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战史堂 Author 战史堂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掌握了制空权,对我军的交通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美军航空兵白天派出轰炸机、攻击机扫荡,晚上也派出装备了雷达的飞机进行袭扰,电影《金刚川》就反映了这个场景。
由于人民空军尚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面对美军航空兵的夜袭,只能依靠高射炮还击,十分被动。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我军从 1951 年派出飞行员到苏联学习夜间飞行,掌握夜间简单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电影《金刚川》剧照,美军的 F4U-5N 频繁夜袭我军,右翼装了一部雷达。
在 1953 年 1~3 月间,我军组建了两个夜航大队,分别是空二师第 4 团夜航大队,有 8 架拉 -11 战斗机,驻扎在辽阳机场。另一个是空四师第 10 团夜航大队,装备 8 架米格 -15 比斯,驻扎在大东沟机场。
大东沟机场驻扎了空四师夜航大队,空 17 师和苏联空军一部。白天跑道归空 17 师使用,晚上归夜航大队,几个单位在一起协同很默契。
两支夜航大队的任务是夜间驱逐侵犯中国领空和清川江以北的美机,保卫鸭绿江沿岸重要目标,从 1953 年 4 月 16 号担任战斗值班任务。
空四师第 10 团的夜航飞行员分别是侯书军、宋亚民、张洪清、林基贵、夏殿臣、胡树和、崔恒福、翟自清。
▲朝鲜战争时期的米格 -15 战斗机,经典的红鼻子涂装。
我军夜航大队成立后,很快迎来了第一次战斗。1953 年 5 月 9 号深夜,我军和苏军计划拦截美军 B-29 和 F-94 夜间编队,苏军负责 B-29,我军负责 F-94。
侯书军是空四师第 10 团副团长,同时也是一名夜航飞行员。在这次首战中,他计划将 8 架米格 -15 比斯分成两个中队,分 4 批起飞,在雷达引导下进入战区。
一中队负责攻击,二中队负责掩护,地面高炮部队配合射击,但千万要注意别误伤自己人。
美军的 F-94 是一款双座单发战斗机,C 型安装了 APG-40 雷达和 E-1 火控系统,夜间作战能力出色。
然而 F-94 的发动机推力不足,爬升率不高,而且 A 型只安装了 4 挺 12.7mm 机枪,火力稍显不足,直到 D 型才装备了 8 挺 12.7mm 机枪。
▲ F-94 战斗机,安装了机载雷达和火控系统,是美国第一款全天候战斗机。
▲飞行中的 F-94C,C 型只装备了火箭弹,D 型装备了 8 挺 12.7mm 机枪。
5 月 10 号凌晨 2 点 45 分,我军雷达预警中心报告发现 B-29 轰炸机两批共 32 架,航向 270 度,高度 4000 米,已经接近海岸线。护航的 F-94 战斗机两批 12 架,航向 305,高度 8000 米。
美军的 B-29 起飞后会从朝鲜半岛东海岸窜入,利用高空的西北向东南的高速气流减速,而我军拦截的战斗机处于顺风状态,拦截窗口很短,难以完成射击。轰炸结束以后,B-29 机群掉头返航又可以利用顺风快速脱离。
接到雷达通报后,空四师夜航大队 8 架米格 -15 比斯分 4 批陆续起飞,朝预定空域飞去,领队是侯书军副团长。3 点 13 分,雷达报告 F-94 战斗机的航向改为 340 度,高度为 7000 米。
地面指挥部命令:" 小鹰注意,保持航向 170 度,高度 9000 米。3 号区域有 12 只兔子,相距 30 公里,注意搜索。"
▲第 10 团副团长侯书军照片,准备登上一架歼 -6,注意翼根的机炮,生涯战果两架。
3 点 22 分,侯书军报告空中云层较多,难以观察,请求下降高度。指挥部同意了这个请求,于是 8 架米格 -15 比斯在夜空中搜寻着敌机。
我军雷达继续发现 8 架 F-94 航向改为 300 度,高度 9000 米,正从我机左侧接近!看来 F-94 早已发现了米格 -15 比斯,已经抢占了高度优势。
这就是双方技术上的差距,在漆黑的夜空里,雷达就是战斗机的眼睛,率先发现敌人的一方占据上风,而我军很依赖地面雷达的引导,很容易丧失先机。
我军地面指挥部立即命令:" 小鹰注意!左上方有 8 架 F-94,注意摆脱敌机!" 夜航大队 8 架米格 -15 比斯立即爬升同时右转。
▲ 4 架 F-94A,A 型只安装了 4 挺 12.7mm 机枪,火力不太够。
敌机从我机左侧接近,而我军却右转,很容易把尾巴拱手让给对方,似乎应该左转与敌机形成对头之势。
虽然 F-94 安装了雷达火控系统,可以自动估计提前量,但是在对头射击或 90 度偏转角射击时效果不好,因此美军飞行员会尽量选择追尾射击。
我军 8 架米格 -15 比斯选择右转,F-94 轻易骑上了我机 6 点高的位置。二中队 6 号机正在右转时,遭到 F-94 猛烈射击,机翼被命中,幸运的是没有被击落。
见此情形,地面指挥部立即命令夜航大队返航,我军米格 -15 比斯利用优异的机动性迅速躲过了美机的其他攻击,所有飞机安全着陆。
▲空战中的米格 -15,志愿军空军的飞机均用朝鲜军徽。
我军夜航大队首战失利,所幸没有人员和飞机的损失。战斗结束以后,我军立即总结了作战失利的原因和教训: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雷达不如美军。美军飞机上有机载雷达,雷达操作员直接跟飞行员沟通,反应很快。
我军夜战指挥需要依赖地面雷达探测,指挥部把情况通报给飞行员,飞行员按照指示航向和高度去拦截,过程比较繁琐。
这种方法对付大型单机目标(比如轰炸机、侦察机)行之有效,但对于相对灵活小巧的战斗机就有所欠缺了。
针对技术上的差距,我军认为在夜战中不能大编队作战,双机或 4 机比较好,以游猎的方式偷袭敌机。这种战术比较适合当时的人民空军。
▲夜战中不能进行大编队作战,用双机或者 4 机比较好。
我军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迅速总结经验并运用,仅过了 20 天夜航大队就取得了开门红,击落了一架 F-94(下次介绍此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