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瑞财经 杨宏彬
从英特尔离职后,孙元浩把《三体》连续看了三遍。
当时的孙元浩,正处在创业初期,《三体》中的星环号,给了他灵感,他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星环科技。
星环号由人类中最优秀的一批科学家建造,是太阳系唯一的一艘光速飞船,也是太阳系文明得以延续的唯一希望。这无疑也是孙元浩对星环科技的愿景——集结最优秀的人才,打造最先进的技术。
2022 年 10 月,孙元浩带领他的 " 星环号 " 登陆上交所。在此之前,公司完成了 7 轮融资,募集了近 15 亿资金。上市当日,星环科技(688031.SH)再募集 13.48 亿元。
今年 8 月,孙元浩又要带领他的 " 星环号 " 飞向港交所,目的或是为了补充 " 燃料 "。
目前的星环科技尚未实现盈利,公司的运营资金主要还是依靠 A 股 IPO 及之前的募资。截至今年 7 月末,公司在手的资金还剩下 2.71 亿元。
01
核心研发人员均来自英特尔
财务总本科毕业前任职于德勤
星环科技成立于 2013 年 6 月,注册资本 1000 万元,由孙元浩、上海云友投资事务所、范晶分别持有 35%、35% 及 30%。其中,范晶所持股权是替其兄弟范磊代持。
在 A 股上市前,星环科技完成了 7 轮融资,募集资金约 14.81 亿元,引入的主要投资者包括腾讯(0700.HK)、产业投资基金、中金公司 ( 3908.HK ) 、深创投、基石资本。公司估值从 1.56 亿元升至 46 亿元。其中,中金公司为星环科技 A 股上市时的保荐人。
2022 年 10 月,星环科技登陆科创板,发行 3021.06 万股 A 股,每股 47.34 元,募资净额约 13.48 亿元。
截至递表港交所,星环科技由孙元浩、上海赞星、范磊、吕程及佘晖分别持有 9.22%、6.22%、5.01%、1.25%、0.72%。其中上海赞星为星环科技的员工持股平台,由孙元浩担任普通合伙人控制。
同时,孙元浩、范磊、吕程及佘晖 4 人签订了一致性动协议,在无法达成共识时,以孙元浩的意见为准。因此,孙元浩为星环科技实际控制人,控股比例 22.42%。
星环科技有 6 名执行董事,孙元浩为其中之一,同时其还担任董事会主席及总经理。他与另外两名执行董事的经历十分相似。
孙元浩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南京大学。毕业后,其加入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干了将近 10 年。
吕程、朱珺辰二人同样是毕业于南京大学,毕业后均加入于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孙元浩比吕程、朱珺辰年长一些,但 3 人在英特尔任职的时间段是有重合的。
星环科技成立半年内,吕程与朱珺辰相继加入。目前,吕程与朱珺辰均担任星环科技执行董事、副总裁。其中朱珺辰年仅 36 岁。
孙元浩、吕程、朱珺辰均是星环科技的核心研发人员。除 3 人外,星环科技的核心研发人员还有刘汪根,他也曾任职于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
同样毕业于南京大学的还有目前担任星环科技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的张立明,他比孙元浩更年长,是 2019 年才加入的星环科技。
李一多与张立明同一时期加入星环科技,目前担任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及联席公司秘书。她 2004 年 6 月取得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但在 1998 年,她已经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当时她 20 岁。
孙元浩的年薪一直保持在百万元以上,2022 年 -2024 年,他的薪资及花红分别为 201 万元、153.8 万元、139.5 万元,逐年下滑。
除他之外,张立明的薪资及花红也一直在百万元以上,各期分别为 143 万元、152.9 万元、131.9 万元。
02
前五大客户变更频繁
递表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提升
星环科技是一家 AI 基础设施软件提供商。业务涵盖 AI 与大数据基础设施软件业务、解决方案业务及其他三大核心板块。
2022 年 -2024 年,星环科技的收入分别为 3.73 亿元、4.91 亿元、3.71 亿元,2025 年 Q1,星环科技的收入为 6420.5 万元。
AI 与大数据基础设施软件业务是星环科技主要收入来源,业务收入占比各期总收入的 80%、79.5%、76.7% 及 61.4%。
星环科技的 AI 与大数据基础设施软件业务又细分为基础设施软件、综合软件及服务、技术服务三条业务线。
2022 年 -2025 年 Q1,星环科技来自基础设施软件的收入占比逐年走低,分别为 29.7%、27%、15.6% 及 9.9%。而同期内,星环科技来自综合软件及服务的收入占比则分别为 25.7%、37.5%、39.2% 及 31.5%。
星环科技来自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占比则整体呈上升趋势,各期分别为 16.4%、16.1%、19.6% 及 34.4%,2025 年 Q1 业务收入占比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星环科技并不依赖五大客户,各期内,其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15.6%、16.4%、14.4% 及 40.9%,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3.8%、4.7%、3.2% 及 17.6%。
或是因此,星环科技五大客户变更频繁。2022 年与 2023 年的五大客户中仅有 1 名重合,2023 年与 2024 年的五大客户中有两名重合。
同时可以发现的是,在 2025 年 Q1,星环科技来自五大客户及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均有明显提升。
招股书显示,星环科技 2025 年 Q1 的前五大客户中,并无一名在前 3 年内成为过公司的五大客户。期内最大客户 M 与星环科技建立合作 2 年,第三大及第四大客户与星环科技建立合作仅 1 年。
03
超七成收入打白条
高毛利率业务收入占比下滑
2022 年末 -2024 年末,星环科技的贸易应收款及应收票据分别为 2.64 亿元、4.14 亿元及 3.84 亿元,分别占比期内营收的 70.87%、84.36%、103.67%,这意味着星环科技近 3 年来收入中 " 打白条 " 的部分超过七成。
2022 年 -2025 年 Q1,星环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 51.8%、52.3%、48.2% 及 36.5%,整体呈下降趋势。
分业务来看,星环科技 AI 及大数据基础设施软件业务各期的毛利率分别为 62.6%、63.8%、58.8% 及 54.4%,高于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水平。
这其中,基础设施软件的毛利率较为可观,各期分别为 89.2%、91%、90.2% 及 76%。而上文提到,星环科技来自该业务线的收入占比是逐年降低的,2025 年 Q1 时仅有 9.9%。
星环科技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与 AI 及大数据基础设施软件业相差甚远,各期分别为 1.2%、0.8%、9.1% 及 8.7%,而星环科技来自该业务的收入占比整体是呈上升趋势的。
研发开支是星环科技最主要的开支,各期分别为 1.94 亿元、2.23 亿元、2.27 亿元及 4875.6 万元。在 2022 年、2024 年及 2025 年 Q1,星环科技的研发开支均超过了毛利,公司的研发开支主要有职工薪酬构成。
星环科技的销售开支仅次于研发开支,各期分别为 1.9 亿元、2.35 亿元、2.04 亿元及 3672.2 万元,员工薪酬同样是该开支最主要的构成。
另外,星环科技在营销及推广上的力度也在加大,2022 年 -2024 年,公司营销及推广开支分别占比销售开支的 7%、9.4%、9.9%。
2022 年 -2025 年 Q1,星环科技的行政开支分别为 1.23 亿元、1.29 亿元、1.19 亿元及 3107.5 万元。
星环科技的毛利无法覆盖三项开支,公司因此持续录得亏损。2022 年 -2025 年 Q1 分别净亏损 2.72 亿元、2.89 亿元、3.44 亿元、8372.3 万元。
04
在手现金为短债的 9 倍
持续的亏损以及较多的贸易应收款,让星环科技的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各期流出资金 3 亿元、3.65 亿元、3.27 亿元 8873.9 万元。
星环科技主要依靠投资活动及融资活动获取资金。2022 年 -2025 年 Q1,公司的投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8.22 亿元、4.34 亿元、5.55 亿元及 -1.64 亿元;融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13.21 亿元、3162.1 万元、-3771.6 万元及 3799.9 万元。
出售金融资产为星环科技投资现金流的主要流入项,2022 年 -2025 年 Q1 分别流入资金 22.44 亿元、63.9 亿元、37.27 亿元、7.4 亿元。
招股书显示,星环科技的金融资产包括结构性存款、货币市场基金、非上市基金。截至 2022 年末 -2025 年 3 月末,星环科技的金融资产为 12.62 亿元、6.07 亿元、9165.2 万元及 1.61 亿元,多数为即期金融资产。
2022 年 -2025 年 Q1,星环科技来自金融资产公允值变动的收益分别为 976.5 万元、2575.1 万元、1373 万元及 167.1 万元。
2022 年,星环科技登陆 A 股发行股份流入资金 13.76 亿元,而 2023 年 -2025 年 Q1,公司的融资现金主要依靠银行借款流入,分别流入资金 8550 万元、4000 万元、3000 万元。
截至各期末,星环科技的借款分别为 0、5554.6 万元、4002.7 万元、7004.4 万元,均为即期借款。而截至今年 7 月末,星环科技的借款为 3004.6 万元,同样均为即期借款。同期末,星环科技在手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2.71 亿元,为即期借款的 9 倍。
附:星环科技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
独家保荐人: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君合律师事务所
独立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德勤•关黄陈方
相关公司:星环科技 sh688031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