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庞宇
图源:视觉中国
2025 年二季度注定是中国电商史上不平凡的一个季度。
8 月 29 日晚,阿里巴巴(BABA.NYSE;09988.HK,下称 " 阿里 ")交出最新财报,2026 财年第一季度(即自然年 2025 年二季度)收入 2476.52 亿元,同比增长 2%。若剔除已处置业务(高鑫零售、银泰)的影响,同口径收入同比增长将为 10%;经调整 EBITA 为 388.44 亿元,同比下降 14%。
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强调,阿里正面临两大历史性机遇:AI 和消费,阿里将 " 大规模投资以抓住这些机遇 ",这是阿里发展 26 年后的再次创业。
伴随财报释放出积极信号,北京时间 8 月 29 日晚美股开盘,阿里股价一路攀升,截至收盘涨幅为 12.90%,报 138 美元 / 股,市值一夜暴涨 367.8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622.92 亿元)。
重整版图 " 再创业 "
二季度以来,阿里内部动作频频。先是在 6 月下旬,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打通内部会员体系;8 月下旬,阿里更新官网,正式将原来的 "1+6+N" 架构,变更为阿里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及 " 所有其他 " 这四大板块。
这一系列动作,意味着阿里进入一个 " 主动取舍期 ",不断边缘化非核心、低效业态,聚焦确定性更强的消费和 AI。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其内部从过去相对独立的 " 单打独斗 ",转向协同作战的 " 大一统 " 模式。
结合财报电话会透露的信息来看,在核心电商领域,阿里要走的路愈发清晰,即打造满足 10 亿消费者一站式需求的大消费平台。
用阿里高管的话说就是,阿里正全力把握消费市场的历史机遇,尤其是从远场、近场到即时零售的大趋势带来的机会。" 这不仅仅是一次组织架构调整,更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投资,旨在重新定义消费者体验,并释放整个生态系统的长期价值。"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这种战略调整也体现在了最新的财务报告中。
最新一季财报中,阿里已将业务按四个板块进行梳理归纳:中国电商、国际电商、云智能、所有其他(包括盒马、菜鸟、优酷、阿里健康、高德地图、钉钉、夸克等业务)。
图源:阿里巴巴财报
二季度,囊括了饿了么与飞猪的中国电商集团收入达 1400.72 亿元,同比增长 10%。其中,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9% 至 1185.77 亿元;即时零售(包括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收入同比增长 12% 至 147.84 亿元,财报解释称主要得益于 4 月底推出的淘宝闪购带来的订单量增长。
在当前的即时零售大战中,淘宝闪购作为主要玩家之一,毫不意外成为阿里财报中最受关注的部分。
在电话会上,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 CEO 蒋凡首次详解淘宝闪购战略和最新业务进展:在上线 4 个月后,今年 8 月,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到 1.2 亿单,周日均订单量达到 8000 万单,带动闪购整体的月度交易买家数达到 3 亿,对比今年 4 月增长了 200%。"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超预期实现。"
谈及淘宝闪购的经营效率,蒋凡表示,不能单独看外卖的盈利能力,闪购能长期给主站电商带来正向收益。" 过去我们的订单规模只有同行的 1/3,甚至很多地方只有不到 20% 份额,谈 UE(单位经营效益)没意义。但随着目前闪购已达到规模领先,平台可以快速提升效率。" 他预计,未来三年内,闪购与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 1 万亿的新增成交。
" 同行的外卖业务做得非常优秀,尤其是效率方面,我们正在努力缩小这一差距。" 他透露:" 我们在下一阶段会持续推高‘高价值’订单的比例,消费者的高价值正餐订单以及零售订单的比例都在提升。"
不过,即时零售的 " 烧钱能力 " 也是肉眼可见的。二季度,阿里销售和市场费用从去年同期的 326.96 亿元大幅度上涨到了今年的 531.78 亿元,同比暴增 62.64%。对于多出来的这超 200 亿元费用,财报指出,主要是由于对淘宝闪购,以及中国电商集团的用户体验和用户获取的投入所致。受此影响,中国电商集团经调整 EBITA 同比下降 21% 至 383.89 亿元,减少超 100 亿元。
" 架构调整后,阿里将资源集中投向电商与云智能两大主业。在资源调配方面,饿了么与淘宝实现强强联合,共享淘宝庞大的流量入口与饿了么成熟的配送网络,使得业务规模大幅拓展。在用户运营上,依托 88VIP 会员体系,实现交叉购买率提升,增强了用户粘性与消费活力,促进了不同业务板块间的协同消费。补贴大战让阿里中国电商集团在短期内面临增长与利润的艰难权衡,但长期来看,各业务板块若能高效协同,或将形成互补。"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与剑向时代财经表示。
此外,本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19% 至 347.41 亿元,已接近盈亏平衡;" 所有其他 " 板块整体仍在亏损,经调整 EBITA 为亏损 14.15 亿元,主要是由于对技术业务的投入增加所致,部分被盒马、高德等业务的经营业绩改善所抵消,同时由于处置了高鑫零售和银泰," 所有其他 " 板块总收入同比下降 28% 至 585.99 亿元。
图源:阿里巴巴财报
千亿投向 AI
在大消费外,AI 是阿里承接资本市场预期的另一大锚点。
二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创收 333.98 亿元,同比增长 26%,创近三年新高,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 8 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阿里在 AI 领域的投入坚决且持续。今年 2 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 3800 亿元用于建设云和 AI 基础设施,超过去十年总和。这让 " 重估阿里 " 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声音。
在 8 月 29 日晚的财报电话会上,阿里重申了这一投资计划,虽单季投资额会因供应链因素有所波动,但整体节奏不变。同时阿里透露,已为全球 AI 芯片供应及政策变化准备 " 后备方案 ",通过与不同合作伙伴合作,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储备,从而确保 3800 亿元投资计划能够如期推进。
持续高强度投入也反映至财报中。二季度,阿里对 AI+ 云的 Capex 投资达 386 亿元,同比增长 220%,创下单季历史新高。据吴泳铭透露,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已经在 AI 基础设施以及 AI 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 1000 亿元。
据阿里透露,今年以来,阿里云已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及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迪拜和墨西哥,投入启用 8 个新的 AI 和云数据中心及可用区,以满足国内和海外的云计算与 AI 需求。今年下半年,阿里云的全球基础设施布局将扩展至 30 个地域、95 个可用区。
在 AI 模型能力方面,7 月下旬,阿里实现 AI 大模型 " 四连发 ",分别斩获基础模型、编程模型、推理模型和视频生成模型等主流领域全球开源冠军。通义还开源了视频生成模型 Wan2.2、文生图模型 Qwen-Image 等多模态模型,支持客户发展 AI 应用。
在阿里的 AI 原生应用领域,8 月,高德地图宣布全面 AI 化,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 AI 原生应用;钉钉于近日最新完成 AI 升级,推出了下一代 AI 办公应用形态 " 钉钉 ONE",打造全球首个以 Agent 驱动的工作信息流;淘宝平台也实现 AI 搜索、AI 广告平台等一系列 AI 应用升级,提升消费者体验和商家经营效率。
在 AI to C 领域,一个月前,阿里发布首款自研 AI 眼镜——夸克 AI 眼镜的最新进展,目前已完成技术研发,将于年内正式发布。
谈及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判断,吴泳铭表示,AI 所产生的变革将极大提高云计算市场的集中度。AI 技术的出现推动开发者选择像阿里云一样具备全方位技术产品组合的厂商。" 因此,就现阶段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国市场获得超越市场平均增速的增长,用好 AI 时代的机遇,继续扩大阿里云的市场份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