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 8 月 29 日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 8 月 29 日召开 8 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指出,为确保 " 人工智能 +" 行动稳步有序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对行动目标进行了深入论证。实施 " 人工智能 +" 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还在快速迭代演进中,各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特点也不相同,需要充分遵循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业务复杂度以及行业发展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为此,文件提出了 3 个阶段性目标:
第一个阶段是到 2027 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 6 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过 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这一阶段,强调要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未来一到两年,正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要汇聚全社会资源力量,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 6 大领域,形成发展合力,推动 " 人工智能 +" 打开局面,取得实效。
第二个阶段是到 2030 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 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这一阶段强调人工智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要实现更全面系统的融合应用,人民群众广泛享受到智能软硬件带来的服务,让人工智能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通用引擎。
第三个阶段是到 2035 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这一目标对 " 人工智能 +" 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因此,要聚焦构建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的新形态,推动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
总的看,通过设定 3 个阶段性目标,有利于让我们在人工智能技术不确定性与发展确定性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路径,推动 " 人工智能 +" 行动落地见效。
翻译
搜索
复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