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昨天
0.23折甩卖!本息总额高达107.89亿元的信用卡贷款,被银行挂牌2.45亿元!银行业加速出清信用卡不良资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今年以来,银行业加速出清信用卡不良资产的动作引发市场关注。

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银登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 年以来,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先后发布了近千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其中不乏百亿元规模的信用卡不良资产转让项目。近期,某银行挂牌转让本息合计超 107 亿元的信用卡不良贷款包。

" 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的提速,说明在监管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这一过程中,精细化运营与科技创新,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与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增强,将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业内人士认为。

银行业加速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

2025 年 8 月,一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在银登中心发布多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拟以总价 2.45 亿元转让 2025 年第 6 至 12 期信用卡不良贷款包,涉及未偿本息总额高达 107.89 亿元,折价率仅为 0.23 折。

事实上,自 2024 年下半年以来,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持续升温。银登中心统计显示,2025 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达 370.4 亿元,同比激增超 7 倍,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占比达 14%。  

截图来源:《2025 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

前述某银行密集转让不良贷款,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前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加速趋势的一个缩影。

自 2025 年以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金融机构,先后发布了近千条不良贷款转让公告。转让的不良贷款类型涵盖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和对公贷款,部分不良贷款包甚至以不到一折的极低折扣价格转让。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部门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今年出台的《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做强做优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服务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积极加大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力度,服务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妥审慎开展以结构化交易方式收购不良资产,坚持资产真实洁净转让,不得为金融机构利用结构化交易违规掩盖不良、美化报表等提供支持。

出清风险有利业务转型  

此轮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浪潮的根源,在于银行业务逻辑与外部环境的双重变化。

某资深银行业研究人士表示,从行业内部看,过去十年间信用卡业务依托线下网点扩张与线上流量红利实现规模跃升,但过度依赖 " 跑马圈地 " 模式,导致客户资质下沉、风险敞口累积。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部分持卡人收入稳定性下降,叠加疫情冲击带来的阶段性偿付压力,使得信用卡不良率呈现结构性上升。  

从外部环境看,监管政策的收紧与司法环境的趋严倒逼银行加速风险出清。此前,监管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强化风险管控,应当实施严格的信用卡营销行为管理。不得承诺发卡或者承诺给予高额授信,且加强对信用卡客户的资信审核,根据客户信用状况、收入状况、财务状况等合理设置单一客户的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上限,严防过度授信。与此同时,司法催收周期延长、执行难度加大,导致银行通过传统途径回收不良资产的成本攀升。在此背景下,批量转让成为平衡风险化解效率与成本的最优选择。  

" 从更深层次看,这一现象标志着银行业发展逻辑的深刻转型。过去依靠规模扩张和风险后置管理的粗放模式已难以为继,行业亟需转向‘风险—收益’动态平衡的精细化运营。" 该人士表示,以前述转让为例,尽管单笔债权折价幅度较大,但通过剥离不良资产,银行得以释放资本占用、优化拨备覆盖率,为后续支持消费信贷、绿色金融等政策导向领域腾挪资源。

从风险防控角度看,不良资产的大规模出清有助于银行重塑资产质量底线。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建模实现客户精准画像,从源头控制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借助 AI 智能催收系统提升清收效率,降低人工干预成本。  

该人士认为,展望未来,信用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需把握三大方向:其一,深化场景融合,将消费金融嵌入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大宗消费领域,通过真实交易场景降低信用风险;其二,强化科技赋能,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穿透管理,提升不良资产处置透明度。构建 " 智能风控 + 场景生态 + 全周期服务 " 的三维体系,既严守风险底线,又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其三,优化客户分层策略,聚焦优质客群的精细化运营,通过差异化权益设计提升综合贡献度。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 刘嘉魁

编辑|段炼 廖丹 杜波

校对 |赵庆

封面图片: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信用卡 金融机构 高质量发展 机构改革 科技创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