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PP 昨天
当上市公司决定拿全部身家理财炒股,说明什么问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出品|虎嗅 ESG 组

作者|陈玉立

头图|AI 生成

本文是 #ESG 进步观察 # 系列第 146 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公司治理

8 月 22 日晚间,上市公司江苏国泰一则公告引发投资者质疑。

江苏国泰宣布拟使用不超过 120 亿元进行委托理财,不超过 18.3 亿元进行证券投资,两项合计超过 138 亿元。关键在于,江苏国泰最新总市值仅为 136 亿元,低于其计划投资总额。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国泰同日宣布终止了被寄予厚望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 16 亿元,年产量 40 万吨,预计年均销售额收入超 150 亿元,净利润 7.9 亿元,曾被公司视为 " 第二增长极 "。

舍弃主业不好好干,却准备拿全部家当去做投资理财,投资人纷纷质疑其合理性。有股民在社交媒体上直呼其为 " 国资铁公鸡 " ——公司手握巨额现金却 " 一毛不拔 ",既不回购股份提升市值,还终止了曾被寄予厚望的明星项目。此外,还有投资者要求国资监管部门介入。

虽然 24 日晚江苏国泰发布公告称终止原先拟投入 15 亿元设立子公司进行证券投资的计划,并披露了高额分红计划,但这已经暴露出公司内部战略重心的举棋不定。

资本运作与企业经营的错位

江苏国泰成立于 1998 年,2006 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91.SZ),为张家港国资委控股的地方国企。江苏国泰的主营业务有两大块:一是长期依赖的纺织品外贸,二是近几年重押的新能源材料。

翻阅公司财报可知,2024 年公司总营收 389.56 亿元,两大业务板块占比差异显著:供应链服务业务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主(占供应链营收 83%),覆盖轻工、五金、化工等贸易品类,全球化分销网络,整体占比 94.38%;化工新能源业务聚焦锂电材料(电解液、添加剂、磷酸铁锂前驱体),布局固态电池、钠电池材料,整体占比 5.4%。

虽然 2025 年半年报显示江苏国泰实现营业收入 185.97 亿元、同比增长 5.48%,归母净利润 5.45 亿元、增长 10.85%,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11.06 亿元,同比下降 31.06%,两大业务目前都面临行业性困境。

一方面,美国 " 对等关税 " 计划可能影响纺织服装出口(占供应链营收超 80%),2024 年美国市场营收同比降低 3.2%,且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复杂多变;另一方面,2024 年受锂电材料价格下跌(电解液价格下行)影响,新能源板块营收同比减少 43.46%,拖累整体利润,而锂电材料价格当下仍在底部区间,行业内卷严重。

在此境况下,江苏国泰将手握的现金拿去投资理财看似是个 " 不得已 " 的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梳理,江苏国泰证券投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超 7000 万元,在沪指上半年上涨 2.76% 的背景下,公司仍录得亏损,投资能力遭诟病。

从 ESG 角度看,主业纺织品出口受到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需求低迷的双重冲击,利润空间越来越薄;新能源赛道虽然政策驱动强劲,但产业链卷入价格战,投资大、收益低,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正在经受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却拟动用超过百亿元资金转入理财投资,不仅仅是 " 资产配置 " 的问题,而是与企业核心使命的偏离。

按照 ESG 的治理(G)原则,企业治理的第一要求是清晰战略定位和透明的资本使用。然而江苏国泰此前在资本市场投资上遭遇亏损,说明其治理能力和专业性存在明显短板。

其次,如果企业在主业承压时选择 " 炒股 " 作为出路,那么究竟该如何向股东、客户和消费者交代?答案或许是许以高额分红,其 24 日披露的新分红政策指出:未来三年拟每年进行 2 至 3 次分红,并将每年现金分红比例由原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 10% 大幅提升至 40%。虽然 15 亿的证券投资计划被叫停,但 " 拟使用不超过 120 亿元进行委托理财 " 仍然在计划当中。

对于消费者而言,企业的可靠性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上,更体现在企业是否把资源用于长期价值创造。一个将巨额资金投向金融投资的公司,是否还能保证在产品研发、服务质量和供应链稳定性上持续投入?这一点需要投资者在未来持续观察。

而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企业资本使用必须平衡股东、客户、员工、供应链伙伴等多方利益。但江苏国泰此举扩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股东可能因投资失败承受损失,客户可能担心其业务重心偏离,员工则面临主营萎缩带来的就业压力。这种 " 错位 " 本质上削弱了企业的长期韧性,也与 ESG 治理强调的稳健透明相悖。

短视化的连锁反应

回顾历史上能够 " 立得住 " 的企业,当它们主业在遭遇行业性困境时,管理层往往会通过研发转型和效率优化来突围。如若选择将资金投向二级市场,本质上就形成了一种 " 短视化治理 "。

这种行为不仅意味着资源从创新和升级被转移出去,还传递出一种导向——企业管理层宁可依赖资本市场的波动套利,也不愿承受主业转型的阵痛。

一方面是治理弱化,如果越来越多企业在主业受挫时选择炒股而非提升核心竞争力,意味着治理层可能在战略选择上短视化。这会导致整个行业的资本配置从研发、创新和绿色转型,转向金融投机,削弱长期产业升级。

治理短视化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下降。按照利益相关方理论(stakeholder theory),企业对员工、消费者和社会有着 " 稳定创造价值 " 的基本义务。当大笔资金被抽离主业时,首先受影响的是就业机会的减少与供应链的收缩,其次是研发投入不足导致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下降,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感也会下降,导致企业经营走入长期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国泰的体量和行业地位决定了其资本运作会被外界解读为 " 风向标 "。除主业外贸出口外,旗下华荣化工为国内最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首位。

当一家年营收超百亿的龙头公司宣布将巨额资金转向金融投资时,其他行业内的企业可能会受到误导,认为金融投机是缓解主业困境的 " 捷径 "。

而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治理和责任层面出现 " 投机替代创新 " 的路径依赖时,金融市场就会承受外溢风险。上市公司作为资金体量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其投机行为不仅可能推高股市波动,还可能在亏损时造成债务链条断裂。

写在最后

多家评级机构显示江苏国泰评级处于低水平:妙盈评级显示为 C,商道融绿评级显示为 B-,国证指数评级显示为 B,虽然按国家标准而言江苏国泰并不需要强制披露 ESG 信息,但此举却显示出一家企业在战略前瞻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治理意识上的不足。

实际上,ESG 的关键并不在于形式化的披露,而在于能否真正把企业带入长期价值的轨道。在新能源赛道上,如何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以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并以技术壁垒锁定未来竞争力;在外贸环境承压时,能否通过强化合规、开拓新市场、推动供应链转型,来稳定就业、守住客户信任;这些可能才是江苏国泰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江苏国泰而言,真正的挑战不是在投资人及市场质疑时慌忙认错,而是能否将可持续理念转化为经营逻辑,变被动为主动,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赢得更稳健的竞争位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理财 新能源 江苏 上市公司 电解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