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北京时间 2025 年 8 月 31 日 21 时,2025 年暑期档全国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 119.62 亿元,超越 2024 年同期水平。
今年暑期档特点之一,是进口影片选择趋同档期集中发布策略,经典 IP 电影形成代际观众审美传承。
如《侏罗纪世界 : 重生》《碟中谍 8》《新 · 驯龙高手》等,都拥有忠实的固定受众群体,深受众多 F1 车迷追捧的赛车电影《F1 · 狂飙飞车》则在口碑上一骑绝尘,独领暑期档超高感观电影浪潮;
特点之二," 单片过亿 " 的国产影片超 8 部,国产电影显示情怀消费倾向,如《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等,在口碑与票房上皆达预期峰值。
但创作者过剩的个性叙事表达,仍是国产电影票房走势的不稳定因素。
在暑期档落下帷幕之时,不妨通过简单梳理本轮中外电影的暑期档投放特点,一探中国电影市场现行规律。
进口影片的 IP 集中发布策略
2025 年 1 月至 5 月,国内电影市场总体票房较为低迷,6 月内地电影总票房仅 19.06 亿元,同比 2024 年下降 14.6%,观影人次和放映场次分别减少 12.04% 与 3.07%,成为近 5 年同期最低水平。
然而,5 月底开始,海外引进电影便蓄势待发,准备冲击今年的中国暑期档。
5 月 30 日《碟中谍 8》率先预热,6 月 13 日《新 · 驯龙高手》紧随其后,6 月 24 日的《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与 6 月 27 日的《F1: 狂飙飞车》,以及 6 月 29 日在上海影城请来好莱坞顶级女星 " 寡姐 " 斯嘉丽 · 约翰逊出席发布会,并于 7 月 2 日全球首映的《侏罗纪世界 · 重生》,无一例外,都集中选取 6 月底之前登陆暑期档。
如此高度一致且高度重叠的档期选择,无疑对引进电影本身来说,是一场极其惨烈的异国他乡暑期票房大战,但为何电影出品方仍要扎堆上映?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引进电影的卖点。
《碟中谍 8》中的 " 阿汤哥 ",63 岁高龄不用替身亲自上场,复刻《碟中谍》系列电影经典桥段 " 爬飞机 ",再次以该电影 IP 全真人特技动作而非特效的视听奇观吸引观众;
《新 · 驯龙高手》在 AI 算法加持各国历史中,关于 " 真龙 " 皮肤肌理及运动形态的数据变现下,造就无牙仔鳞片细节、飞行姿态的仿生化演变;
作为《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第 28 部作品,在《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中," 毛利小五郎 " 成为故事核心人物展开叙事,首次打破以往昏睡的 " 双簧 " 形象;
《F1: 狂飙飞车》不仅吸引来好莱坞顶级男星布拉德 · 皮特主演,更以 4K、IMAX、3D 动态座椅的观影体验,使得 " 男性 " 观影人群占比超 55.7%,二线城市票房总占比超 47%。
而作为暑期档引进电影的票房头筹,《侏罗纪世界 · 重生》以其 IP 完备的宏大世界观叠加人与恐龙(动物)共生互融的人文环保理念一举夺魁,更在 2025 年 7 月 2 日,首开北美电影市场保持与国内暑期档同天上映的历史先河,首次打破该电影 IP 的市场投放规则,可见对中国电影市场暑期档的高度重视。
引进电影虽同档期上映,竞争激烈,但较早的暑期档发布,反而促成档期长度置换票房收益的垒砌效应,更降本增效延长营销周期,更适合暑期真正到来前,疲于复习的学生人群闲暇放松时,集中时间消遣的高效选择。
而进口影片的 IP 集中发布策略,也更适于迎击暑期档全球化。IP 电影的固定受众与审美取向往往互不重叠,能在同档期上映时有效分散分流票房,形成良性市场竞争,规避哄抢档期等不良电影发布行为。
而《F1: 狂飙飞车》作为赛车主题电影,其对标 F1 大奖赛赛程的档期排布,则无须遵照本轮海外引进电影的 IP 集中发布策略,可谓与电影情节一般," 事了拂衣去,留下功与名 "(截至北京时间 2025 年 8 月 31 日 18 时,《碟中谍 8》暑期档总票房 4.64 亿元、《新 · 驯龙高手》暑期档总票房 2.85 亿元、《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暑期档总票房 3.95 亿元、《F1: 狂飙飞车》暑期档总票房 4.29 亿元、《侏罗纪世界 · 重生》暑期档总票房 5.67 亿元)。
国产影片的以 " 情 " 动人
进入 7 月,一些蓄力已久的国产影片强势定档。
着重探讨 " 牛马 " 话题的《浪浪山小妖怪》与《长安的荔枝》先声夺人。
前者脱胎于去年大火的国产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以 " 西游记 " 式组团冒险为故事主线,直戳职场 " 牛马 " 的生存困境,后者则接力其 " 书 " 与 " 剧 " 的受众期待,把荔枝运输背后的赋税压榨、百姓流离、盛世下的腐朽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放大了当代 " 牛马 " 痛点,李善德(大鹏饰)运送荔枝的荒诞任务,被解读为 " 古代版 KPI 困境 ",驿卒累死、官僚推诿等情节,更是引发 " 体制内生存指南 " 的映后大讨论。
暑期档黄金段,正值纪念中国抗战胜利 80 周年,中国电影界也以最高民族情怀做出回应。
《南京照相馆》以其克制、悲悯又守护历史严肃性的肃穆姿态正式上映,直至 8 月 15 日,日军战败投降日当天,这部激发民族血性与民族情怀,口碑高涨的爱国主义影片更被赞为 " 兼具历史厚重与人性光辉 " 的暑期档之最,并以票房登顶之势,充分展现国人对爱国主义电影情怀消费的高度需求。
而同属抗战题材影片《东极岛》,因其颇具 " 世界主义 " 的精神象征,与另一部抗战历史文献纪录片《山河为证》同伍,有力补充了暑期档爱国主义情怀电影的多元类型选择。
由成龙携手梁家辉联合主演的《捕风追影》,不仅将港风情怀拉满,更在票房上后发先至,斩获暑期档总票房第三把交椅,淘票票评分高达 9.7。
这部影片改编自 2007 年香港银河映像发行的《跟踪》,深度结合时代现实的人工智能乱局,将成龙塑造成顽固 " 老派 " 的退休警察,置于诡诈却极具反派魅力的梁家辉所设迷局中,却能在 AI 监控失效背景下,通过人类丰沛的经验与直觉成功破局,引发对技术依赖与英雄迟暮的深度反思和人文关怀。
不难看出,这些影片均切中当下社会的主要关切,更易生发时代话题。同时,《南京照相馆》的票房登顶,深刻说明中国暑期档电影并非只有娱乐消费而缺乏深肃主题,但如何将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民族荣辱观呈现在炎炎夏日之中而不聒噪、不无聊、不说教,是中国电影人需要一直深刻探究的命题,也是中国电影观众一直能为情怀买单的必因。
过剩的个性表达与观众期待的错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暑期档也是各路著名中国导演作品的竞技场。从陈可辛导演的《酱园弄 · 悬案》到姜文导演的《你行!你上!》,再到陈佩斯导演的《戏台》,均获得一定的市场热度与观众热议。而几部影片在口碑上的差异,则展现出一些创作者过剩的个性叙事表达已然与观众的审美期待产生了错位。
例如陈可辛导演的《酱园弄 · 悬案》,以民国 " 酱园弄杀夫案 " 为故事基底,展现时代乱象下女性意识觉醒的可贵与悲凉,作品无论从老上海实景还原、里弄文化复现、方言口音及服饰肌理的质感打造,再到章子怡、雷佳音等实力派演员的倾力演绎,都极具可圈可点之处。
然而,这部制作成本 5 亿元人民币,票房仅 3.75 亿元的名导作品,深刻展现出 " 老派 " 导演在作者个性叙事表达上的偏颇,且不说 " 悬案 " 铺陈的故弄玄虚及语焉不详,仅问一句,难道在故事里重度描写男性的不堪之处,才是反衬表达 " 女性主义 " 觉醒的必然?
显然,这部打着 " 女性觉醒 " 的影片并未成功吸引暑期档的女性观众,反而男性观众观影占比高达 81.2%。
另一部风格鲜明的姜文电影《你行!你上!》,本被寄予暑期档最高期望,却仅以 9085.6 万元的票房惨淡收场。影片以极强的影像叙事实验特性,完成了作者个性表达的自由度,却突显了叙事缺陷与市场定位的重大失误,使得这部影片成为暑期档 " 叫爹不叫座 " 的尴尬存在。
然而,阔别大银幕 32 年之久的陈佩斯却深谙观众的审美期待,拿出了一部真诚朴拙的作品。
源于其同名原创戏剧《戏台》的电影,不仅根据其 10 年超 350 场次的戏剧观众反馈做了 " 电影版特调 ",延续了戏剧版台词设计的 " 字字珠玑 ",也在电影版中着力加强了喜剧肢体表现,并启用适配影视媒介的电影演员,如黄渤、尹正、杨皓宇等人加盟,使得追随其戏剧 IP 的高口碑观众带动 " 素人 " 影迷,从剧场远处走到影院近处看 " 新人 " 演 " 老戏 ",深刻感受陈佩斯导演所坚持的 " 喜剧外壳下的悲剧内核 "。
2025 年度暑期档所折射的中国电影市场现行规律,将持续演进至贺岁档,引进电影在这一周期内的 IP 集中发布策略极具参照性,而国产电影如何规避作者个性过剩表达,读懂并尊重观众审美期待的真实需求,也将在大浪淘沙的高流量时代下,决定着影片自身命运的走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