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7 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白崇军等介绍陕西科技创新助力共建 " 一带一路 " 高质量发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已建设 3 家国家级、15 家省级 " 一带一路 " 联合实验室
据介绍,我省以深入实施 " 一带一路 "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为抓手,深度融入共建 " 一带一路 " 大格局,有效统筹省内科技合作资源,不断丰富完善科技合作方式," 一带一路 " 科技合作取得新进展。
建设高能级合作平台,搭建科技开放合作载体。2022 年,我省启动了省 " 一带一路 " 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共建设了 3 家国家级、15 家省级 " 一带一路 " 联合实验室,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西亚等国家(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合作。近三年,共取得国际(国内)领先技术 44 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3 项,实施技术成果转让 30 项,孵化科技企业 6 家。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截至目前,与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1 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98 家。近三年,共组织承办各类国际会议和论坛 446 场,引进海外(含港澳台)高层次人才 494 人,输出技术 223 项、引进技术 45 项,实现国产化替代 4 项,突破技术瓶颈 32 项。
建设了一批海外科技示范园区。围绕良种繁育、盐碱地治理、粮油作物、生物健康等领域,支持杨凌示范区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设了 12 个海外科技示范园区,累计辐射面积超 3000 万亩。2025 年新建成了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吉苹果示范园,完成 6057 株苗木定植,预计苹果亩产提高 300 公斤以上,产量比当地果树增产 30% 以上,实现了中国种苗、设备、技术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示范推广。
推动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中国分院建设。去年 8 月,中白两国总理见证签署了西北工业大学与白科院关于设立中国分院的合作意向备忘录;今年 3 月,双方在西安召开了中白合作见签协议双边推进会;今年 6 月,白科院中国分院在陕正式揭牌运行;今年 8 月,双方新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16 份,为中白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合作增添新动能。中国分院建设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省内相关单位参与,将按照平台化、项目化、专业化、国际化、产业化的原则,搭建开放的交流合作平台和高水平专家交流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的互利合作。
实施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370 项
同时,实施高水平合作项目,提升对外科技合作影响力。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全力支持省内创新主体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和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专项。" 十四五 " 期间,共与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和地区实施国家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 30 项;另一方面,深入实施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围绕我省对外科技合作重点方向,去年新设立了中亚科技合作专项,今年又新设立了白俄罗斯、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 十四五 " 期间,支持我省创新主体实施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370 项。通过实施国家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我省创新主体与国外合作伙伴联合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如西安交通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攻克了高温锂电能量密度低和寿命短的世界级难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共同开发了面向太空电站的高效微波无线传能收发天线阵列设计方法,相关科研成果入选 "2023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通过 " 校招共用 " 方式帮助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157 名。持续提升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 " 一窗联办 " 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外国专家来华便利度,当前,全省持有效工作许可外国人共 3500 余人,其中 A 类(外国高端人才)占比约 20%。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全国国际科技合作会议精神,锚定科技强省建设目标,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为动力,纵深推进 " 三项改革 " 拓面提质增效,积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开放能力,深度参与 " 一带一路 "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努力推动我省 " 一带一路 " 科技创新合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 / 华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