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1小时前
从“闲暇”挖增量、靠“乡脚”连城乡,江南文化为发展“搭梯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谈及江南文化,人们常想起小桥流水的诗意、千年传承的文脉。但在当代经济发展语境中,这份文化底蕴早已不止是 " 风景 "。

在 8 月 29 日举行的 " 强化创新文化建设 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 —— " 江南文化讲堂 " 奉贤季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独特视角,从 " 闲暇 " 里挖出经济新增长点,靠 " 乡脚 " 解开城乡协调密码,揭开江南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兼具历史厚度与现实价值的新思路。

读懂 " 闲暇 ",文化为 " 青色 " 宝藏

" 长期以来,‘闲暇’常被视为非生产性时间,但事实上,它不仅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指标,更是推动消费升级、催生创新业态的经济新增长点。"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以这一打破传统认知的观点开篇,围绕 " 闲暇经济与文化赋能 " 展开深度剖析。

他指出,当前激活现代服务业潜力、释放消费经济活力的关键,在于找到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点," 闲暇 " 正是连接二者的核心纽带。文化消费本质是 " 高端的闲暇消费 "," 好闲暇 " 则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关键动向。只有让人们适度 " 闲下来 ",将对美好生活的享受转化为实际消费动能,文化的魅力与风景的价值才能真正落地为经济收益。

为让这一发展逻辑更清晰易懂,张学良提出 " 红橙黄绿青蓝紫 " 的多彩发展框架,将创新、美丽、文明、宜居、智慧、韧性等区域发展核心要求,系统融入七种色彩维度,让复杂的发展体系变得直观可感。

在这一框架中,文化被赋予独特的 " 青色 " 定位,如同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青花瓷,青色既象征文化的厚重与独特,更凸显其 " 不可贸易、不可复制 " 的核心资产属性。同时,文化绝非经济发展的 " 附加项 ",而应纳入总体经济框架统筹考量,通过 " 文化 + 创新 " 激活产业活力," 文化 + 青山绿水 " 转化生态价值," 文化 + 高品质公共服务 " 提升区域吸引力,最终实现从理论构想、实践探索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闭环。

谈及闲暇的经济价值,张学良提出 " 全民基本闲暇 " 的创新理念。他援引亚里士多德 " 科学与哲学来自闲暇 "、罗素 " 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充分的闲暇,就接触不到许多美好的事物 " 等思想,论证闲暇对社会创新的推动作用:" 闲暇为人们提供了跳出日常忙碌、进行深度思考与体验的空间,许多创新想法与新商业模式,正是在这样的‘非功利性时间’中诞生的。"

专家进一步分析,当前各地已开启 " 资源价值转化 " 的探索实践:长三角示范区率先尝试 " 好风景转化为好价值 ",为生态资源变现提供范本;未来,更多区域可聚焦 " 好文化转化为好价值 ",挖掘地方文化的经济潜力。从政策层面看,今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与经济、消费深度融合,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农业农村融合发展走规范化、精品化、特色化路径,这些导向与 " 文化 + 闲暇 " 的发展逻辑高度契合,为相关实践提供坚实政策支撑。

何为 " 乡脚 ",江南城乡的 " 隐形纽带 "

" ‘乡脚’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以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为标尺,用脚步丈量出的城乡经济联结半径。"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戴鞍钢在解读江南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特别聚焦这一源自基层的独特概念。通过剖析其内涵与价值,他为理解江南经济长期保持活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具洞察力的全新视角。

何为 " 乡脚 "?他进一步阐释,这一概念的边界深深扎根于乡村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中,农民前往乡镇开展活动,有一个不可动摇的核心前提是不能影响一天的田间劳作。正是这一刚性约束,让 " 乡脚 " 有了清晰且稳定的范围:从村庄到乡镇的往返路程,必须精准控制在不耽误播种、灌溉、收割等农活的时间内。也正因如此,江南地区乡镇的分布并非随意而为,而是与 " 乡脚 " 的辐射范围高度契合。在相对固定的区域里,乡镇自然成为农民衔接市场、采购生产生活物资、获取农时信息的核心节点,悄无声息地搭建起城乡互动的天然桥梁。

即便进入当代发展语境," 乡脚 " 所承载的价值依然未曾褪色。专家指出,如今不少区域在推进乡镇更新改造时,往往将重点放在打造文旅场景、吸引外来游客上,同时也不应忽略乡镇与周边乡村的传统联结。从江南地区的实践来看,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都没有割裂这份 " 乡脚 " 纽带:乡镇的商业资源能为乡村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帮助农民增收;乡村的生态资源、农耕文化,则能为乡镇产业升级提供独特素材,丰富乡镇的业态内涵。这种双向赋能、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 " 乡脚 " 逻辑在当代的生动延续。

" ‘乡脚’丈量的不只是空间距离,更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 戴鞍钢表示," 乡脚 " 所代表的城乡共生传统,并非偶然形成的生活习惯,而是江南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传承好这份联结,既能守住乡村原有的生产生活底色,避免乡村在发展中 " 失味 ",又能为乡镇发展注入来自基层的持久活力,防止乡镇陷入 " 空心化 " 困境。其蕴含的 "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双向互动为核心 " 的底层逻辑,不仅是江南经济千余年保持领先的关键密码,更为当下各地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本次活动邀请了知名学者与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深入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路径,以创新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上海唯一入选 " 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联盟 " 成员单位的行政区,奉贤区联合其余 6 家在沪的 " 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联盟 " 成员单位共同打造 " 文旅商体展农融合发展实践带 " 产学研交流合作项目。该合作项目依托专家智库力量,以系统思维统筹文化、旅游、商贸、体育、展会、农业等多元产业资源,促进高校院所、地方政府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共进,构建起高效协同的产学研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文旅商体展农产业深度融合。

今年 3 月,中共奉贤区委宣传部联合部分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联盟成员单位开展 " 江南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主题研究论文征集活动,得到了学术界的积极响应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涌现出一批优秀原创论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江南 长三角 高质量发展 美好生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