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的氛围在 A 股市场中越来越明显的凸显,而投资大佬们的最新组合也非常受人关注。
有些大佬敞开胸怀接纳高弹性的成长股,有些大佬动用杠杆上仓位,奉行 " 顺势须满帆 " 的激进策略。
但杨东不然,他依然坚定自己的组合方法,以自己的视角看待这个越来越火热的市场。
在最新的投资者内部沟通材料中,他率领的宁泉投研团队表示:预计股票市场长期仍将会是震荡上升的格局,但各种内外部的风险并没有离我们远去,经常的负面事件冲击恐怕仍是难免的。
他还郑重提醒:一段时间内,如果市场上升的斜率过陡的话,就会有大回调的风险,投资须保持必要谨慎。
相对应的,最新月报显示,宁泉本期的组合中权益比例有所上升但依然接近六成,且保持着 26% 的 " 其他各项资产 "(通常是管理风险的衍生品)。
这或许显示这位经历过诸多市场风雨的大佬,在积极把握机会的同时,始终绷紧风控这根弦。
而 6 成仓的杨东,组合月度收益接近 9 成的沪深 300 指数表现,不得不说,这位 " 熊市高手 " 的选股效率还挺高的。
月度涨幅接近大盘九成
坦率说,杨东的最新收益率能够接近沪深 300 指数挺让人意外的。
毕竟,作为熊市高手,价值派大佬,最新的组合涨幅大大落后于指数也很容易理解。
但来自代销渠道的数据:宁泉资产旗下代表产品在 2025 年 7 月的表现为正,录得 3.22% 的单月涨幅,跑赢了同期港股恒生指数,但落后于沪深 300 指数当月 3.54% 的涨幅,约为后者的九成。
权益不到六成仓位
但仔细想想,单月跑输 A 股大盘本身不算什么稀奇事。
毕竟,宁泉的股票仓位长期是半仓结构。
本月的最新组合报告显示,宁泉的权益仓位(股票直投)达到了 58%,算近年来的一个高位。
但与他的同行相比,这个数据就不太好看了。毕竟,许多私募产品的仓位当期逼近九成以上,同期大量公募与私募产品单月涨幅突破 30%,成就了近年来少见的权益 " 大月 "。
杨东自己怎么看这个牛市的表现?
观点承袭上月
宁泉团队在 8 月中上旬发出的和持有人的交流报告显示,杨东对于这个行情有充分心理准备。
" 观点部分 " 的不少措辞,和 6 月份的变化不大,主要是回顾二季度的走势,其中,无论是对港股市场的宏观判断,还是对 A/H 股价倒挂现象的解读,甚至包括对 " 港股新消费热潮 " 的回避态度,都没有发生实质变化。
在资事堂看来,比较有意思的一句反而是:
" 我们一直拥有较多的港股配置,只是上半年大热的港股新消费股热潮中,我们一无所获,比较遗憾。"
这句话至少包含了 2 个意思。
1、 港股牛市令宁泉感到关注。
2、这一轮的新消费和创新医药,宁泉大概率没有参与。
警觉 " 震荡 "
此外,杨东亦对股票市场的回调予以高度警觉。
他在月报中提及:" 预计股票市场长期仍将会是震荡上升的格局,但各种内外部的风险并没有离我们远去,经常的负面事件冲击恐怕仍是难免的。"
他还提醒:
" 一段时间,如果市场上升的斜率过陡的话,就会有大回调的风险,所以我们投资仍会留有余地,保持必要谨慎。"
仍在防御和低估值中徘徊
从行业配置上看,杨东的投资组合仍高度偏向防御。
截至 7 月底,其重仓板块依次为:房地产、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纺织服饰、通信、公用事业。
这些板块有两个显著共性:
其一是估值处于低位,波动较小,具备明显的防御属性;
其二是与当前市场主线热点的联动性较弱,属于 " 非热门 " 赛道。
这种组合结构,结合较大的另类资产(衍生品)配置,就能够感觉到杨东捕捉行情机会的独到思路。
另外,言外之意很清晰——他并不认同当下的上涨节奏,认为市场上涨过快背后仍潜藏大量不确定性和回撤风险。
" 缓冲垫 " 还没撤
资事堂发现: 从杨东的资产配置结构来看,他对可能的震荡予以了充分准备。
截至 7 月底,其产品大类资产配置中," 股票直投 " 占比为 58%,而 " 其他各项资产 " 占比高达 26%。
实际上,宁泉产品中 " 其他各项资产 " 其实主要是指结构化衍生品,包括雪球、气囊等波动管理工具。
在他过往的投资实践中,这些工具是其在弱市和震荡市中获取正收益的重要武器。
根据渠道数据,宁泉产品衍生品配置比例在 2022 年 -2024 年期间一度高达 40%-50%。而彼时,A 股处于低迷状态,市场频繁反复,这类防御性工具在压制净值回撤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但到了今天,沪深 300 强势上行,港股市场不断活跃,各大指数自年中以来轮动上行,在这种背景下仍维持 26% 的衍生品配置,不免显得 " 保守 "。
更直接地来说,一旦股市进入牛市初期阶段,这类 " 其他资产 " 反而可能变成 " 束缚 ",比如抑制产品的净值弹性,限制上涨空间。
换句话说,曾在弱市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防御性配置,在强势行情中,反而可能拖慢整个投资组合的节奏。
牛市初期征兆?
历史上,每一轮牛市的起点,往往都能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比如: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 " 意外 " 落后指数。
再如:跑赢的产品反而是宽基指数型策略,或者押注于某个最热门赛道的产品。
因此,长期以波动控制能力见长的基金老将,开始显得不合时宜。
从这个角度看,部分价值型私募大佬的产品没有 " 跑赢 ",或许不算是真的踏空,可能还预示着牛市行情远为结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