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财经 08-26
净利下跌73%,市值蒸发三分之二,洽洽食品能否重拾王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宁成缺

来源 | 博望财经

洽洽食品正经历上市以来最严峻的业绩考验。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洽洽食品实现营收 27.52 亿元,同比下降 5.05%;归母净利润为 8864.16 万元,同比下降 73.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309 万元,同比下降 84.77%,创下自上市以来的最大中期净利润跌幅。

这场转型阵痛正深刻影响着资本市场表现。截至发稿前,洽洽食品股价报收 23.3 元 / 股,总市值 117.86 亿元,相较 2020 年底的历史高位,市值已蒸发近三分之二。股价长期震荡下行的曲线,成为企业战略调整困境的直观写照。

来源:百度股市通

面对主业增长乏力、第二增长曲线尚未成型的困境,洽洽食品也在积极寻求突破,今年陆续推出了瓜子仁冰激凌、魔芋产品等新品类,试图通过多元化布局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然而,当前休闲零食市场的竞争正日趋激烈。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偏好转向更加多元化的零食品类,市场正倒逼企业加快创新步伐。

站在传统与变革的十字路口,洽洽食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机遇。

归母净利润下滑超七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实上,洽洽食品的下滑态势早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就已显现。当季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2.23 亿元,同比下滑 24.79%。进入 2025 年,这一趋势并未得到扭转。第一季度,公司录得营业收入 15.7 亿元,同比下降 13.8%;净利润为 7725 万元,同比大幅下滑 67.9%。

具体来看,作为公司长期以来的支柱业务,葵花子板块已显露增长疲态。

今年上半年,葵花子业务实现营收 17.72 亿元,同比下降 4.45%,占总收入的 64.39%。尽管洽洽食品为寻求突破,陆续推出了臭味系列(如榴莲瓜子、螺蛳粉味瓜子、辣根瓜子)、茶系列(如茶艺瓜子、茉莉龙井瓜子、荔枝茉莉瓜子)以及椰香瓜子、雪梨味瓜子、陈皮味瓜子等多种创新口味,但市场反响平平。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反馈认为这些产品 " 只适合尝鲜,不会回购 "。可见,此类创新虽在短期内吸引了眼球,却未能有效转化为持续的购买力,难以真正拉动品类增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毛利率的大幅下滑。2022 年至 2024 年,洽洽食品的毛利率分别为 31.96%、26.75% 和 28.78%。然而进入 2025 年,毛利率出现断崖式下跌,上半年骤降至 20.31%,同比减少约 8 个百分点。

洽洽食品将毛利率下降主要归因于原料采购价格的上升。其中,葵花籽因 2024 年 9 月下旬内蒙古产区收获期连续阴雨,导致霉变率升高,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供应量减少,推高了采购成本。同时,巴旦木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腰果受行业周期和天气因素影响,采购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扬。

面对成本压力,东吴证券下调了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 亿元、10.5 亿元和 11.2 亿元,低于此前预测的 7.6 亿元、10.9 亿元和 11.6 亿元。

为维持品牌热度,洽洽食品持续加大营销投入。2022 年至 2024 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0.18%、9.06% 和 9.99%。2024 年销售费用达 7.12 亿元,同比增长 15.55%,其中广告促销费为 4.99 亿元,较上年增长超 1 亿元,增幅达 27.27%。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研发费用占比长期在 1% 左右低位徘徊。2022 年至 2024 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78%、0.95% 和 1.06%。

这种 " 重营销、轻研发 " 的模式,不仅导致产品创新能力受限,也难以从根本上契合年轻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成为公司持续成长的一大瓶颈。

消费者为什么不爱吃洽洽了?

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洽洽瓜子已连续五年全球销量第一,2024 年葵瓜子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 61.45%。然而,这一核心品类增长明显乏力,全年葵瓜子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 2.60%,远低于休闲零食行业 8.3% 的平均增速。

那么,洽洽瓜子为什么卖不动了?

首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已发生显著变化。

美团 2024 年数据显示,18-30 岁消费者中选择坚果、辣条和薯片的比例分别高达 42%、38% 和 35%,而选择瓜子的消费者仅占 21%,较 2020 年下降了 15 个百分点。再加上消费市场的多元化持续扩张休闲零食版图,肉脯、果脯等新兴品类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相比之下,瓜子的消费场景日趋局限,吸引力大不如前。

其次,竞争对手正积极布局,不断蚕食洽洽的市场。三只松鼠推出 " 轻烘焙瓜子 " 系列,以低热量概念赢得市场,2024 年线上销量突破 3 亿元,同比增长 47%。良品铺子则联合热门 IP 推出 " 盲盒瓜子 ",创下单月最高售出 500 万袋的纪录。

渠道转型缓慢也是关键障碍。洽洽长期依赖传统商超和经销模式,其经销渠道占营收比例常年维持在 80% 以上。然而,当前零食销售已转向线上为主导,行业线上前三分别为三只松鼠、百草味和沃隆。

洽洽电商业务增长缓慢且毛利率偏低,2024 年经销及其他渠道毛利率为 29.75%,同比上升 3.47%;而直营渠道毛利率为 25.01%,同比下降 4.32%,其中线上电商板块毛利率仅 19.39%,成为毛利率最低的板块,严重拖累整体盈利。

量贩零食店的快速崛起进一步冲击市场。" 零食很忙 "" 爱零食 "" 爱折扣 " 等品牌凭借 " 低价快销 " 策略深耕社区场景,在三、四线城市广泛布局,大量分流潜在客户。

无论是线上转型还是线下量贩,洽洽的应对都显得滞后和乏力。

此外,产品质量控制也成为一大痛点。越来越多消费者抱怨经典牛皮纸包装的洽洽瓜子 " 不如以前好吃了 ",典型评论包括:" 瓜子仁不香,还常吃到坏的!"" 添加剂太多,吃了喉咙不适。"" 价格涨了,品质却降了,颗粒又小又瘪还有臭味!"

这些反馈指向供应链问题:洽洽的葵花籽采购采用 " 公司 + 订单农业 + 种植户 " 直采和 " 代理商与合作社 " 采购两种模式,后者导致企业对原料质量把控较弱,消费者购买洽洽瓜子仿佛 " 开盲盒 "。

面对原料成本上涨,洽洽近年多次提价,2018 年香瓜子等品类提价 6%~14.5%,2021 年葵花子产品提价 8%~18%,2022 年再度提价约 3.8%。

然而涨价未能挽回市场,反而引发消费者反感,并带来库存压力。2024 年在营收与净利润双增的背景下,库存积压问题凸显,占用资金、推高仓储成本,令经营雪上加霜。

今年上半年,洽洽休闲食品生产量同比下降 10.47%,销售量下降 7.7%,整体业务呈收缩态势。

重重挑战之下,昔日的瓜子巨头正面临严峻考验。

第三条曲线能救洽洽吗?

早在 2020 年,创始人陈先保就曾提出 " 未来 2~3 年营收破 100 亿元 " 的目标。为实现这一愿景,洽洽食品很早就开始尝试拓展新的业务增长曲线,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然而,这条路上洽洽也走了不少弯路。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洽洽的跨界尝试曾涉足基金、白酒甚至护肤市场。

2021 年,洽洽与绝味食品联合成立了一支注册资本达 11 亿元的投资基金,主要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等业务。次年,洽洽成立江洽酒业,入股贵州酣客君台酒业有限公司,推出酱香酒品牌 " 君台酒 "。同样在 2022 年,洽洽还与华熙生物联名推出 " 瓜子脸面膜 ",试图借势美妆消费热点。

然而几年实践下来,这些跨界尝试均未掀起太大水花。真正形成规模、站稳脚跟的,仅有以 " 洽洽每日坚果 " 为代表的坚果类产品。

随着瓜子市场增长见顶,洽洽自 2017 年起发力坚果品类。今年上半年,坚果类产品实现营收 6.14 亿元,占总收入的 22.32%。

但坚果市场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除了三只松鼠等老牌企业不断推新,赵一鸣、零食很忙等新兴品牌也凭借高性价比快速抢占下沉市场。受此影响,洽洽坚果类产品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滑 6.98%。

面对增长压力,洽洽食品开始积极寻找 " 第三增长曲线 "。董事长陈先保在 2024 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 公司中短期策略仍聚焦瓜子和坚果,同时正积极孵化第三大品类。"

报告期内,洽洽推出了五款新品,覆盖 " 魔芋千层肚 "" 鲜切薯条 " 及 " 瓜子仁冰激凌 " 等多个方向,这些品类更贴近年轻消费者的偏好。

2025 年,洽洽正式进入冰激凌市场,推出香草、山核桃和焦糖三种风味。产品线下便利店单支售价 8.8 元,线上天猫店约为 7 元。不过从初期消费者反馈来看,出现了 " 甜度偏高 "" 瓜子仁含量不足 " 等评价,市场接受度仍有待检验。

此外,当前市面上已有伊利、天淇、零度企鹅等多个品牌推出果仁冰激凌产品,单价多在 2 至 5 元之间,相比之下洽洽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

除冰激凌外,洽洽今年也开始试水魔芋产品。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6 月起魔芋产品已在海外试销,目前反馈良好,未来将陆续在国内线上和部分重点城市线下渠道上架。

尽管概念吸引人,但冰淇淋属于冻品,洽洽还需重新搭建冷链渠道和经销商体系;魔芋赛道也已聚集了卫龙、盐津铺子等成熟企业,市场早已不是蓝海。这些新尝试的市场反响目前仍显平淡。今年上半年,包括新品在内的其他品类实现营收 3.04 亿元,同比下滑 13.76%,占总收入的 11.05%,尚未能承担起增长重任。

在年轻消费者口味快速迭代、零食赛道持续细分的背景下,洽洽食品的破局之道需回归商业本质:既要通过供应链优化对冲原料成本波动,更要构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体系。

如何在保持瓜子品类优势的同时,培育出真正具备市场穿透力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成为这家老牌零食企业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命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洽洽食品 内蒙古 社交平台 购买力 资本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