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交所 8 月 31 日晚间发布的消息,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Hesai Technology)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在港上市。另据中国证监会 8 月 26 日发布文件,禾赛科技拟发行不超过 5123.62 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针对上市进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禾赛科技方面询问,对方仅表示 " 感谢关注 "。
公开信息显示,禾赛科技(纳斯达克:HSAI)已于 2023 年 2 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若此次成功登陆港股,将形成 " 美股 +H 股 " 的双重上市格局。尽管其美股今年年内累计涨幅达 86.47%,但近期股价出现波动。截至 8 月 29 日收盘,禾赛科技股价下跌 3.95% 至 25.77 美元 / 股,总市值 34.14 亿美元。
财务方面,今年二季度,禾赛科技实现营收 7.06 亿元,同比增长 54%;净利润 4400 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24 年同期亏损 7200 万元。
交付表现上,2025 年上半年,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 54.79 万台,同比增长 276.2%,已经超越 2024 年全年。今年二季度,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 35.21 万台。其中,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产品交付量为 30.36 万台,同比增长 275.8%;机器人激光雷达产品交付量为 4.85 万台,同比大幅增长 743.6%。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曦 摄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 " 智能化 " 下半场,激光雷达成为智能汽车的 " 安全标配 "。盖世汽车研究院报告显示,2024 年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首次突破 150 万颗,同比激增 179.7%;2025 年上半年达到 100.2 万颗,同比再增 71%,全年有望冲击 250 万颗。
然而,在市场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分化也日益明显。以往激光雷达因价格高昂备受争议,但随着规模上量,其均价已逐步下探至千元级别。例如,禾赛 ATX 激光雷达较上一代价格降幅达 50%,大规模出货后已低至 200 美元 / 颗。
尽管激光雷达价格明显下降,车企仍在多传感器融合与纯视觉方案之间权衡。据记者向多位行业人士了解,激光雷达相当于为智能驾驶系统增添一层 " 保险 ",但车辆智驾性能的核心仍取决于模型算力。近日,一位智驾方面人士向记者表示,智驾能力根本上由模型自身决定,激光雷达仅起辅助保护作用。他还表示,特斯拉已通过纯视觉方案证明其有较高安全性。
元戎启行 CEO 周光认为,短期内激光雷达在通用障碍物识别方面仍具不可替代性,尤其受限于当前技术及数据集成熟度;长期来看,随着大模型能力持续提升,原需激光雷达的任务有望逐步被视觉方案替代。
他进一步阐释,VLA 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可视为 " 基于 GPT 的端到端模型 ",与传统 CNN 端到端模型存在本质差异,后者参数规模有限,而基于 Transformer 的 GPT 架构则依赖大参数与大算力支持,也更适合未来技术扩展。目前,包括小鹏在内的多家企业正持续投入大算力研发,朝 GPT 架构方向演进,正如特斯拉最新芯片算力已达 2500TOPS,正是为支持大模型架构而非传统 CNN 模型所设计。
不过,在禾赛科技 CFO 樊鹏看来,L2 级辅助驾驶和 L3 级自动驾驶对安全的要求存在本质差异。L2 级仍以驾驶员为责任主体,系统不足时可依靠人工干预弥补,而 L3 级允许特定场景下完全交由车辆控制,因此必须具备更高阶的感知和安全冗余。"L2 阶段没有激光雷达也能实现,但有它会表现更优;而在 L3 阶段,没有激光雷达的方案,我们认为是不合格的。" 樊鹏称。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