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8 月 29 日消息,今天微信安全中心公布 8 月朋友圈十大谣言,内容与 " 房东税 "、医保新政、医疗补助金等热议话题相关。
微信方面表示,我们应当保持理性,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消息,避免传播不实信息。共同维护安全、健康、绿色的平台生态环境。
1、9 月 15 日起开征 " 房东税 "?
近日网传称,随着 9 月 15 日《住房租赁条例》实施," 房东税 " 将正式开征。
真相:《住房租赁条例》的核心目的是规范租赁市场秩序、保护租客和房东权益,并非新增税项。税务部门明确表示,出租房屋的税费政策已实施数十年,未因该条例出台而调整,不存在所谓的 " 房东税 " 或 " 加税 "。租赁信息备案旨在优化纳税流程,而非扩大征税范围。("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法治网 " 微信公众号)
2、" 医保新政下退休人员每月 500 元返款 "?
近期,有网民发布题为《医保新政下退休人员每月 500 元返款与门诊自费的经济学分析》的文章,声称 " 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财政部于 2025 年 8 月初正式发布《关于优化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结构的实施方案》",并规定 " 自 2025 年 10 月 1 日起,各地每月向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账户返款 500 元,同时普通门诊费用改为个人自付 "。
真相:经有关主管部门核查,国家医保局与财政部从未发布上述所谓 " 实施方案 ",文章所涉 " 返款 500 元 " 及 " 门诊自费 " 等具体政策内容均属虚构,系虚假信息。(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3、湖南可以领取医疗补助金?
近期,有群众接到短信或电话,声称点击链接可领取 " 医疗补助金 "。
真相:湖南省医疗保障局表示,未出台所谓 " 领取医疗补助金 " 相关政策。基本医疗保险仅有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两种类型,不存在其他名称。除连续参加居民医保 4 年以上或居民医保当年基金零报销,可提高居民大病保险支付限额外,目前并无多缴费即可提高报销额度或比例的政策。请广大参保人切勿轻信此类信息,避免点击不明链接,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湖南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 微信公众号)
4、成都世运会招募兼职,需交 " 保证金 "?
近期,网络出现 " 招聘成都世运会兼职 " 的信息,要求应聘者缴纳 " 保证金 ",实为诈骗分子假冒名义实施的虚假招募。
真相:经核实,该虚假招聘信息为违法行为人熊某某发布并以此骗取钱财,其已在异地公安机关协助下被抓获并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实际上,成都世运会赛会志愿者及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均已结束,除官方渠道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以世运会名义发布的招聘信息均属虚假,请勿轻信和转账。(" 成都网络辟谣 " 微信公众号)
5、成都大学招募 " 专本套读 ",入学还能调剂专业?
近期,有考生反映未填报成都大学志愿却收到 " 专本套读入学通知书 ",声称 " 入学后专业可以调剂 ",并要求考生通过非官方渠道办理手续或缴费。
真相:成都大学严正声明,从未开展 " 专本套读 " 招生,任何此类 " 入学通知书 " 均系伪造,所谓 " 入学后可调剂专业 " 与学校招生政策完全不符。
正规录取必须通过各省高考志愿系统,且录取信息可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生源省份考试院及学校招生网查询核对。教育部提醒,此类虚假招生实际多为自考助学或网络教育,无法注册普通高校学籍或取得普通高校学历证书。(成都大学官网、" 成都网络辟谣 " 微信公众号)
6、山西太原一男子因行车纠纷持刀伤人?
近期,一网民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 " 太原街头因行车纠纷持刀伤人 " 的信息,引发关注。
真相:经当地公安机关调查,该视频系男子刘某为博取流量、吸引粉丝,以自己多年前目睹的一起普通行车纠纷为原型,刻意添加 " 持刀伤人 " 等虚构情节编造而成,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该虚假视频已被删除,刘某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 山西网络举报 " 微信公众号)
7、海啸来袭上海紧急转移 30 万居民?
近期,一则声称 " 受地震海啸波影响,上海 30 万居民通过大巴和高铁分流至苏州、无锡 "" 数十万上海市民正排队登车 " 的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传播。该谣言还配以 " 迪士尼等核心区域强制撤离 "" 浦东机场及地铁停运 " 等夸张情节,引发部分公众恐慌。
真相:7 月 30 日,俄罗斯堪察加东岸远海发生 8.7 级地震,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预警,但预计对上海沿海影响的最大波幅仅为 30 厘米(非网传的 1.2 米),且当日下午已解除警报。经公安机关核查,该信息系男子钟某为博取流量,利用 AI 技术故意编造的虚假信息,其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目前,钟某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上海网络辟谣 " 微信公众号)
8、重庆遭遇 " 百年难遇洪水 "?
近期,有网民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称 " 重庆遭遇百年难遇的洪水灾害 ",并配以所谓 " 暴雨洪涝灾害 " 视频,引发部分公众关注和担忧。
真相:经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和市气象局核实,网传信息不属实,近日重庆未出现视频中的暴雨洪涝灾害。目前,警方正对造谣者展开调查。(" 重庆辟谣 " 微信公众号)
9、北京发布 8 个 " 官方亲水点 "?
近期,网络平台流传 "8 处合法开放游泳点位 "" 北京城内隐藏的天然泳池 " 等 " 玩水攻略 "。这些攻略不仅详细罗列了热门地点、注意事项、适宜活动,还总结了北京市内的 "8 个官方亲水点 "。
真相:对此,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等区的水务部门均表示:官方从未发布过相关公告,也没有所谓的 " 官方推荐点位 "。
在城市区很多开放水域,因为水质、水深等原因,明确禁止下水游泳。而对于一些没有明确禁止的水域,管理部门也不建议市民下水游泳。尤其当前正值汛期,河道水位、水流受泄洪影响可能随时变化,水下环境复杂难测,潜藏的安全风险远高于可控范围。(" 北京网络举报 "" 问北京 " 微信公众号)
10、雷雨天用手机打电话会引雷?
有传言称 " 雷雨天使用手机打电话会吸引雷电,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
真相:该说法并无科学依据。雷击和用手机打电话之间并没有关联。金属、树木以及人体的电阻均比空气小,若闪电释放的先导电流碰到这些物体,就会把它们作为释放电流的通道。如果人站在高处或空旷的地面上,确实有可能优先被先导电流触碰到,从而造成雷击事故。
相比之下,手机打电话时候产生的电磁波并不会影响雷电的走向,更不会增加人被雷击的概率。所以,雷雨天应尽量避免留在户外,特别是高处或空旷地带。在室内,要远离金属水管、电器及窗户,对于是否使用手机则不需要太过忧虑。(" 科学辟谣 " 微信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