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岁的张学友,因为身体原因选择暂停演唱会。
郑重道歉后,更是主动承诺协商退票补偿。
58 岁的郑伊健,频繁破音跑调、表演敷衍潦草。
宁愿被痛斥也不肯停下表演,只为能赚到钱。
两人 " 瑕疵里的坚守 " 与 " 光鲜下的敷衍 " 形成刺眼反差。
张学友用 " 丢面子 " 的举动赢了人心,更给郑伊健上了一课。
01
向来以稳定著称的 " 歌神 ",竟也会遭遇职业生涯的 " 尴尬时刻 "?
" 张学友演唱会 " 东莞站,他受感冒影响。
演唱时高音突然断裂,甚至不得不中断歌曲。
多次出现高音破音、无法顺利完成演唱 ......
最后,张学友只能鞠躬道歉,就此终止表演。
面对自己的失误,张学友没有找借口搪塞。
而是坦然承认,并且将观众的感受的放在首位。
所以,他承担所有损失,为观众全额退票。
现场镜头捕捉到他泛红的眼眶。
汗水浸透的演出服紧贴后背。
与往日从容的舞台形象判若两人。
据工作人员透露,演出前张学友曾因高烧到 39 度被建议取消。
但他坚持 " 不能让观众白跑一趟 ",所以 " 带病演唱 "。
彩排时反复练习降调处理,却仍难抵感冒对声带的影响。
即便如此,他全程未用 " 垫音 "" 假唱 " 等行业常见的补救手段。
甚至在《饿狼传说》等劲歌环节,依旧完成原有的舞蹈动作。
只是每一个动作都比平时缓慢,观众也能看到他的费力。
台下歌迷齐声高喊 " 没关系,继续唱 "。
所以张学友带着病体坚持到底。
不强求完美,但求尽力而为。
而 " 不完美演出 " 的背后,更是他的坚守。
对于张学友而言 " 歌没有唱好,就是自己的责任 "。
所以,他甘愿承担所有损失,只求能让观众满意。
更难得的是,张学友将 " 道歉 " 落到实处。
演出结束后立即开通退票通道。
全额退还门票费用,对观众的损失进行补偿。
回溯张学友的职业生涯," 较真 " 早已成为他的标签。
2018 年 " 学友・经典 " 巡演中,他同样因感冒导致嗓音沙哑,却坚持完成全场 28 首歌。
事后发长文致歉:" 即使只有 50 分,也要对得起买票的观众。"
2021 年,他突发急性支气管炎,咳嗽到无法连贯发声,却在打完针后照常登台。
因为咳嗽中断表演,他最后选择退票,还自掏腰包给观众赠送签名专辑。
他把歌手的 " 乐器 " ——身体和声带,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而比身体管理更难得的,是他多年如一日,把 " 观众的期待 " 当作不能辜负的承诺。
02
与张学友 " 瑕疵圈粉 "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伊健北美巡演的 " 全面翻车 "。
本被宣传为 " 世纪重逢 " 的怀旧演出,最终却被网友嘲讽为 " 卖弄情怀圈钱现场 "。
58 岁的郑伊健身穿黑色渐变外套,长发飘逸。
仿佛瞬间把观众带回到古惑仔的年代。
但发福的肚腩,却在舞台灯光下格外明显。
而观众也瞬间从 " 陈浩南 " 滤镜中清醒过来。
更可怕的,是郑伊健表演过程中的 " 失误 "。
当他唱起《友情岁月》时,声音直接劈叉。
高音突然失控,音响设备发出刺耳的尖鸣声。
氛围瞬间变尴尬,粉丝更是频频捂耳皱眉。
随后表演中,郑伊健跑调、五音不全。
观众买票原本是为享受,最后却被折磨。
但这些问题,或许都还不是最可怕的。
更引发众怒的,是演出的 " 敷衍感 "。
90 分钟的演出里,郑伊健仅演唱 12 首歌曲。
其中 5 首存在明显跑调。
剩余时间都在重复播放《古惑仔》电影片段。
20 分钟都在用旧电影片段充数。
早在 2024 年底的巡演中,郑伊健就因为表演遭受诟病。
气息不稳、动作僵硬 ... 哪来的脸开演唱会捞钱?
当时,粉丝用 " 年纪大了 " 来帮他解释。
可如今北美之行的敷衍,却让观众对他的包容彻底消耗殆尽。
曾经叱咤风云的 " 古惑仔 " 郑伊健。
如今在北美舞台上气喘吁吁、跑调破音。
高价门票换来的却是粉丝的失望与愤怒。
传言将近五分之一的观众选择退票。
面对争议,郑伊健的回应更显敷衍。
他在后台接受采访时轻描淡写表示 " 已经尽力了 "。
对于观众,他似乎没有半分歉意。
妻子蒙嘉慧,甚至用日语为他加油。
所以,网友嘲讽 " 夫妻俩不如去日本养老 "。
粉丝的情怀,是演唱会的入场券。
但真正进场后,想看到的是 " 回本 " 的演出。
而不是只想着拿情怀当遮羞布。
忽视对舞台的敬畏、对观众的尊重。
观众为情怀买单,却无法为 " 摆烂 " 买单。
陈浩南滤镜再厚,也撑不起 " 割韭菜 " 的吃相。
他和张学友的对比,更是点出娱乐圈的残酷现实。
03
两场演唱会,两位巨星,同样备受关注,但风评却截然不同。
张学友带病演出,表演有瑕疵,却靠着真诚收获认可。
而郑伊健却靠着情怀包装,最后因为敷衍的态度被全网怒斥。
两人对比的本质,是 " 面子消费 " 与 " 里子坚守 " 的较量。
张学友的选择,是主动卸下 " 完美歌神 " 的面子,守住艺术家的里子。
他因感冒高烧导致破音,没有用 " 设备故障 "" 身体突发不适 " 等借口粉饰。
反而当着万名观众 90 度鞠躬,承认 " 今天没唱好,是我的责任 "。
据主办方事后估算,退票及补偿费用累计可能超千万元。
但张学友团队却没有丝毫犹豫,并且确保所有诉求都能及时响应。
" 自曝其短 ",看似丢掉舞台的面子,却赢回更珍贵的东西。
对于明星而言,靠着观众吃饭,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观众的无条件信任。
张学友就得到歌迷的留言 " 下次他开唱,哪怕坐山顶我也愿意来 "。
同样,同行业的尊重,对于明星而言也至关重要。
就比如有音乐人转发他的道歉视频,称 " 这才是对舞台最基本的敬畏 "。
更重要的是,这份真诚为他的艺术生命注入长久活力,绝非一场演出的票房所能衡量。
对于张学友而言,艺术家可以生病、可以失误,但绝不能辜负观众跨越山海的期待。
但很可惜,郑伊健不明白,他执着于 " 面子 " 却放弃 " 里子 ",最终让自己彻底被厌弃。
面对争议,他始终不愿意承认自身问题,过于追求 " 完美人设 "。
用各种理由搪塞,甚至暗中删除负面评论,试图维持 " 昔日天王 " 的体面。
短期看,他似乎保住 " 不认错 " 的面子,也避开退票带来的经济损失。
但长期来看,却是在消耗他多年积累的 " 陈浩南 " 情怀与观众缘。
当 " 敷衍 " 成为标签,流失的是观众,更是支撑艺术生命延续的核心信任。
毕竟,没有观众会永远为 " 摆烂的青春回忆 " 买单。
张学友年过花甲,却仍在追求 " 每站必有创新 ",挑战高难度歌曲。
而郑伊健的歌单十年如一日,被批像是 " 陈浩南的复读机 "。
用 " 情怀 " 掩盖无能,最终让经典从青春符号沦为 " 捞金工具 " 的代名词。
结语
张学友和郑伊健证明,丢了面子不可怕,丢了里子才是真正的 " 晚节不保 "。
" 里子 " 从不是完美的技巧、光鲜的人设,而是对职业的敬畏、对观众的真诚。
当张学友弯腰道歉、为观众扛下千万损失的那一刻,比任何高音都更有力量。
反观郑伊健,他的 " 翻车 " 不是年龄问题,也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当一个艺人放弃对业务的打磨、对观众的尊重,再厚的情怀滤镜也会破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