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9小时前
三星手表大翻车!用户佩戴方式错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雷科技 AI 硬件组 |   编辑:火山耳火 |   监制:罗超

前几天小雷在酷安热榜上看到,有用户因佩戴三星 Watch6,出现手腕红肿甚至流脓的情况,据描述,部分用户还曾夜间被烫醒——这或许不只是单纯的过敏,还可能与佩戴方式有关。 

智能手表的佩戴方式本就与普通手表不同,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 " 过敏性接触皮炎 "。雷科技会试着分析一下此次时间中该用户过敏的原因,还要给大家讲讲 " 明明表带没有致敏性,为什么有的人佩戴就会出问题?中间到底出了什么差错?"

图源:酷安

材质是过敏的核心诱因

其实早在四年前,三星发布的 Galaxy Buds Pro 耳机就曾出现大量用户过敏的情况。当时该耳机的入耳部分采用了丙烯酸酯材质,而这种材质正是 2012 年度的接触性过敏原,与皮肤长时间接触就容易引发过敏;同时,耳机内部不锈钢部件含有的镍成分,也可能导致小部分人群过敏。 

此外,入耳式设计本身也有隐患:耳道长时间受挤压会产生不适感;入耳套的硅胶部分易藏污纳垢,若未定期清洗更换,风险会进一步叠加。更关键的是,长时间佩戴时,耳道分泌的汗液、油脂经微生物发酵后,若皮肤角质层存在破损,还可能引发感染。可见,这类长期接触皮肤的电子产品,材质选择需格外谨慎。 

不过,此次三星 Watch6 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上文的用户选用的是运动型表带。三星官网显示,该款运动型表带采用氟橡胶材质:相较于易致敏的天然橡胶,氟橡胶是人工合成的高性能橡胶,通常不会像天然橡胶那样释放游离蛋白或乳胶颗粒,致敏性极低,对其过敏的人群也较少。 

图源:三星商城

硅胶表带的情况也类似:硅胶化学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高,不仅广泛应用于奶嘴、厨具等日用品,在医疗领域也有大量场景。但即便如此,仍有部分用户戴硅胶表带后出现过敏,这又是为什么? 答案很可能藏在 " 添加剂 " 里。

氟橡胶和硅胶制品制成后,表面手感偏干涩且易沾灰,因此厂商通常会在表层喷涂一层 " 硅胶手感油 "——既能提升表面爽滑度、优化佩戴手感,还能防尘,很多硅胶按键也会采用这种处理方式。 

但手表表带的使用场景特殊:需长时间与皮肤接触,且佩戴过程中会产生汗液,而汗液恰好是硅胶手感油的 " 天敌 "。汗液会腐蚀这层手感油,溶解后的化学物质可能对皮肤产生不良刺激,进而引发过敏性接触皮炎,出现发红、肿痛、起疹子等症状——这正是氟橡胶、硅胶表带致敏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到底,氟橡胶和硅胶表带本身并无问题,也正因特性稳定,苹果、华为、小米等厂商的运动型表带也多采用这两种材质。为避免汗液积聚,运动款表带通常还会设计打孔透气结构,但小雷发现,三星 Watch6 的普通运动型表带并无打孔设计,仅 " 活力运动型表带 " 才有——这一设计取舍令人费解。

而前文提及的酷安用户,恰好选用的是无打孔的普通运动型表带,不排除是汗液溶解硅胶手感油,最终引发了过敏。

不同表带材质的选择建议 表带材质直接影响佩戴安全性,目前智能手表厂商提供了丰富的材质选择,可根据需求搭配: 

尼龙编织表带:若日常出汗较少,尼龙编织表带是不错的选择——其致敏性低,所含化学物质比其他材质更少,堪称 " 温和型 " 表带。但不推荐运动时佩戴:一来长时间佩戴易产生异味,二来整体清洗难度较大。 

图源:小米商城

皮质表带:皮质表带手感细腻、佩戴舒适,但价格通常较高,更适合预算充足的用户。需注意的是,原皮表带在佩戴中会吸收皮肤油脂,难免留下使用痕迹,长期使用后还会形成独有的 " 包浆 " 质感,这也是原皮表带的独特魅力;若对此类痕迹较为介意,可选择人工素皮材质——它比原皮更稳定,且不会因油脂残留留下痕迹。 

金属表带:选购金属表带需格外谨慎,尤其要关注材质中是否含有镍、钴、铬、铜等成分,并确认自己是否对这些金属过敏(过敏会引发红肿、瘙痒等症状)。此外,廉价金属表带中往往含有更多杂质,更易诱发过敏,建议优先选择华为、小米等大厂产品,品质更有保障。 

图源:华为商城

  " 烫伤 " 疑云:

传感器光线会灼伤皮肤吗? 

除了过敏,部分用户提到的 " 烫伤 " 也让人疑惑——难道智能手表监测心率的光线,能像迪迦的光线那样灼伤皮肤? 

答案是否定的。三星 Watch6 及当下主流智能手表均采用光学传感器,通过向皮肤发射红色或绿色 LED 光来监测心率,其能量极低,远不足以灼伤皮肤。但以下两种情况可能引发皮肤不适: 

1. 光敏性皮肤病或皮肤破损:若用户本身患有光敏性皮肤病,或皮肤存在破损却长时间接触传感器光源,可能会加重皮肤问题; 

2. 水膜引发低温烫伤:这是更常见的情况——部分用户习惯戴着手表洗澡,洗完后手表背面与手臂皮肤之间可能残留一层水膜。此时,传感器发出的微弱热量会使水膜缓慢蒸发,蒸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图源:雷科技

正确的佩戴方式

是避免不适的关键  

无论是传统手表还是智能手表,错误的佩戴方式都可能导致手臂皮肤出现皮炎、过敏等问题,这是目前技术难以完全规避的,因此掌握正确佩戴方式尤为重要。 

手表需长时间与皮肤接触,佩戴舒适度甚至比功能更重要——舒适度一方面取决于材质与表带设计,另一方面则需要用户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松紧度:别勒太紧 部分用户习惯将表带勒得过紧,这种方式易引发两个问题: 过紧的表带会阻碍汗液挥发,导致闷汗; 表带会频繁摩擦手臂皮肤,可能造成皮肤破损,若再沾染汗液、污垢,还可能引发霉菌感染。建议佩戴时保持适度松紧:表带与手臂之间能轻松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2. 定期清洁:别忽视 " 死角 " 无论是否运动出汗,都应定期清洁表带——皮肤分泌的油脂、体液等很容易藏在表带缝隙里。小雷撰写本文时,特意检查了自己的 Apple Watch SE,发现表盘下方、表带卡扣处藏有大量污垢(可能包含皮屑、汗渍),这些清洁死角的脏污程度往往超出想象。定期清洁表带,对提升佩戴卫生至关重要。

3. 运动后及时处理,给皮肤 " 休息时间 " 运动后大量出汗时,需及时冲洗表带,彻底清除汗液,防止汗液腐蚀表带后析出化学物质,进而引发过敏。 同时,不建议 24 小时佩戴手表:洗澡时摘下,既能避免水膜引发低温烫伤,也能让皮肤透气;若条件允许,佩戴时也可适当调整表盘位置,避免同一处皮肤长期被覆盖。

写在最后  

对于这类需长期贴合皮肤的智能设备,用户虽无法完全消除其潜在影响,但可通过主动行动预防皮肤问题。 就智能手表的材质与佩戴方式而言,目前技术尚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能完全舒适地佩戴,只能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养成良好的佩戴习惯来规避问题。

或许未来更具个性化的配置方案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但在此之前,主动做好清洁、控制佩戴松紧、给皮肤留足休息时间,才是避免不适的最佳方式。

    

End

9 月 5 日 -9 日,世界最大家电与消费电子展 IFA2025 在柏林盛大开幕。

联想、海信、TCL、美的、长虹、海尔、时空壶、未来智能、安克、绿联、云鲸、追觅、MOVA、添可、影石 Insta360、大疆、万得厨、涂鸦、徕芬、影目、Rokid 等中国科技巨头云集柏林,向世界呈现中国 AI 硬科技的统治力。

雷科技 IFA2025 报道团即将飞赴现场探展,展开全程追踪报道,敬请关注!

IFA 专题报道

1、IFA25 全网首发前瞻:从 RGB 电视到 AI 耳机,AI 迎来系统化突破

2、IFA25 前瞻:RGB LED 或成大热点,三星索尼硬刚海信?

欢迎扫码添加小雷微信

记得备注想进群的手机品牌哦

跟小雷一起畅聊数码与科技

另外小雷建了几个粉丝群,欢迎扫码加入!

大家伙一块聊聊天,分享玩机技巧~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三星 过敏 皮炎 手表 生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