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眸 13小时前
不是外卖,是“团购+”:抖音“随心团”的增量玩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从一张团购券的两种打开方式,看消费场景的弹性变化。

新眸原创 · 作者 | 鹿尧

晚上八点,加完班的你瘫在沙发上,一个念头闪过:" 想吃点好的,但又不想换衣服出门。" 过去,选择无非两种:打开外卖 APP,在一堆熟悉的面孔中反复挑选;或者翻出囤积的团购券,叹口气,说服自己 " 下次再去 "。那一刻突然意识到:

我们对 " 想吃点好的 " 的需求,似乎总被 " 还能选什么吃 "" 在哪里吃 " 的场景约束。

但今天有些不一样。刷抖音时,你又刷到了那家收藏已久的餐厅,视频里餐品色泽诱人。当你习惯性点开地址 POI 页面,准备 " 云吃 " 一下就算了,却意外发现了一个新选项——一个写着 " 随心团 " 的套餐券,明晃晃地标注着 " 到店或配送 "。

到店核销的团购套餐,居然可以配送到家了,你毫不犹豫地下单,过了一会儿,装着铝箔保温袋的餐盒送到手上。这份不出门的仪式感,让人好感陡增,品尝后发觉味道不错,更对品牌实体店产生了强烈兴趣—— " 下次一定要去店里试试 ",你心里想着。

不知不觉中,从 " 线上到家 " 到 " 线下到店 " 的自然过渡,让一次简单的消费有了更丰富的层次,这正是抖音生活服务 " 随心团 " 最直观的价值:

它没有颠覆团购的本质,解决的是到店团购 " 场景固定 " 的局限,并给了消费场景一个弹性出口,把 " 吃什么、何时吃、在哪吃 " 的选择权,塞回了你和商家的手里。

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出现了:这个看似简单的 " 双选 " 按钮,背后是怎样的商业逻辑?

" 随心团 " 是什么?

一种更自由的消费选择

要理解 " 随心团 ",首先得厘清一个关键概念:它不是外卖。

" 随心团 " 的本质,是团购模式的延伸与升级。它销售的依然是具有价格优势的预付费团购套餐或代金券,但核销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到店团购,是一份 " 到店预售契约 ",消费者提前购买,然后在以后某个时间里,亲自去店里完成消费。某种程度上,这种 " 到店核销 " 的目的在于 " 引流 " ——把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流,但消费场景被牢牢锁定在实体店内。

而 " 随心团 " 将这份契约升级为 " 多场景履约契约 "。用户购买后,自由选择是到店,还是直接配送到家。

这种双模式运作下,配送环节由商家自配或合作的第三方配送完成,平台本身不自建运力。它的创新之处,在于让消费决策与消费场景不再强绑定,并将选择权交给了用户。

试想,你买的依然是一张团购券,但核销的方式不再单一,你可以选择配送,立即将它变成一顿送到家的晚餐;也可以暂时囤着,等周末有空再去店里体验。

这对用户而言,是一次消费心智的解放。

它降低了消费者在未尝试过的品牌或商家的试错门槛,可以先点到家试水,好吃,就列进白名单;不好吃,也只损失一次团购券的钱,无需搭上时间通勤成本。其次,它精准匹配了多元化的生活场景。现代人的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 " 在家 " 或 " 下馆子 ",其间存在大量中间状态:

工作日想吃一顿不比外卖差的精致餐;周末晚上想在家小聚,点些餐厅招牌菜撑场面 ......" 随心团 " 提供的是一种 " 有品质的便利 "。

我们进行了一次完整体验:在抖音刷到品牌直播间内容,进入主页后挑选团购套餐,下单后,页面提示 " 可选择外卖配送或到店自取 "。选择配送后,进入订单页核销用券,不一会儿便有骑手取餐送出。

这种从内容种草、购买到灵活履约的闭环,正是 " 随心团 " 带来的最直观的用户价值:让消费决策变得更轻、更自由。

更重要的是,不仅种草到拔草的链路变得极短,如果消费者体验产品后满意,还极有可能产生到店复购的意愿——这是真正的 " 随心所欲 ",每一次消费决策都更贴合当下的状态。

增量新解法

" 随心团 " 如何助力实体经营弹性

如果一项新产品功能仅能取悦用户,却无法为商家创造真实价值,那么它注定昙花一现。对于早已在抖音生活服务上经营得风生水起的餐饮商家而言,接入 " 随心团 ",也是主动寻求 " 经营弹性 " 的尝试。

餐饮业的传统经营模型,始终难摆脱一个核心困扰:经营的固化和获客的不确定性。工作日用餐高峰一过,门店可能陷入冷清;周末突然降雨,能让客流锐减三成。

这些痛点源于传统模式下 " 场景单一 " 带来的被动——客流依赖到店,一旦到店场景受阻,生意就跟着 " 踩刹车 "。

按照这个逻辑,商家需要的,不是粗暴的另一个流量入口,而是一个能盘活现有资产、平滑收入曲线、深化用户关系的解决方案。" 随心团 " 的价值也在此展现:不仅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权,也弹性优化了实体商家的经营结构。

餐饮业有明显的波峰波谷,下午茶时段、工作日的餐厅,后厨和员工常有闲置产能。" 随心团 " 的到家订单,恰好可以填充这些空闲时段,把固定的时间成本转化为额外的收入,这对提升坪效和人效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商家是在原有经营中,是按实际需求上架 " 随心团 " 商品,不会打破原有的稳定性。对于一些想要上新、试品,或是想借势打爆品的商家来说," 随心团 " 提供了兼具低门槛和高效转化的入口。

线下服务体验才是建立品牌忠诚度的核心,但吸引新用户首次到店的门槛却很高。" 随心团 " 的到家模式充当了 " 体验前置 " 角色:用户以较低决策成本试水新品,良好的体验转化为未来到店复购的意愿,为商家沉淀下高质量的老客资产——这也是最具想象空间的一点。

纵观一些连锁品牌的实践,核心都围绕着 " 弹性经营 " 这一主题:

比如袁记云饺,巧妙设置 " 合单满减配送费 " 规则。主推 " 招牌品 + 少份量新品 " 的组合,既满足了用户尝鲜需求,又恰好符合免配门槛,提升了订单价值,内容全面切换为 " 秋天的第一顿饺子 " 主题,精准踩中节气消费心智,立秋当日配送核销单量环比提升 143%。

肯德基与麦当劳就擅长借势节点与 IP。前者结合暑期人群需求,推出 " 至珍七虾堡回归 " 等全网低价套餐,并搭配 " 哆啦 A 梦玩具餐 " 唤醒情感回忆。麦当劳结合 " 抖音心动上新日 " 等平台活动,以 " 麦麦甄选双人套餐 "、" 十翅可乐桶 " 等核心货盘,通过官方自播间全面覆盖白天与夜宵场景,驱动交易增长。

益禾堂则着力打通用户心智,在线下 6000 家门店长期铺设 " 抖音生活服务随心团 " 物料,商品货盘上,除双杯免配主流场景外,创新推出 " 外卖独家品 " ——大桶装产品,线下无法点单。驱动其配送核销订单在短期内环比增长 300%。

在抖音,内容激发了即时需求,而 " 随心团 " 提供了即刻满足这种需求的解法。

再举个典型例子,蓝塞夫作为高品质食材品牌,在抖音生活服务通过平台与商家共同合力,将核心品三文鱼价格呈现至 84 折,提升性价比感知。同时,其运营节奏极具弹性,将直播时长进行延长,通过高密度曝光承接 " 随心团 " 带来的即时需求,最终实现周中 300% 的惊人增量。

蜜雪冰城深谙其客群聚会分享的需求,主推 "N 选 1 次卡 " 商品替代固定套餐。这种 " 随心选 " 模式完美适配多人场景,用户核销自由度更高,既满足了到家聚会的便利,其优惠也极具吸引力,最终助力其支付金额在活动期内环比暴涨 280%。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华莱士的打法更显 " 卖场式 " 酣畅。其组品覆盖爆品大单品、双人餐、3-4 人十件套,全面上线。在直播间催生消费,同时,将 " 可配送 " 与 " 暑期宅家 " 场景强绑定,解决了高温天外出痛点,其单场直播销售额即突破 1000 万。

为什么做 " 随心团 "?

很多人会下意识把抖音生活服务做 " 随心团 " 这件事想得很复杂,但其实平台的出发点可能更纯粹:为用户和商家解决真实存在的痛点,从而让本地生活生态变得更加完整高效。

抖音的根基是优质内容。每天有海量的用户在这里刷美食、探店,产生了巨大的、未被充分满足的即时消费需求。" 到店团购 " 解决了一部分计划型消费,但那些被内容瞬间激发的兴趣型消费—— " 我现在就想吃!" 却有可能流失了。

" 随心团 " 的出现,能够很大程度接住这波流量。它是对现有 " 内容 - 团购 - 到店 " 模式的一种必要补充,也是平台基于生态优势演进的水到渠成。

基于兴趣的推荐机制,平台让优质的 " 随心团 " 商品像内容一样,被精准地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人,这是一种高效的 " 货找人 "。用户通过短视频、直播看到食物的真实状态、店面的真实环境,这种信任感会直接迁移到消费决策上,转化率更高。

用内容连接更多品质好店与消费者," 随心团 " 让这种连接变得更丰富、更即时,把 " 吃什么、何时吃、在哪吃 " 的选择权交还给了用户,同时,也把 " 如何卖、怎么经营 " 的灵活性,递到了商家手中。

这或许预示着本地生活服务的下一个阶段,不再是单纯聚焦价格与流量,而是转向对用户场景的理解深度和为商家提供经营弹性的能力。

好的消费体验,不该被场景所限制,未来,或许更多零售品类都会加入这场 " 随心 " 实验。

— END —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团购 抖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