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8 日,滴滴出行公布 2025 年第二季度财务数据,显示其核心平台交易额(GTV)达到 1096 亿元,在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 15.9%。其中,中国出行业务 GTV 达 825 亿元,同比增长 12.2%;国际业务 GTV 达 271 亿元,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 27.7%。核心平台订单量同比增长 15.2%,达到 44.64 亿单,这已是滴滴连续第十个季度实现订单量同比双位数增长。公司二季度实现经调整净利润 31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15 亿元几乎实现翻倍,但因一次性计提股东集体诉讼赔偿准备金,公司整体净利润仍出现约 25 亿元的亏损。
从整体表现来看,滴滴二季度业绩延续了持续增长的态势。无论是交易规模还是订单数量,均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速区间,特别是国际业务的增长显著高于国内市场。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化增速凸显了滴滴在全球化战略上的推进力度,国际化扩张正在成为新的业绩增长引擎。随着东南亚、拉美、中东等市场用户需求的增加,滴滴在海外的布局正逐渐打开空间。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依旧是支撑滴滴业务的基石,尽管增速放缓,但在庞大用户规模与出行需求稳定释放的背景下,依然展现出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订单量的持续增长对滴滴未来的商业模式形成了积极支撑。本季度核心平台日均订单超过 4900 万单,连续 10 个季度维持双位数增长,这不仅反映出用户对滴滴平台的黏性,也说明平台在供给效率与服务体验方面的持续优化。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订单量的稳定扩张有助于提升平台的议价能力与规模效应,进而增强盈利能力,为后续业务多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
盈利能力方面,经调整净利润达到 31 亿元,展现了滴滴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成果。但公司整体录得 25 亿元净亏损,主要源于一次性巨额诉讼准备金的计提。这一事件提醒市场,互联网出行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需面对潜在的合规与法律风险。和众汇富认为,这种非经常性损益对短期利润的冲击不可忽视,但从中长期看,并不会改变滴滴核心业务的增长逻辑。随着相关法律风险逐步释放,主营业务的持续增长将有望重新主导利润表现。
在营收方面,滴滴二季度实现收入 564 亿元,同比增长 10.9%,整体营收增速虽低于交易额和订单量的增长,但仍显示出平台在收入结构上的稳定性。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背后与滴滴在补贴策略上的理性回归以及国际业务的快速拉动密切相关。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高增长,使得滴滴在收入来源上更加多元化,从而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未来,滴滴在保持核心出行业务稳健的同时,将加大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会员生态等领域的投入。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出行平台要想在竞争中保持领先,除了依靠庞大的订单体量,还需要在技术与服务创新上不断发力。滴滴已经在自动驾驶技术试点中取得突破,并在部分城市展开商业化测试,这将为公司未来打开更大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会员体系的完善和跨场景生态的建设,也有望提升用户的长期价值贡献率。
资本市场方面,尽管滴滴整体利润受到一次性损失影响,但调整后利润增长仍给投资者带来信心。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投资者在评估滴滴价值时,更加关注其核心业务的长期潜力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成效。从近期市场反馈来看,交易额与订单量的高速增长被普遍解读为利好因素,市场预期滴滴有望在未来几个季度进一步提升盈利表现。
总体而言,滴滴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展现了强劲的业务基本面。交易额突破千亿,订单量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国际业务高速扩张,经调整净利润实现翻倍,均证明其在行业中仍具领先优势。虽然短期内因法律风险计提带来财务波动,但这类一次性因素不会改变公司整体发展趋势。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未来滴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把握国际市场机遇,并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实现长期价值增长。只要在法律合规与市场扩张之间实现平衡,滴滴有望在全球出行赛道中持续保持领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