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9 日,小鹏汽车(9868.HK)交出了 2025 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表面上看,各项数据颇为亮眼:上半年汽车交付量飙升至约 19.72 万辆,较去年同期约 5.2 万辆增长了 279%;总收入达到 340.9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146.6 亿元上升 132.5% 。
但拆解数据后不难发现,销量增长主要来自去年 8 月推出的 MONA M03,这款 A 级轿车已成为小鹏销量、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在 MONA M03 之前,小鹏汽车主要对标中高端车型市场,鲜有低于 15 万元的车型。但由于销量始终低位徘徊,难以通过规模化量产提升利润,导致公司毛利率一直承压,亏损加剧。
而 MONA M03 的推出,意味着小鹏汽车开始通过 "A 级车 " 走量,先保住现金流,再发力中高端市场。实际上,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在尝试这一打法,这也导致 15 万元以下纯电轿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01 脱胎 " 网约车 " 的 MONA,贡献了超 40% 销量
从 2024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销量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 2024 年,小鹏汽车总交付量约为 19 万辆,而到了 2025 年上半年,交付量已接近 20 万辆大关。这一迅猛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去年下半年推出的 MONA M03 等车型。
2024 年 8 月,小鹏汽车推出 MONA M03,这是小鹏汽车第七款智能电动汽车。据懂车帝最新数据显示,MONA M03 累计销量已经超过 15 万辆。而今年上半年 6 个月的时间,MONA M03 累计交付约 8.64 万辆,在 19.72 万辆的销量中,占比 43.79%。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此前曾表示,希望 MONA M03 的月均销量能从 1.5 万辆提升至 2 万辆。
何小鹏希望提升销量的底气,可能来自 " 低价策略 "。MONA M03 发布时,曾表示售价在 10 — 15 万元,但懂车帝数据显示,经销商对 MONA M03 不同配置车型的最高报价为 13.98 万元,最低报价仅为 11.98 万元。
在 MONA M03 之前,比亚迪秦 PLUS EV 在 10 万— 20 万以内的纯电轿车市场保持销量领先,但懂车帝最新数据显示,秦 PLUS EV 近一年销量约 13.84 万辆,不敌 MONA M03。
对比来看,MONA M03 的不同车型报价都在 15 万元以内,但秦 PLUS EV 还有个别车型报价在 15 万元、17 万元以上。对比来看,同样是紧凑型纯电动轿车,MONA M03 的智能化配置和续航里程优于秦 PLUS EV,而且价格更低,销量反超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 MONA M03 报价比较低,但何小鹏却有意 " 抬高 " 自家车型的 " 身份 "。
今年 3 月份,何小鹏在一次公开发言中,将 MONA M03 和小米 SU7 对比,称 " 去年小米 su7 做到了一个奇迹,在 20 万 + 纯电动轿车里面做到了 NO.1,小鹏汽车 MONA M03 在 20 万以内的纯电轿车也一样是 NO.1"。
其实,MONA M03 最初被认为是一款网约车,因为最早是网约车公司滴滴开始研发的。
滴滴在 2021 年便独立开发的定制车型 D2,内部代号 " 达芬奇 "。后因种种原因,该项目被小鹏汽车收购,双方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此前,小鹏汽车联席总裁顾宏地曾表示,MONA 将面向普通消费者(C 端)和网约车队等运营车辆需求方(B 端)销售。但去年 8 月小鹏汽车宣布,M03 将不会推出网约车版本。据小鹏汽车内部人士表示,目前 MONA M03 的 B 端销量占比非常小。
02 上半年中高端车型月销量尚未破万
在 MONA M03 以 11.98 万元的起售价," 抢食 "A 级车市场份额的同时,小鹏汽车中高端车型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去年 9 月至 2025 年 3 月,小鹏汽车陆续推出了新版 X9、P7+,以及 2025 款 G6、G9。
与 MONA M03 保持稳定的月销量不同,小鹏 P7+ 的月销量从 3 月份的 8545 辆,一路下滑,到 7 月份销量仅有 5609 辆。
而 X9、G6、G9 也基本是从 5 月份之后开始出现销量下滑。
从 7 月份开始,小鹏汽车开始陆续推出新车,包括纯电家用 SUV G7、30 万级豪华智能轿跑全新小鹏 P7 以及首款鲲鹏超级电动车型小鹏 X9(预计四季度),分别对标 20 万、30 万、40 万级别的纯电汽车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此前在中高端车型市场的尝试,在同类车型的竞争中,业绩并不出彩。比如小鹏 G9 在入市后曾一度销量遇冷;P7+ 推出后,曾经的热销车型小鹏 P7 则逐渐退场,在 7 月份销量只有 37 辆,5 月到 7 月已经连续 3 个月的月销量不足 100 辆。
其实,小鹏汽车在中高端车型的配置并不 " 吝啬 ",但此前对车型配置的划分过于繁杂,这可能导致车主难以确定选择。目前来看,新款 G7、P7+、G6、G9 等分别只有 3 种车型配置,这或许能让车主更好选择下单。
但尽管如此,小鹏汽车在中高端车型上遭遇的竞争对手仍然很多,从国产品牌的小米、理想、蔚来,到特斯拉、奔驰、宝马等新旧国际品牌,小鹏汽车想要打破此前的销量困局并不容易。
至少从今年上半年的月销量数据来看,小鹏汽车的中高端车型中,尚未有月销破万的 " 战绩 "。
03 亏损收窄,但仍未 " 止血 "
在 " 中低配 " 的策略下,小鹏汽车上半年 " 增收止亏 " 的迹象比较明显。
2022 - 2024 年,小鹏汽车的营收从 268.55 亿元提升至 408.66 亿元,但净利润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分别为 91.39 亿元、103.76 亿元和 57.9 亿元。
进入 2025 年上半年,这一情况有所改善。小鹏汽车营收增长至 340.9 亿元,净亏损收窄至 11.4 亿元 。
这一变化显然是依靠 MONA M03 等车型的热销,扩大了销量规模,进而在采购、生产等环节的成本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使得毛利率有所提升,进而净亏损得以收窄。
2025 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整体毛利率为 16.5%,相较 2024 年同期的 13.5% 有所上升;汽车毛利率也从 2024 年同期的 6.0% 提升至 12.6% 。其中二季度汽车毛利率环比增加 3.8 个百分点,达到 14.3%,公司毛利率上升至 17.3%,创历史新高。
对比来看,截至 2025 年 1 季度,理想汽车的公司毛利率 20.51%,汽车毛利率 19.8%;蔚来分别为 7.6% 和 10.2%;零跑汽车上半年毛利率为 14.1%。
小鹏汽车的毛利率水平已经在 " 新势力 " 车企中跻身前列,直追理想汽车。但净利润何时 " 扭亏 " 仍不能确定,何小鹏尚未公开回应何时止亏,仅对未来销量表示乐观。
不过,在 2025 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研发开支为 41.9 亿元,上年同期为 28.2 亿元,同比增长 48.6% 。这表明小鹏汽车在销量增长的同时,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仍然比较激进。
小鹏汽车并不想过度依赖 A 级车市场,这部分车型利润空间有限,长期来看,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制约,这是车企的共识。小鹏汽车仍希望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自己的 " 专利护城河 "。
未来,小鹏汽车能否在低端车型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成功实现中高端车型的市场突破,将成为决定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