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上周,香港大学商学院陆续发放了 26fall 提前批推研 offer:录取率最高 39%,最低不足 6%!985 占比暴跌 17%,今年的港大提前批是真的猛!
截至目前指南者留学有92 位学员获得了港大提前批推研资格,具体的录取案例指南君也为大家准备好了,可以扫码领取~
港大提前批的两大变化!
今年的提前批和往年比,时间更提前了,从去年的 8 月 16 日开放到今年的 7 月 2 日开放,整整提前一个半月!另一方面,材料申请也更严格了,港大今年先后缩紧了雅思成绩的时间、实习材料的证明要求、推荐信的邮箱要求及补充证明等。
这些都是港校的大趋势,具体到提前批申请的细化措施,今年港大商学院也有了一些新动作,多多少少对提前批结果带来了一些影响~
01
增加面试环节
今年 26Fall 港大提前批增加了 video 面试,目的当时是为了更精准地看出申请者的真实能力。
Video 面试允许提前准备内容,看似简单,其实暗藏三个考察点:
1. 精神面貌,穿得是否得体、神态自然不自然,都能反映你有没有职业潜力;
2. 语言能力,表达流不流畅、发音准不准,能否适配英文授课;
3. 重视程度,从视频质量就能看出你是认真申请还是随便 " 海投 "。
video 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纸质材料的 " 水分 " 问题,毕竟现在实习证明造假、文书过度包装的情况不少,通过视频能更直观看到你的真实状态。
02
递交 " 本科排名证明 "
今年还有一个变化,港大商科今年的申请系统追加了专门的排名证明资料上传端口,而去年只是给了个空格用于填写排名。
如果申请人的本科院校并非港大经管学院的常录院校,通过这种方式一样有机会通过 " 高均分 + 高排名 + 差异化经历 " 突围。
从指南者 26fall 港大提前批的录取数据也可以看出," 唯院校论 " 正在被弱化,对申请者综合实力的考量权重,正不断提升。对比 25Fall 和 26Fall 同期数据,录取中 985 院校占比明显降低,211 院校和双非院校的比例都有所提升。
• 985 院校占比从 62% 降到 44.6%;
• 211 院校占比从 25.3% 涨到 37%;
•普通本科(双非)占比从 3.8% 涨到 5.4%。
从这个举动不难看出,港大的选人标准变了,不再只看 "985/211" 标签,而是追求排名更高、学习能力更强的学霸苗子。这一类人群与保研的高分党一定是有重合的。
这也侧面证明了,港大提前批的根本目的是掐尖有保研潜力的头部学生,主要目标群体其实就是陆本中有保研实力的学霸。
很多人认为港大早早开卷是为了保住香港一哥的地位,其实港大的目标并不是和港中文、港科等学校正面竞争,而是希望吸引那些 " 本来可以去更好选择 " 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在其他地方也能获得奖学金和更好条件的申请者。
这才是港大乃至港校抢跑、拔尖的初心所在!
高额的奖学金谁在拿?
说到变化,突然想到,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奖学金,记得港大 7 月宣讲会上就高调宣布了,今年提前批会有香港大学商学院新设的院长硕士奖学金,提供 25 万港币起的高额资助,最高可覆盖全额学费。
现在提前批也放榜了,拿到奖学金的人多吗?答案是:不多!从目前拿到奖学金的实际案例看,基本都是港大菁英夏令营的学员,今年港大要求夏令营的学员在提前批再度提交申请,所以夏令营的奖学金也在提前批发放了。
今年港大大部分的奖学金(包括全奖、半奖、三分之一奖等)都在菁英轮发出,针对暑期提前批申请的带奖录取已然数量稀少,且金额缩水。
但实际上谁最在乎奖学金呢,无疑是保研党!包括港大在菁英夏令营及提前批宣讲中,多次提及丰厚的奖学金,主要目标也是为了吸引保研群体。
毕竟,港大商科专业的就读成本不低,学费在 39.8 万至 46.2 万,对原计划保研的学生而言,无奖 offer 的经济压力和性价比,可能直接导致录取接受率低于预期。
没错,录取接受率降低,直白点说就是会有人 " 弃港大提前批 offer",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拿到推研 offer 的同学,最终却选择了放弃。
在放弃 offer 的申请者中,有两类画像尤为典型:
已经有保研资格的同学:这些同学通常来自清华、北大、华东五校等顶尖高校,均分也很高。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如果港大的奖学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可能会选择放弃 offer,毕竟港大硕士的学费加生活费总计超过 50 万,而国内的保研几乎是零成本。
多地混申的同学:这些同学会同时申请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多个地区,哪儿给奖学金就去哪里。如果港大提前批提供奖学金,那他们就选择港大;如果没有奖学金,那他们就继续等待其他学校的结果。
我扒了一下指南者留学平台上,25fall 港大提前批的最终入学情况:去年我们在港大的提前批轮次拿到了 68 封 offer,最终有 42 人选择了入读港大提前批的录取项目。
当然这 68 封中存在重复的现象,即一位同学拿到了港大提前批的多个 offer,我对数据进行去重后发现仍有 13 位同学是只拿到一个提前批 offer,仍旧选择了放弃。这个占比已经将近 20% 了,并不算低。
追踪这些同学的弃 offer 原因,有几类比较典型的答案,分享给大家:
A 同学,24 年 9 月上岸了港大的环球管理学,最终入学的是 25 年 3 月才录取的新国立金融学管理,原因是他认为NUS 金融项目的含金量比港大环球管理更高;
B 同学在 25fall 拿到了港大提前批的市场营销推研,没有缴纳留位费,因为他的目标是 IC 的营销项目,港大提前批只是热身赛而已;
C 同学录到了 25fall 港大经济学的提前批,最终入读的是新国立经济学,原因是NUS 的 QS 排名更高且为该同学的梦校;
D 同学拿到了 25fall 港大经济学提前批 offer,并缴纳了留位费,但最终未入读港大甚至没有选择留学,出于家庭原因及未来就业考虑,最终走保研路径。
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直接接受提前批 offer,出于各种原因总会有人弃 offer 的,那么被弃掉的 offer 会流向哪里?当然是进入后续正常批次的申请中,这一点对于提前批暂未上岸的同学来说,无疑是福音啊~
提前批其实只是 " 预演 "
很多同学提前批没拿到 offer,第一反应是 " 完了 "。其实大可不必。港大商学院的录取,本来就是一场长跑,没拿到提前批 offer 并不代表没戏了。
提前批就像是一场 " 热身赛 ",真正的分水岭,一定是在正式批!换句话说,提前批的失利,或许只是为了提醒你调整策略、更好更快地进入下半场。而 26fall 的港大商学院正式批从 7 月底开申,到 10 月初截止,当下正是申请的关键时刻!
这里插句题外话,还在申请中的同学们,对于项目的最新要求如果把握不准,不妨关注下港大商学院举行的最新线上宣讲会。
下周(9 月 8-11 日),港大商学院 11 个项目的招生官,会亲自下场解读今年的招生趋势和奖学金信息。本次招生宣传会是没有直播回放的,指南者作为港大商学院的宣传合作伙伴,会提供11 个项目的招生宣讲直播观看通道,需要的小伙伴千万别错过了 ~
⬇️下方扫码添加,即可免费获取!
上面提到今年港大的提前批的变化之一,新增了 video 面,很多在提前批拿到了 video 面却没拿到推研信息的小伙伴,非常关心自己会不会进入下一轮的申请池?这是一个新的问题,当下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我觉得大概率——能!
从去年的港大商学院申请情况看,提前批提交的申请,甚至有今年 3 月还被再次捞起的案例,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提前批肯定不是终点,反而是起点。
换个角度,能拿到 video 面,说明你已经进入了候选名单,整体风向是积极的,只不过不同专业淘汰率不一样,我统计了指南者留学 26fall 港大提前批的申请、video 面及录取情况。
26fall 港大商学院提前批中指南者共提交了611 份申请,超三成的申请者拿到了面试通知,最终获得推研 92 份。
从申请情况看,商业分析在提前批中非常卷,面试率和录取率均低于 10%。虽然港大的商业分析每年要招收近 400 人,但顶不住申请人数实在太多了,直接把录取率拉到了个位数。
但面后录取率最高的也是 BA 项目,因为有几位同学是在菁英夏令营拿到的推研,在提前批再度提交资料后没有参与面试,所以录取人数超过了面试人数。如果扒掉夏令营的学员,实际上商业分析项目的面试通过率也是近 100% 的。
抛开 BA 的特例,港大提前批整体的面后录取率平均在 40% 左右,对于申请人来说,是否能进入面试环节也是正式批会不会被捞的风向标。
能够进入提前批的面试环节,至少证明了你的实力是被认可的,某种意义上类似港大给你一次小考机会,虽然没有通关,但你可以继续修炼后再次决战。
也有同学关心提前批录过 video 面,正常批是否需要重新录制 video 面。官方表示," 每一轮都会重新审理 ",但并未明确说是否需要重复录制 video 面。
从时间上看,提前批的 video 面录制是在 8 月初,而正常批的录取截止在 10 月初,时间间隔不到两个月,背景变化不大。因此,大概率不需要重新录制 video 面,但由于今年是港大首次采用这种模式,仍需密切关注后续通知。
对于提前批未上岸的同学来说,与其陷入焦虑,不如专注于当下的积累。今年首批申请开放周期较去年延长了一倍,多数录取通知预计会在 10 月底、11 月初集中发放。这意味着,保持耐心等待的同时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是当前最稳妥的策略。
接下来,不妨重点做好材料加固与额外申请的准备。港大今年对申请材料的规范性提出了特别要求,甚至专门发布了相关指引及竞赛证明补充说明。
小 tips:2026 的申请系统,港大商学院新增了 " 竞赛及奖项 " 板块,并给出了国家级或全球认可的竞赛参考列表!很明显,在这些竞赛中获奖的申请者,必定会有明显的加分 ~
【港大官方认可 21 项竞赛名单】,我也为大家整理好了,有需要的找我领取⬇️⬇️⬇️
除了满足硬性的材料规范,背景提升同样至关重要。近两年港大的审核趋势已明显转向全面评估,优质的实习经历、突出的科研成果,乃至在申请材料中塑造出的独特 " 个人形象 ",都可能成为加分项。尤其当申请人硬件条件相近时,这类软性背景往往能成为拉开差距的关键。语言成绩方面,雅思达到标准即可先行提交;即便暂时未达标,条件优秀的同学也可先递交申请,不会因此被直接拒之门外。
最后,别忘了保底方案。一些 " 泛商科 " 项目同样值得关注,例如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社会数据分析、电商与互联网计算,甚至哲学政治经济学。这些项目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对跨专业申请者也更为友好。此外,香港中文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的新兴管理学、应用经济学等项目,也是不错的保底选择。
END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