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 日开盘前夕,市场传言阿里为应对英伟达 H20 断供危机,紧急追加寒武纪思元 370 芯片订单至 15 万片。当日凌晨,阿里云相关人士迅速回应:" 阿里云确实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但传言阿里采购寒武纪 15 万片 GPU 的消息不实。"
这一否认引发寒武纪股价大幅波动,而就在前几天,寒武纪股价一路高涨,市值一度突破 6000 亿元,超越贵州茅台成为 A 股 " 股王 "。
谣言与澄清,市场情绪过山车
近日,有消息称阿里云已与寒武纪展开深度合作,采购其大量 GPU 产品。
报道描述得绘声绘色:英伟达 H20 断供风暴突袭,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面临 " 断粮 " 危机,寒武纪思元 370 芯片扮演 " 算力救火队长 "。
传闻中的技术细节具体:思元 370 采用 7nm 工艺 +Chiplet 技术,集成 390 亿晶体管,实测 300TOPS(INT8)算力与 H20 硬碰硬,能效比还超 40%。
9 月 1 日凌晨,阿里云紧急否认了这一传闻。据《科创板日报》报道,阿里云相关人士明确表示,公司虽持续推进 " 一云多芯 " 战略以支持国产供应链,但并未签署传闻中所述的大规模采购订单。受此影响,寒武纪股价大幅下跌,当天跌幅不到 3%,盘中一度跌幅扩大至 8.96%,市场情绪骤然降温。
而此前寒武纪股价于 8 月 28 日大幅上涨 15.73%,收盘价达 1587.91 元 / 股,总市值突破 6643 亿元,首次超越贵州茅台成为 A 股第一高价股。
尽管否认了大规模采购寒武纪芯片,阿里确实在大力投入 AI 芯片领域。在 8 月 29 日的阿里巴巴 2026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 CEO 吴泳铭表示,过去 4 个季度,阿里已在 AI 基础设施以及 AI 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 1000 亿元。此外,阿里巴巴实现 AI 大模型 "N 连发 ",新启用 8 个数据中心,高德、钉钉等业务全面 AI 化。高强度投入为阿里抓住 AI 发展的历史性战略机遇提供持续动力。
截至发稿,港股阿里巴巴(09988.HK)上涨 18%,股价报 137 港元。阿里巴巴概念股活跃,博杰股份、数据港、浙大网新、依米康、利扬芯片等多只个股涨停,雅达股份涨超 21%,全志科技涨超 15%,派诺科技、利尔达、科华数据、云天励飞、杭钢股份跟涨。
业绩与风险,寒武纪的高光与隐忧
公开信息显示,寒武纪成立于 2016 年 3 月 15 日,由陈天石与陈云霁兄弟创办。两人均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专注于 AI 芯片研发。
公司早期高度依赖华为。数据显示,2017-2018 年,寒武纪几乎所有收入都来自华为。2019 年,华为转向自研 AI 芯片,寒武纪相关收入暴跌至原来的 15% 左右。
2022 年,寒武纪被美国列入 " 实体清单 ",但这反而加速了其国产替代进程。2025 年上半年,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 28.81 亿元,同比增长 4347.82%,净利润达到 10.38 亿元,扭亏为盈。
寒武纪在财报中表示,2025 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适配能力和开放合作的务实态度,以技术合作促进应用落地,以应用落地拓展市场规模,营业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
不过,尽管上半年业绩表现出色,寒武纪仍在在半年报中提示了多方面的不确定性。
寒武纪在报告中明确表示,公司综合毛利率可能受产品售价、原材料及封装测试成本、生产工艺水平、产品组合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同时与市场竞争程度、国家政策调整、全球供应链稳定等情况高度相关。这意味着当前的盈利表现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趋势,毛利率可能存在一定波动,进而影响经营成果和业绩表现。
针对近期公司股价的大幅上涨,8 月 28 日晚,寒武纪在盘后发布股票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价 2025 年 8 月 28 日收盘价相较于 2025 年 7 月 28 日收盘价上涨 133.86%,股价涨幅超过大部分同行业公司股价涨幅且显著高于科创综指、科创 50、上证综指等相关指数涨幅,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投资者参与交易可能面临较大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务必充分了解二级市场交易风险,切实提高风险意识,理性投资并注意投资风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