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 IPO
保健品
毛利率超 75% 的养生生意好做吗?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 住在深圳,每周末都要去中国香港消费,第一站永远是万宁,真的太好买了!" 小红书博主 " 酱卜噜酱 " 的分享,道出了不少内地游客的心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 " 香港万宁必买清单 " 也在社交平台上持续走红。
在这些被疯狂种草的商品中,一款名为 " 炎痛消 " 的中草药贴剂悄然占据关节护理区的 C 位。这款推出仅一年就冲进行业销量前五、复购率碾压西药同类产品的 " 网红贴 ",背后还藏着一家正在冲刺 IPO 的公司——正品控股。
图源:罐头图库
近日,正品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 正品控股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揭开了这个 " 保健品爆款制造机 " 的 B 面身份。尽管它在中国香港本地保健及美容零售市场中仅以 1.6% 的份额排名第七,但其 2025 财年营收 1.3 亿港元、净利润达 3626 万港元的业绩,还是显示出了不容小觑的赚钱能力。
公司背后的操盘手是一位 "80 后 " 企业家张运裕。会计师出身的他,能否凭借精准的产品嗅觉和财务把控能力,带领这家贴剂与保健品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01#
毛利率超汾酒
年入 1.3 亿港元冲刺 IPO
《招股书》显示,正品控股于 2011 年在中国香港创办,靠着鹿类保健品和止痛贴剂在细分市场杀出重围。2021 年 11 月,"80 后 " 前会计师张运裕以 2480 万港元收购正品控股,成为实控人。
张运裕没有墨守成规,接手后打出了一套 " 多品牌 + 高毛利 " 的组合拳:他撕掉公司 " 单一爆款 " 标签,将产品线从一款止痛贴扩展到六大自有品牌。
目前,公司旗下六个自有品牌各有分工:" 炎痛消 " 专攻关节痛症,是万宁门店的常青款;" 正品 " 做基础营养补充,钙铁维生素全覆盖;"Profix" 靠益生菌抢占肠道健康赛道;" 维再生 " 主打复合配方,瞄准新一代保健需求;" 日药堂 " 结合中药理念做调理;"Organicpharm" 则押注天然有机趋势。
图源:招股书截图
六个品牌也覆盖了保健与美容两大赛道。
目前,从收入构成看,2025 年财年,公司保健补充品占总营收的比例为 71.6%,涵盖营养补充、免疫力提升、睡眠改善,以及缓解肌肉关节痛的外用产品;美容补充品则占 26.6%,主打美白、抗衰、体型管理,胶原蛋白、抗氧化剂等热门成分一个不落。
其中 " 正品 " 品牌的鹿类保健品是绝对顶流," 炎痛消 " 止痛贴的复购率显著高于西药竞品。需要说明的是,鹿产品本身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且主打高端滋补定位,消费者愿意为其品质和功效支付较高价格。公司在细分领域也足够强势,其鹿类保健品以 29.4% 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更关键的是,公司 87% 以上的收入来自自有品牌,第三方品牌占比极低,这意味着它不依赖外部授权,议价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财务数据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成功。2023 至 2025 财年 ( 财政年结日 3 月 31 日,下称 " 报告期内 " ) ,公司营收从 0.43 亿港元跃升至 1.3 亿港元,净利润从 1131 万港元增长至 3626 万港元。
支撑这份业绩的,是一套 " 轻资产 " 玩法。正品控股不碰生产,将制造全外包给中国香港本地及日本、台湾、澳洲的供应商,自己专注仓储和分销,最终通过万宁等药妆店和自营电商触达消费者。
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重资产风险,还撑起了 75% 以上的毛利率。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达 81.6%、78.6% 和 75%。
这个毛利率有多能打?对比部分白酒企业便知:2023 年山西汾酒毛利率 75.31%,2024 年约 74.9%;泸州老窖 2023 年毛利率 88.41%,可见正品控股的毛利率堪比不少高端白酒企业。
此次 IPO,正品控股的募资用途直指 " 扩张 ":计划把业务拓展到中国台湾市场,在中国香港砸钱做市场推广,开自营门店补全渠道,还要引进和开发新产品。从区域玩家到跨市场布局,张运裕的野心显然不止于 " 中国香港第七 "。
02#
七成收入靠万宁股东
退货飙升4倍
正品控股持续增长的业绩,与大客户牛奶公司的深度绑定密不可分。
这家被高度依赖的合作伙伴来头并不简单——牛奶公司全称为 " 牛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隶属于亚洲著名零售集团 DFI,同时是怡和洋行旗下在亚洲的核心零售力量。其业务版图覆盖 13 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涉足超市、保健及美容店、便利店、家居用品店及餐厅等多个领域,零售网络实力雄厚。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 1976 年,牛奶公司就收购了万宁 51% 的股份,使万宁成为其旗下重要的保健及美容零售品牌。
没自营门店的正品控股,主要把大部分产品批发给客户牛奶公司,再借万宁的门店和线上渠道卖给消费者。此外,正品控股还派了约 40 个员工驻守在中国香港万宁门店里,其零售业务中超过 60% 的收入来自线下。
具体看,报告期内,正品控股向牛奶公司销售产生的营收分别约为 3850 万港元、8400 万港元及 9710 万港元,分别占总营收约 89.1%、76.7% 及 74.5%。
正品控股也提示道,公司面临依赖 " 牛奶公司 " 向最终客户转售产品的风险,而未能维持与 " 牛奶公司 " 的关系或以其他方式扩大集团的批发网络,可能会对其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大客户占比过高,一方面说明该公司的产品与技术获得了客户较高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但是同时也表明公司存在市场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对于公司平稳发展而言属于不利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2025 财年牛奶公司的退货金额飙升至 500 万港元,同比激增 4 倍,占当年对该客户销售收入的 5% 以上。
正品控股解释为 " 这些退货产品主要是在促销活动后未售出的产品 ",也就是没有售出的产品都会再次退回给正品控股,但这或许也说明了正品控股面对强势渠道的议价程度。
为摆脱这种束缚,正品控股已经开始寻求 " 自立门户 "。公司计划 2025 年 9 月开设首家自营门店,并制定了长期建设 40-50 家门店网络的目标。不过,对比牛奶公司旗下万宁遍布全港的密集网点,正品控股的自建渠道之路刚刚起步。
除了客户集中风险外,公司的采购端也呈现高度集中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采购总额分别约为 720 万港元、2870 万港元及 2770 万港元,而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分别达到 86.3%、77.3% 及 80.3%,其中最大单一供应商的采购占比虽从 55.6% 降至 27.8%,但整体集中态势仍较明显。
操盘这家公司的,是 "80 后 " 张运裕。他毕业于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商业(会计)专业,职业生涯起步于审计领域—— 2007 年 4 月至 2010 年 1 月,他在天健(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前称德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历任多个职位,离职前已升任中级审计师。
此后,他转向企业财务管理领域,2010 年至 2014 年担任皇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后由金满庭集团管理有限公司接管)会计师,积累了扎实的财务与管理经验。随后,其还担任金满庭集团管理有限公司财务及内部审计总监直至 2020 年。
如今,张运裕带领正品控股走到了资本市场的门口,手握高毛利、多品牌和爆款产品这三张好牌。不过,贴在万宁货架上的 " 炎痛消 " 可以止痛,但过度依赖的 " 大客户之痛 ",却需要一剂截然不同的解药。这位 "80 后 " 前会计师,能否顺利过关呢?
你买过正品控股的产品吗?体验感如何?评论区聊聊吧!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