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彭孝秋
极米去年净利暴跌 90%,让股民倒吸一口冷气;今年上半年净利却猛增 20 倍,总算能让股民睡个好觉。
8 月 29 日,极米科技发布 2025 年半年抱,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6.26 亿元,同比增长 1.63%;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8866.22 万元,同比增速达到 2062.33%。
为了让净利润回正,极米科技在过去一年付出不小的努力:以股权激励的方式鼓励团队发展海外业务;调整产品线,推出更多低价入门级投影仪单品;不变的 " 降本增效 "。
全力改善业绩的极米科技有自己筹谋,登陆科创板四年后,它又瞄准港股。
近日,极米科技公告称,为推进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与综合竞争力,公司正筹划发行 H 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价格内卷和 C 端需求不振,使得中国投影仪市场出货量连年下跌,走向海外市场成为一致的选择。极米科技作为少数上市的投影仪企业,自然会全方位撬动其能用的资源,赴港上市将是其中一环。
01 宝藏海外市场
极米科技在海外市场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
其自 2021 年达到 40.38 亿元的业绩高峰后,业绩开始降速、仅保持微增。而海外营收占比已从 2020 年的 6% 提升至 2024 年的 33%。
到 2024 年,极米境外市场收入达 10.86 亿元,同比增长 18.94%。从毛利角度看,极米境外毛利率一直高于国内,去年毛利率达 45.44%。
这也从侧面说明,海外投影仪市场既有市场增量空间,也更容易赚钱。
华泰证券发现,海外家用投影市场仍以非智能低端机型主导,亚马逊美日站点 Best Seller 榜单显示,热销产品集中于 100 美元以下及 100-500 美元区间,其中 100 美元以下微型投影仪凭借便携性占据入门市场份额。
极米所推出的海外高端旗舰产品 AladinX2 plus,在日本市场售价超过 1000 美元。从极米入榜情况来看,极米在日本线上渠道已取得不俗表现,有更多款产品进入榜单。
不过,海外市场存在线上线下渠道的消费差异。在以亚马逊为主的电商渠道,投影仪企业更多会采取低价起量的策略打法。
而据投影时代分析,北美市场高端需求旺盛,其中 4K 激光投影仪(含激光电视)销量同比增长,而商用市场疲软,大型会议投影需求减少。
北美是投影出货量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DISCIEN 迪显数据显示,2024 年北美投影出货量达 630 万台,同比增长 12.6%。
面对海外市场的差异化,极米在渠道建设上采取线下、线上并重模式。极米目前除了亚马逊、日本乐天等主流线上渠道外,也已进入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区域市场的主要线下零售渠道,并在布局探索东南亚以及中东等新兴地区。
对极米而言,海外市场除了本地化产品运营的挑战外,线下渠道的建设与管理在未来也是不小挑战。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国内投影仪企业而言,过往都是以线上渠道出货为主。IDC 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投影设备市场线上渠道出货量占比 74.5%。
为了生存,极米科技注定要踏入这条未知的河流。
瞄向海外市场的也不止极米。
今年年初的 CES2025 上,大量中国品牌携旗下投影产品亮相,包括 Vidda、极米、坚果、当贝、峰米、TCL 等。其中,坚果发布新的 4k 投影仪;当贝也当场推出 4k 投影仪;TCL 则发布了便携式投影仪。
竞争激烈可见一斑。
02 向价格战微微低头
回到国内,作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投影仪市场,即便价格战激烈,极米科技也不能放弃,只好参与其中。
极米科技的投影仪过去定位为中高端,技术路线以 DLP 路线为主。
DLP 路线过去曾是市场绝对主流,成像效果强于 LCD 技术,成本也更高。然而,由于 DLP 路线的 " 彩虹效应 " 与低对比度问题仍未完全解决,难以满足高端用户对画质的高要求,其市占率已大幅下降。
异军突起的是 LCD 路线。其核心优势在于成熟的产业链与极低的制造成本,使得终端售价可控制在 2000 元以内,成为教育、家用等大众市场的首选。
投影仪上游技术路线的转变,反应到下游则是终端产品的价格下探。
华泰证券分析发现,国内投影仪市场价格带呈现 K 型分化。一方面,2024 年 500 元以下的尝鲜价格段 ( 仍可实现百寸大屏投影 ) 和 500-1000 元的价格段份额较 2022 年提升明显;另一方面,2024 年 5000 元以上的产品份额也较 2022 年有明显提升,万元以上的智能投影产品也开始起量。
极米科技于 2025 年 3 月推出了定价在 2000 元左右的 Play 6 与 Play 6e 两款产品 ( 6e 国补后仅 1500 元左右 ) ,两类产品仍是 DLP 路线,但定价已是其入门级产品。
不止如此,极米科技产品整体产品价格都在下沉。其 H 系列新品 H6 发售价下调至 4200 元,RS 系列均价降至 7500 元 ( 覆盖 6 款机型 ) ,高端产品价格不断下探。其 Z 系列与 Play 系列均价则稳定在 1500-2000 元区间。
虽然极米科技对产品价格带做了不少调整,但国内市场的投影仪主流价格带已下探到 1000 元以下。
洛图科技的数据显示,从价格分布来看,2024 年呈现出更加亲民化的趋势:1000 元以下价格段的销量占比达到了 54.0%,相较于 2023 年增长了 4.3%。
以 DLP 路线为主的极米科技,其产品价格仍然卡在尴尬的位置上。2024 年,极米科技境内实现营业收入 22.29 亿元,同比下降 14.8%;毛利率为 23.88%,同比下降 2.91%。
寻找业务第二增长曲线成为极米科技的另一种办法,其在国内力图布局车载投影业务。
极米科技 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车载业务从 0 到 1 的突破,公司累计已获得了 8 个车载业务定点,客户包括国内外知名汽车产业链企业,涵盖智能座舱、智能大灯领域。在宜宾生产基地,极米科技组建了车载投影产品生产线,与整车厂商及产业上下游开展合作。
极米科技 CEO 肖适接受 36 氪采访表示,车载业务的目标是再造一个极米。
在他看来,车载是和极米关系最密切的,同时是市场增长最快的板块。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上游合作方也能最大程度提供助力,因此是最适合极米切入的赛道。
不过,华泰证券发现,当前其他车载投影应用渗透仍较低,搭载了车内娱乐投影系统主要包括问界 M9、享界 S9、smart 精灵 #5 等 ( 2024 年销售量不足 20 万辆 ) 。结合装载量及单车价值,其们预期 2025 年市场规模约为 14.1 亿元。
新业务的想法很美好,但也是道阻且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