川的创意、三宝村的宁静。但这一次的不同,恰恰在于抖音电商的加入——
连接线上消费与线下生活的解法,正因此初见端倪。
一、市集的烟火气,更真实的现场体验
游客不仅会被上釉的乐趣吸引,也会在询问匠人、获得讲解时,被这种互动所打动,让这种兴趣加速从 " 想玩 " 转变为 " 想买 "。
抵达当晚,我们幸运赶上了陶阳里的 " 开街 " 仪式,数米长的金龙在高处舞动,闪耀的灯光如同窑火红光,音乐、演出以及叫卖的声音将感官体验放到最大,陶瓷文化的魅力,也成为在场每个人心中兴趣的种子。
晚上九点半,临近收摊时间,市集的人流也未见减少,摊主们仍在忙着对着架在摊位前的手机进行直播讲解。一处人满为患的摊位前,一位年轻陶艺师正手把手指导一个年轻人将青釉刷在素坯杯上,釉料在摄影补光灯下泛着微光,那只让我们都心动的杯子,在陶艺师手中转动。
面对围观者频频提出的技术细节上的疑问,陶艺师一一解答。一旁的手机正直播这一幕,屏幕那端,评论不断弹出,右下角的商品链接显示着 " 热卖 " 增加的次数。
这些生动的烟火画卷,塑造出了更真实的现场体验。游客不仅会被上釉的乐趣吸引,也会在询问匠人、获得讲解时,被这种互动所打动。而这种兴趣会从 " 想玩 " 转变为 " 想买 " ——譬如那位被师傅指导刷釉的年轻人,不仅当场购买了青釉杯,还想再买一套送给朋友。
我还有个全新的发现——直播、热卖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线下 " 溜达 " 的一部分。这也解答了我的一个疑问:景德镇市集如此有意思,无法到场的人,原来还可以这样 " 逛 " 与 " 买 "。
二、兴趣的发生,内容创造的开始
这场市集不再只是单一的线下场景,而是成为了线上内容的轻量级 " 实景影棚 "。
电商平台的崛起,塑造了过去二十年人们的消费方式,从最初的图文展示,到如今的在线试衣、直播讲解,以及即将发生的无人机送货等等,愈发先进的技术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体验,几乎可以让人们无限度地触达屏幕彼端的一切。
不过,当下的年轻消费者,虽然几乎人人刷抖音、发抖音,却又非常清楚在数字时代保持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也乐于为体现内心追求的事物付费。
在 " 溜达节 " 市集的第一手体验,让我意识到线下市集的不可替代性。更具冲击力的是,这场市集不再只是单一的线下场景,而成为了线上内容的轻量级 " 实景影棚 "。
没有大牌加成,也没有 " 全网最低 ",年轻的创作者在线下展示独立作品,吸引客流,并直播给线上用户,这种由 " 创造体验 " 而产生的兴趣,是单纯的商品瀑布流无法带来的。
因为一同被直播的,还有真实的情感连接。
" 溜达节 " 不只是简单地摆出摊位,而是将整个景德镇的文化脉络都融入其中。" 兴趣 " 的发生就扎根在这些可以体验、互动的空间之中。
无论是商家的消息发布、直播带货,还是消费者在现场的打卡参与、晒单分享,甚至是明星达人的直播带逛,都可以集合在手机屏幕中。仅用一个 " 上滑 " 的动作,线上用户就可以获得 " 实景 VR" 般的全视角内容——这种属于现场的情绪和兴趣,也会通过直播,传递给线上 " 云逛街 " 的用户,让他们驻足、欣赏、购买。
想象一下,当市集突破地域限制,牵动数以亿计的抖音用户对线下商户产生兴趣,你便会意识到," 溜达节 " 在做的事情,远不止我们过往认知中的 " 电商造节 "、" 地摊经济 " 那么简单。
事实上,抖音电商的平台数据也证实了,这种从线下到线上的模式,会显著提升用户观看,不仅能让中小商家 " 被看见 ",也会让线上的购买反哺线下的运营。
于是,从陶阳里、陶溪川的体验中," 溜达节 " 的内在逻辑逐渐显现:兴趣的激发源于真实互动,而线下市集的探索,是在完成从街巷到云端的链接。
在这里,无需脚本,只需发现和记录,文化与好内容便会自然生长。当第一件商品被带走时,一段与匠人、与景德镇的联系便会留存在互联网上,而这样的联系,会编织起从兴趣萌芽到持续购买的良性循环。
而对于抖音这个专注内容创作的平台来说," 创作、兴趣、购买 " 的循环本就会促进内容生态的繁荣。这样一来,不难理解抖音电商要做线下市集的逻辑。因为对它们来说,发现好内容,就是在 " 发现好东西 "。
三、" 越界 " 体验,让好东西被看见
现实摊位负责触达与连接,线上商城则无上限地带动商品的展示和成交。
在普通的线下市集,商户只能展示一小部分商品,现场的交易量也十分有限——就像一个生物多样性极度丰富的广袤海域,只开放了千分之一的捕捞区域。
这种传统物理空间造成的局限,如今,却可以在抖音电商创造的新模式里被打破:
线上线下的融合,赋予了商家始终 " 在场 " 的能力——现实摊位负责触达与连接,线上商城则无上限地带动商品的展示和成交。
而这背后,是抖音电商在悄悄突破 " 流量 " 的瓶颈。
直播带货确实在过去几年为不少商家打开了新的经营空间,用户也已逐渐习惯在直播间内消费。但随之而来的是 " 成功的烦恼 ",商家竞争白热化,用户也会感到审美疲劳,抖音电商需要率先制造更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而 " 溜达节 " 属于市集的烟火气和在地文化 IP 制造出的新鲜感,会激发线下的人群自发创作短视频内容,从而反哺平台流量。
这种 " 场景即内容 " 的解决方案,不仅轻巧高效,彻底打破了线下物理空间的局限和线上平台的流量瓶颈,还顺便探索出了一条电商的新赛道:创造一个集情感、故事与活力于一体的全面场域。
首先,是人的情感。对用户来说,在现场与匠人直接交流,亲眼看到他们手上的茧子、感受他们对工艺的热情,这种真挚的反馈,让人卸下对商业的防备。
其次,是产品的故事。当人们在摊位前,听匠人讲解一只碗从泥土到成品的故事,它就不再是一个冰冷的 SKU,而是一件被赋予灵魂的艺术品。而这些被直播和短视频记录下来的鲜活记忆,也是在为所有用户 " 隐性种草 "。
最后,是在场的氛围。热闹的市集环境、摊主与游客的实时互动,为线上直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烟火气。
公开数据显示," 溜达节 " 期间,中小商家的业绩出现了显著增长:线下人流量 136.1 万,线上播放量 11.6 亿,出摊商家 GMV 环比增长 21%,人均观看时长提升 60%。
这也足够说明,能够做出内容的商家,并不一定需要有奢华装修的店铺,或是遍布专业设备的直播间,即使只有一台手机、一个摊位,也能创造足够真实和有趣的 " 发生 "。
而这件事更深远的价值在于,在现场体验被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当下,抖音电商这种联结线上线下的模式,可以被复制到其他城市和领域,在让线上用户 " 发现好东西 " 的同时,也帮助更多本地商家、手艺人和创作者 " 被看见 "。
四、每一次 " 溜达 ",都是生活的新起点
这种探索,不仅打破了消费的边界,让人们从拥有商品,走向了拥有现场体验,还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流量闭环。
很难想象,原本是为了获得真实世界的旅行体验而来到景德镇的我,却因为 " 溜达节 " 而发现了一种更丰富的生活方式。
溜达,漫无目的地闲逛,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却有可能达成意外的收获。我最喜欢这个词透露出来的市井气息——听上去,它是属于大街小巷的,因此,它也离生活更近。
上一个时代,我们还在为线上的便捷如何快速改变了生活质量而感叹,如今,日常出行才能够获得的真实体验,以及透过手机屏幕完成的浏览和点击,却已经被 " 溜达节 " 以更新的方式串起,几乎成为了一个完整的跨次元事件。
这是七八月的景德镇,抖音电商刚刚完成的探索。无论是透过屏幕,还是在景德镇平均三十度的夏日里溜达的人们,都见证了电商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这种探索,不仅打破了消费的边界,让人们从拥有商品,走向了拥有现场体验,还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流量闭环——用户会通过视频产生兴趣,前来体验线下活动,又会将线下感受到的丰富和新奇,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分享出来,完成对更多线上用户的 " 再吸引 "。
在 " 溜达节 " 上,我们带走的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匠人手作、茶席故事和城市记忆的融合。它带来的丰富感官体验,以及在这些体验中被发现的新奇事物,重新定义了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它也打破了社交的边界,让人们从线上走向线下,面对面地交流,并因为共同的兴趣而成为朋友 ……
我相信,这种 " 在场 " 的体验,会在未来被更多人强调,抖音电商或许也会带我们走进更多这样的市集。从非遗到跨次元、从陶瓷到宠物、从古镇到城市,即便是再无聊的日子、再遥远的角落、再小众的领域,每一次到达、每一次 " 溜达 ",都会成为我们对生活想象的新起点。
作者:乌云装扮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