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昨天
“野生职场”并非乌托邦:离开格子间后,他们投身股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2025 年 8 月 27 日 9 点 15 分,闹钟响起,37 岁的陈波猛地坐起,迅速起床打开电脑上的炒股软件。

前一个交易日,证券账户有本金 120 万元,他却只赚了 300 元。夜幕降临,生怕自己的股票下跌,陈波开始研究投资策略,辗转反侧至凌晨 3 点。

在互联网公司 " 毕业 " 后,陈波投身全职炒股,已有 10 个月。他的本金是从多个网贷平台借来的,股票账户却一直在亏损。因此,他格外焦虑,渴望在 8 月的最后三个交易日 " 逆风翻盘 "。

8 月 27 日收盘时,陈波的持仓股票浮亏扩大至 3.07%。看着蓝色字体的 -3.8 万元,他在愤怒之后感到无力,躺在床上对妻子说:" 清仓走人。"

截至这一天,他已累计亏损 6.2 万元,网贷利息约 5 万元。他一口饭也没吃,躺着直到睡着。

2024 年 9 月底以来,A 股的行情转暖频繁成为热点,2025 年 8 月以来,上证指数屡创新高,一些新股民开始跃跃欲试。有一批被动离开职场或主动辞职的人,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很自由的职业——炒股。" 我想裸辞炒股可以吗?"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职场人在试图寻求问题的答案。

股市入门门槛不高,但持续挣钱的门槛极高。这里是一个 " 野生职场 ":没有劳动合同,没有 " 五险一金 ",只有冷酷跳动的 K 线牵动着财富的得失。

市场波谲云诡,在贪婪与恐惧的人性博弈中,既有日赚百万元的造富神话,也有一夜 " 爆仓 " 的噩梦,这也像极了人生的起伏。

在牛市里亏钱

陈波是北京一家上市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

2024 年 7 月,35 岁的他被公司 " 优化 ",拿到了 8 万元赔偿金。他想休息调整一段时间后,再继续找工作。

2014 年,陈波入市炒股。到 2023 年,他陆陆续续亏掉了近 100 万元。他向妻子保证:从此戒股!

可是失业后的空虚与焦虑,让陈波再次 " 手痒 "。

2024 年 9 月中旬,他贷款 100 万元,杀入股市。 因为商业银行严格控制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他只能从度小满等多个网贷平台筹款,年化利率为 15% 至 20%。

2024 年 9 月 26 日,陈波觉得这段时间市场的涨幅超出预期,他赚了 2 万元之后迅速清仓。到了 10 月 8 日下午,他再次携 100 万元本金进入股市,当天就浮盈 3 万元。

尝到甜头的陈波开始每天拿着手机溜出家门,坐在小商城的长椅上炒股。他喜欢 " 抄底 " 那些在上涨趋势中出现回调的股票。10 月和 11 月,他通过短线操作赚了 18 万元后,决定对妻子坦白。

陈波的妻子那天如遭雷击,她对股票恨之入骨。如果陈波不炒股,他们可以有足足百万元的存款,而不是现在 40 多万元的负债。

12 月中下旬,随着 A 股回调,陈波的持股开始出现浮亏。至农历春节前,此前赚的 18 万元悉数亏尽,他再次选择清仓。

让陈波没想到的是,他直接踏空了 2025 年春节后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横空出世引发的 A 股上涨行情。他每天都在等待回调的时机。在 2 月 11 日市场出现小幅回调后,陈波火速全仓买入一只横盘股(股价在一段时间内波动幅度小),持仓一个半月后亏损 3 万元 " 割肉 " 离场。

4 月 7 日,全球股市震荡,陈波在 40 万元的仓位上加仓 70 万元,但是当天就浮亏了 7 万元。

他沉迷于 " 抄底 "。但他抄的底好像永远都不是底。换了一批又一批股票之后还在亏钱,他反思:还不如不换。

7 月以来,A 股步入牛市行情,陈波的持仓红红绿绿,曾日赚 4.6 万元后回本,但距赚回网贷的高额利息还有距离。之后,他在追涨杀跌中 " 两头挨打 ",浮亏越来越多。牛市里还在亏钱,他心有不甘。

如果有机会回本及赚回网贷利息,会选择清仓吗?陈波丝毫没有犹豫地说:" 不会。" 但他信誓旦旦地保证:如果亏损超 20%,就清仓走人。

8 月 27 日深夜,陈波的妻子看着睡着的丈夫,发出一条信息:" 我快扛不住了。"

巨额 " 学费 " 找答案

8 月末,38 岁的赵女士在云南旅居。

她的职业生涯围绕着投资理财展开——从银行跳槽到北京某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后,终于奋斗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但再往上升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赵女士作为基金公司的理财师,主要的收入是佣金和提成。2021 年以来,金融行业普遍降薪,她的薪酬水平相比 2019 年的高点减少了约 90%。失衡的投入产出比让她萌生了辞职的念头。

2025 年 4 月初,赵女士正式提交了辞职报告。她将自己的 200 万元积蓄拆分:10 万元活钱储蓄;10 万元购买寿险、意外险等保险产品以及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180 万元作为投资本金投身股市,只动盈利不动本金。

4 月 7 日,赵女士的股票账户一天就亏掉了 10 万元。市场给了她 " 当头一棒 "。她整个上午都在想:靠投资收益覆盖生活成本的想法能不能行得通?是否应该中止辞职流程?到了下午,她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投资方式。

赵女士一直按照 " 每涨 3% 卖一份,每跌 3% 买一份 " 的 " 网格交易法 " 投资,只买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她也曾买过个股和主动基金产品,但都曾遭遇亏损。在她看来,不懂个股即买为 " 赌博 ",主动基金是 " 雇人赌博 ",而透明度高、低成本的 ETF 适合她长期稳健的投资逻辑。

6 月和 7 月,赵女士每个月可以赚约 5 万元,收益率约为 3%。8 月以来至 27 日的收益为 3 万元,已足以覆盖每个月约 2 万元的家庭开支。她算了一笔账,如果这些钱全部存在银行里,每年只有约 4 万元的利息。

赵女士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年化收益 10%,最大回撤 5%。在市场一路走高时,她会逐步减仓,降低风险。

作为十年老股民,她觉得年轻人本金太少应该先攒钱,没炒过股就先去学习几年。财务基础是 " 安全垫 ",自己成熟的交易策略是支撑力。" 巴哥 " 从 2012 年初涉股市。2015 年,在亏光 50 万元本金后,他开始反思,并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只配置盈利能力强劲的 " 白马股 "。2018 年,他开始全职投资 A 股。

2025 年至今," 巴哥 " 上百万元投资本金的收益率为 6%,2024 年全年的收益率为 30%。全职炒股的这些年,他不在意短期市场的波动。对于目前收益暂时跑低大盘这件事,他说:" 关键在于持续性。要赚慢钱,稳定赚、长久赚、高质量赚。"

8 月 25 日,中信建投证券刊发了一名 20 年老股民写给新入市者的信。这名老股民说:" 如果你刚入市,请再好好理解三句话:慢就是快,少就是多;盈亏同源,认知变现;先求不败,而后求胜。"

" 野生职场 " 并非乌托邦

在一家央企广州总部工作了 15 年的方先生,原以为自己会在这家公司干到退休。从一线基层升至总部财务部门,如果有机会,他或许可以做一个二级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但近两年,他几乎天天加班,永远有写不完的报告、做不完的 PPT。他看着自己的一堆病例,身心俱疲。

2025 年 8 月 1 日,方先生选择裸辞。但随之而来的是还房贷、抚养孩子等现实困境。8 月 20 日,他开了一个股票账户,投入 10 万元的本金,想看月收益能否达到 20%,如果达到了就全职炒股,达不到就去先送外卖或者做网约车司机。

截至 8 月 27 日,方先生的本金还剩 9 万元——他已经亏掉了这个月的房贷。他想:可能下周会好起来吧。

刚进入职场不久的 95 后、00 后也在摸索逃离职场的路径。

27 岁的林山在 7 月选择了裸辞。2024 年开始,国企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他觉得如果干到 35 岁自己就会踩在危险线,于是选择离开这家已经工作两年的江西省某市属的融资平台。

2023 年 11 月开始炒股的林山,至今陆续投入了 64 万元本金,已经亏去了 45 万元。他向家人隐瞒了已经辞职的事,自己住在出租屋里,每天看看股票、玩玩游戏,学着做饭降低生活成本。他的目标是今年回本。虽然心里难受,但他说:" 钱嘛,工作几年总能挣回来。不过今年就这样了,慢慢来吧。"

2025 年从北京一家头部互联网大厂辞职的齐先生,是一个刚工作了两年的 00 后。丰厚的薪酬水平和富裕的家庭,让他无所顾虑地放弃这个干起来有点心烦的工作。当他全职投入 300 多万元炒股后,觉得压力比上班大得多。当一天亏去 40 万元时,他心态炸裂:上班只是烦,但无论如何不会亏自己的钱。

齐先生心知肚明:靠全职炒股赚钱的人寥寥无几。他此前关注的很多以此为 " 流量密码 " 的博主已经销声匿迹——有人亏光本金后重新工作,有人已经因 " 非法荐股 " 被封号。

陈波、赵女士、方先生、林山、齐先生等人,看似逃离了 " 格子间 ",实则仍在与同一个时代命题缠斗:如何在不确定的洪流里安放自己的价值感与安全感。

在焦虑的内核下,股市这种 " 野生职场 " 并非真正的乌托邦,它只是把风险与回报以更赤裸的方式摊开。身处其中的全职炒股人,正在进行贪婪、恐惧与理性的心态博弈。

" 保持理性 " 是监管层长期倡导的方向。上交所曾发布《资本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倡议》,呼吁广大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券商等机构近期陆续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核心即呼吁投资者保持 " 理性 "。

" 请不要辜负每一次下跌,也请敬畏每一次大涨。"8 月 27 日,中信证券在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了一篇标题为《不要被市场抽走灵魂》的文章,其中提及:当下,很多人每天的心情就拴在了指数的起伏上。本不应该如此,因为投资的意义是为了给生活更多选择性的底气加持,投资可以调剂生活,但绝不能定义生活,本末倒置。

(应受访者要求,陈波、林山系化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股市 职场 股票 互联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