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宣到落地,前后历时 1 个多月。8 月 27 日,全国首个以数字化医用耗材为标的的省级带量采购项目—— " 云胶片 " 集中带量采购,在贵阳成功开标。
据了解,该项目覆盖贵州省所有具备放射检查类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采购周期为 2 年,首年采购需求总量达 2156 万次,标志着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迈入数字化、服务化新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投标企业需按不超过 5 元 / 人次的标准报价,现场共有 7 家报价单位,最高报价为 4.98 元 / 人次,最低报价为 0.51 元 / 人次。
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华波在开标现场表示,贵州省此次将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与传统信息化项目建设相结合,是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减轻群众看病就医经济负担的创新举措。
" 云胶片 " 集中带量采购开标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鄢银婵 摄
直面医疗痛点:约 20% 重复检查率待破解
云胶片 " 推广难 " 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
据测算,我国医疗领域重复检查比例高达 20% 左右,这不仅加重群众负担,还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华波在开标现场分析认为,这一问题既有主观原因,部分机构将检查作为收入来源;也有客观原因,传统胶片携带不便、易丢失,导致患者转诊时不得不重新检查。
" 在北京看病,很多检查要排几天队,患者身体不适却要等待。" 黄华波用通俗语言描述患者困境。他指出,重复检查一方面浪费患者的时间和金钱,另一方面也可能因反复检查对身体造成额外负担。
" 影像云本质上是检查检验的数据化问题。" 黄华波表示,影像云有五大优势:易携带、易存储、易共享、更准确、更省钱。而通过把公立医疗机构 " 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存储服务 " 作为数字化医用耗材,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引进服务主体,建设省级集中统一的医保影像云中心,为实现医疗影像数据的省级归集、诊疗行为真实核验、医保数据赋能应用、跨区域调阅共享及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国家医保局推进影像云建设将分四步走:第一步聚焦数据标准化;第二步推进数据统一归集与存储;第三步着力数据共享,打破数据流通壁垒;第四步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数据 " 可使用、好使用、愿意用 "。
" 目前首要做的事,就是检查结果的数据化和标准化,只有先实现数据的统一格式、统一标准,后续的存储、共享、应用才能顺利开展。" 黄华波强调。
7 家单位投标 最低报价 0.51 元 / 人次
据贵州省医疗保障局此前发布《关于发布贵州省云胶片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的公告》,集采的云胶片产品需要满足技术、质量、安全这三大要求,还设定了服务、数据中心机房及选址、资源过渡保障、技术团队人员等配套服务要求,并针对上述要求拟定对前端服务能力、数据质量控制、后端质量控制、用户满意度等多维度的评估标准。
此外,本次的竞价评审标准也区别于此前开展的集采。本次集采更注重产品的技术而非价格,门槛设定上报价小于 5 元 / 人次作为有效报价。
从整体的评分项占比来看,价格分占比最低,仅占 10 分,技术分占据 30 分,商务分占据 60 分,这一比例也被认为 " 价低者得天下 " 的集采模式正在被摒弃。
8 月 27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招标现场了解到,此次共有 7 家单位参与投标,最高报价为 4.98 元 / 人次,最低报价为 0.51 元 / 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在 "0.51 元 / 人次 " 报价披露时,现场响起了明显的 " 惊讶声 "。
" 这个价格完全没想到。" 一位投标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这样低的价格即使中标了,也没法做,已经大大低于成本价。" 我们测算的成本价大概在 3 元 / 人次。"
不过该人士也表示,即使有低价竞争对手,但此次评标中价格分占比很低,主要还是看整体的质量、服务能力," 我们的一些设备都带过来了,(对)反应速度等参数还会进行现场演示。"
事实上,贵州开展的此次云胶片集采,也有示范效应。黄华波称,此次集采有三方面的创新实践:一是拓展集中带量采购应用场景,创新 " 数字化应用耗材 " 概念;二是量化服务内涵,丰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政策内涵;三是联动服务主体、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影像云基地建设 " 贵州模式 "。
此外,这一模式未来还将在其他省市持续探索。黄华波透露,今年内将推动更多地方启动影像云建设,明年基本实现主要机构影像数据标准化,建成全国统一的影像云基地。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