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金融研究院 08-23
抓住一生一次的大机会,普通人也能财富逆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投资是一场长跑,我们需要从书籍中汲取力量。星图金融财顾频道联合星图金融研究院推出 " 财顾荐书 " 栏目,每期一位主理人,负责向大家推荐一本经典书籍。

本期主理人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张思远,推荐书目为《人生财富靠康波》,作者周金涛(1972-2016)是中国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被誉为 " 周期天王 "。南开大学世界经济硕士毕业后,先后任职于长江证券、中信建投,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他的核心贡献在于理论本土化与实战验证两方面:前者将康波周期、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整合为 " 三周期嵌套模型 ",精准捕捉中国经济波动规律;后者在 2008 年次贷危机前预警 " 全球资产泡沫破裂 ",2013 年预言 " 房地产拐点临近 ",2015 年喊出 " 大宗商品超级反弹 ",每一次都提前命中市场拐点。

2016 年,周金涛因癌症去世,留下最后一个震撼预测:"2025 年是第五次康波周期的萧条终点,也是第六次康波的起点。人生财富的突破机会,将在 2025 年前后出现。"如今,站在 2025 年的门槛回望,他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全球经济在 " 高债务、低增长 " 的阵痛中,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突破已暗流涌。与此同时,A 股市场迎来久违的热闹——上证指数突破 3800 点,两市成交连续多日突破 2 万亿元,散户跑步入场。

这一系列精准的预测并非偶然,背后支撑的是一个 50-60 年的长周期规律——康波周期。中国 " 周期天王 " 周金涛在《人生财富靠康波》中揭示:" 人生发财靠康波,你的财富轨迹,早已被经济周期注定。"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散户亏损,都源于踏错了经济周期的节奏。反之,如果你在 2008 年买入一线城市房产,在 2019 年布局科技成长股,现在可能已实现财富跃迁。本文将从理论内核、阅读感悟和投资启示三个维度,带你读懂这本 " 财富密码 ",并结合 2025 年康波周期转折点,为 A 股投资提供长期战略指南。

一、核心内容解读:康波周期的 " 财富密码 "

经济增长并非永远一日千里,而是呈现周期性的螺旋式上升。康波周期则是对这规律的概括,其核心驱动力是技术革命与资本周期的共振。周金涛在书中通过 " 技术创新 " 与 " 资本开支 " 的双维度组合,将 50-60 年的长周期细化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复苏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独特的经济特征与财富逻辑。

康波周期的第一个阶段是繁荣期,技术与资本的 " 正向循环 " 是其核心特征。当一项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其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呈指数级增长,此时资本敏锐地捕捉到机遇,通过大规模投资加速技术扩散。由于效率提升对冲了资源消耗,经济呈现 " 高增长、低通胀 " 的理想状态——这正是周金涛强调的 " 繁荣期悖论 ":创新红利足以覆盖资源约束。

历史上的 1992-2004 年的就是一段典型的繁荣期,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革命构成了技术与资本的核心驱动。微软   Windows 95   系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个人计算机普及的大门   ——   短短三年,全球   PC   保有量从   5000   万台跃升至   1.5   亿台;英特尔工程师则在光刻车间创造奇迹,摩尔定律如同魔咒般应验,每   18   个月芯片性能翻番,就像给经济装上了涡轮增压引擎。更奇妙的是资本与技术的共舞: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将利率长期维持在   5%   以下的甜蜜区间,华尔街的风险投资家们像追逐金矿一样涌向硅谷。这场 " 技术狂欢 " 创造了经济学界不敢想象的奇迹:1992-2000   年美国   GDP   年均增长   3.8%,CPI   却基本稳定在 3.7%   以下,《时代》周刊将这种 " 高增长低通胀 " 现象称为 " 新经济奇迹 "。纳斯达克指数从   1990   年的   460   点飙升至   2000   年的   5000   点,涨幅约   11   倍。

康波周期的第二个阶段是衰退期,此时技术扩散进入 " 边际递减 " 阶段,繁荣期的 " 甜蜜点 " 逐渐消失。周金涛在书中指出,衰退期的本质是 " 资本惯性 " 与 " 效率停滞 " 的冲突:新技术已完成大规模应用,对生产率的提升从 " 革命性 " 退化为 " 渐进式 ",但资本仍沉迷于过去的增长路径,通过加杠杆维持投资增速。此时资源约束全面启动,原材料价格飙升引发 " 成本推动型通胀 ",而效率瓶颈又导致企业盈利恶化,最终触发泡沫破裂与危机连锁反应。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则是一段典型的衰退期。1970   年的底特律仍是全球工业心脏,福特汽车工厂的流水线昼夜不息,那时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 " 汽车与化工革命将永远驱动增长 "。然而   1973   年   10   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引爆石油危机,沙特宣布对西方禁运,原油价格飙升,美国公路上的轿车一夜之间成了 " 油老虎 "。为应对危机,美联储主席伯恩斯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将利率从   6%   降至   3%,却意外点燃了通胀烈火。传统制造业首当其冲,钢铁产能暴跌,美国钢铁公司股价三年内腰斩,汽车巨头通用汽车被迫关闭多家工厂。道琼斯指数在   1973-1982   年间几乎零增长,被称为 " 失落的十年 "。颇具戏剧性的是,正是这场衰退期的煎熬催生了硅谷的黎明。高通胀迫使投资者抛弃债券转向成长股,1975   年比尔・盖茨在车库创立微软,1976   年乔布斯组装出第一台苹果电脑,1981 年   IBM   推出个人计算机,完美印证了周金涛 " 衰退期是新技术的孵化器 " 的洞见。

康波周期的第三个阶段是萧条期,此时资本终于意识到 " 无创新支撑的投资不可持续 ",康波便进入最痛苦的萧条清算期。周金涛将其比喻为 " 经济的免疫系统重启 " ——过剩产能出清、高杠杆企业破产、资产价格暴跌,甚至正常经营的企业也因现金流断裂而倒闭。此时市场陷入 " 流动性陷阱 ",投机活动消失,唯有黄金、国债等避险资产能穿越周期。

历史上最典型的萧条期是 90 年代泡沫破裂后的日本。1990   年的东京街头,房地产中介的广告牌还在炫耀着 " 银座写字楼月租能买下一套洛杉矶别墅 " 的神话。那时的日本家庭坚信 " 土地永不贬值 ",普通工薪族砸锅卖铁也要投资房产,甚至出现 " 祖孙三代接力还贷 " 的奇观。然而没过多久,日本央行突然将贴现率上调至   6%,直接刺破了泡沫   ——   东京房价在三个月内暴跌   40%,曾经门庭若市的不动产公司门口,如今贴满了 " 破产清盘 " 的告示。日经指数从   1989   年   39000   点的巅峰坠落,1992   年跌破   17000   点;银行坏账堆积如山,穿着西装的银行职员跪坐在街头向债务人鞠躬催债的画面成为时代符号。更令人窒息的是通缩泥潭   —— 1998-2005   年日本   CPI   连续   8   年负增长,企业不敢投资,家庭不敢消费,经济仿佛被冻住的河流。周金涛警示:" 萧条期的生存法则是‘现金为王’,任何激进的资产配置都可能被周期碾压。"

康波周期的第四个阶段是复苏期。周金涛强调,复苏期是 " 技术孕育 " 与 " 资本谨慎 " 的过渡期:实验室里的突破开始引发关注,但企业盈利仍未改善,资本不敢大规模投入。此时经济依靠低利率政策和存量资产优化缓慢修复,房地产、基建等 " 早周期资产 " 率先回暖,为下一轮繁荣积蓄力量。

上一次康波复苏期始于 1982 年,彼时的技术革命还藏在实验室的玻璃罩里。微软刚刚搬进西雅图的办公楼,比尔・盖茨在记事本上画下   Windows   系统的草图,同事调侃 " 这玩意还不如   DOS   命令行好用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们用   ARPANET   发送邮件时,需要输入长达   10   位的   IP   地址,全球联网主机不足   500   台。普通人的生活像一台上了发条的老座钟   ——   早晨读着   18   世纪就有的报纸,上班开着   1908   年诞生的福特   T   型车同款传动系统汽车,晚上用   1920   年代发明的收音机听新闻。但历史总是在不经意处转弯。1982   年圣诞节,10   岁的拉里・佩奇收到一台组装电脑套件,这个需要手动焊接的玩具让他彻夜不眠;同年,日本任天堂推出红白机,用   8   位像素画面打开了电子娱乐的大门;而在   AT&T   实验室,科学家们正调试着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为未来的互联网埋下伏笔。这些当时被视为 " 小众爱好 " 的技术,后来长成了参天大树。就像周金涛在《人生财富靠康波》中写的:" 复苏期就像黎明前的微光,多数人看不见它,但它终将照亮整个天空。"

二、阅读感悟与投资启示:周期不可逆,唯有顺势而为

康波周期告诉我们,选择大于努力,个体命运永远和时代浪潮紧密联系。周金涛在书中引用一个案例:2000 年,两个能力相近的大学毕业生,一个加入诺基亚,一个加入刚起步的腾讯。10 年后,前者因行业衰退失业,后者因互联网浪潮实现财务自由。这正是他的核心观点:" 财富积累的核心是‘踏准周期节奏’,而非单纯努力。" 就像 2010-2020 年,中国最赚钱的不是 "996" 的白领,而是 " 买对房 " 的普通人——这不是能力差异,而是康波周期中房地产周期的必然结果。

萧条期不是终点,而是 " 播种期 "。书中最震撼的比喻是:" 萧条期就像冬天,看似万物凋零,实则种子正在土壤中积蓄力量。" 回顾历史,1970 年代石油危机、滞胀肆虐,但英特尔推出微处理器、微软成立、苹果诞生,为 1980 年代 PC 革命埋下伏笔;2000-2002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亚马逊、谷歌在废墟中崛起,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当前,2025 年的 " 冬天 " 里,AI 算力芯片、固态电池、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初创公司,或许就是下一个 " 微软 "。

康波周期的拐点已经到来,当下最重要的是抓住机遇。历史的钟摆再次摆动,生成式   AI   的爆发就像   1982   年   PC   革命的前夜,当年没人能想到,那个需要手动输入代码的笨拙   PC,会在   20   年后把世界连为一体。周金涛在《人生财富靠康波》中反复强调:" 技术革命的黎明往往最黑暗。"2025   年的今天,我们或许正经历着相似的时刻 。对于普通投资者,此刻最该做的不是观望,而是以耐心浇灌机遇:逢低布局   AI   算力基础设施、新能源产业链、生物医药创新等 " 康波新基建 ",用定投的方式分散周期波动风险。人生财富的第三次机会,不在过去,而在当下的每一次选择里。

三、结语:2025 年,站在康波周期的 " 新起点 "

周金涛在《人生财富靠康波》中写道:" 周期即天道,反抗宿命的前提是认知宿命。"2025 年,我们或许正经历着 " 最艰难的时刻 " ——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攀升、资产价格波动。但这恰恰是康波周期的 " 最后一跌 ",是新技术革命的 " 黎明前黑暗 "。对于普通投资者,此刻最该做的不是恐慌,而是学习周期规律、布局 " 硬科技 "、提升 " 反脆弱 " 能力。记住,人生财富的第三次机会,不在过去,而在未来——而未来,正从 2025 年的康波转折点开始。愿我们都能成为周期的朋友,在时代浪潮中,实现财富与认知的共同成长。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 iFinD 提供支持】

本文由公众号 " 星图金融研究院 " 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张思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金涛 规律 天王 a股 拐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