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晞视野 09-04
年轻人最新硬通货:一张逃离KPI的演唱会门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绩效社会下的集体喘息

" 在无数个日夜是他们带着我杀出重围 "......

舞台之下,灯光骤暗,数万只荧光棒在黑暗中无声的亮起。

在鼓点响起的那一刻,全场开始嘶吼、合唱,这样的声音如潮水般涌向舞台。

台上的歌手还未开口,台下好像已经完成一场情感上的 " 朝圣 " 仪式。

这不再是简单的娱乐现场,而是当代中国年轻人用金钱、热情和时间构筑的一个 " 临时乌托邦 "

在上岸高压力和 " 精神加班 " 流行的时代,他们渴望挤进这片喧闹的领土,不只是为了听歌,更是要短暂逃离 KPI、上岸,逃离这场固化约束下的打分与被打分人生

当代年轻人一边闹着 " 消费理性 ",一边却毫不犹豫地为这一刻的情绪价值买单——这看似是矛盾的消费行为。

恰恰映射出他们所处的现实:再贵的门票,也比不上一次彻底的情绪松绑。

1绩效社会下的集体喘息

当社会慢慢的从规训社会向绩效社会不断转向时,年轻人们不再愿意被外在的权威所胁迫,追求更高效率和完善自我。

2025 年 7 月,中国 16-24 岁青年失业率已经达到了 17.8%;许多高校生不断遭受着考研、考公的强大竞争压力,逐渐地演唱会就成为了年轻人难得的 " 喘息空间 " 之一。

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演唱会的场次达 278 场,其中大型演唱会(≥5000 座)演出 214 场,较去年同期增长 15.7%。

并且在过去一年里,演唱会的观众人数已经达到了 2900 万人次,而其中的 90 后 - 05 后占近 80%。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 | 2023-2024 年中国演唱会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 data.imedia.cn )

这群年轻人们对过度积极社会的消极抵抗,是一场关于拒绝完全功能化的集体宣言。

他们通过大量的演唱会文化消费主动去选择 " 自己想成为谁 ",从抢票前的摩拳擦掌,到亲手制作应援物、准备自己的互动环节,再到演唱会时的振臂高呼。

每一个环节都在强化着一种集体的归属感,不愿意接受上班时的高要求,不愿意面对考学时的高压力,就希望在演唱会中获得人生孤独旅程的归属感。

演唱会上,同为陌生人的大家因为喜欢同一个歌手而肩并肩站着,共享节奏与情绪。

这种短暂而强烈的情感共同体,在日益碎片化、孤独化的社会关系中显得尤为珍贵。

" 那天晚上,我旁边的女孩哭得妆都花了,我们并不认识,却共享了同一包纸巾。"21 岁的大学生小琳描述她在演唱会上的经历," 那种感觉就像 ... 我们是一个临时家庭。"

但有趣的是,这种 " 反绩效 " 抗议宣言的行为好像是用更高的绩效才能实现

从抢票时要求极快的手速以及网络响应,对自己喜欢的歌手的生平要做到了如指掌。

他们更加能够接受对粉圈文化的按时打卡、制作大量的手工物料,现场应援精准掌握音乐节奏与特点动作。

这一矛盾深刻揭示了年轻人们不断试图逃离绩效逻辑下的生活模式,但又不得不抓住绩效社会所塑造的娱乐爱好,为他们提供的逃离机会。

2情感价值下的经济账

演唱会基础,演唱会下的年轻人们就不基础。

出游用团购、吃饭用拼好饭、高成本用品直接租,各大音乐 app 的会员是充不了一点的。

但是!1399 元的明星演唱会,一个字," 买 "!

其实在当代的年轻人消费图谱中,演唱会早就从单纯的文娱活动演变成了高仪式感的 " 为爱发电消费 "。

这笔经济账背后是一场理性和感性交织、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的价值交换。

在我们探寻 < 演唱会 > 背后的消费发现,这场情感支付的不仅仅是‘门票’。

艾媒网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观看演唱会的预算集中在1000-3000 元之间,其次为 3001-5000 元

其中,25 岁及以下受众预算为 1001-3000 元的占比达 65.0%。

01 核心消费:票务成本

演唱会门票分前段的 VIP/ 特权票、中段的中等位票、低段的边缘位置票。

以 9 月最近演唱会的大麦票价数据显示,最高的内场票大概在 1380-1680 元,中段的票价基本稳定在 480-680 元,最便宜的价位都在 380 元以上。

并且,这些粉丝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售票平台规则,甚至付费去使用代抢服务或者去购买 " 加速包 ",平均一次抢票价位是 100-300 元,按照抢票位置以及明星火爆程度价格还会有所上涨。

图片来源:大麦 app 购票界面、闲鱼代抢票

02 衍生消费:仪式感的配套投入

为了不断完成自己粉丝身份的不断完整,单有一张门票是远远不够的。

应援物的制作购买

当一些粉丝购买自己独特的应援物料来参与现场的互动,一些特定的手工制作品比如亚克力板、手工手机壳、钥匙链等,都需要 10-200 元不等,他们将这样的 " 道具 " 作为粉丝文化资产的实体化体现。

" 演唱会 " 妆容穿搭

精心准备与偶像相关的配色服装、妆容,不仅仅为了拍照出片,更是想要留下这来之不易的相聚,这部分就会产生新的消费支出。

跨城旅行住宿

对于不是本地的演唱会时,就会有额外的交通、酒店、餐饮的一大笔开支。

一般跨城看演唱会平均一个人在该地呆的时间是 72 小时,所以从而就实现了 3 小时带动 72 小时得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

这样的跨城追星行为,不仅体现了粉丝对偶像的情感投入程度,更催生了一条完整的跨地域文化消费链条。

它既是个体情感的表达,也是当代青年文化消费深度与广度的生动体现。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 | 2023-2024 年中国演唱会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 data.iimedia.cn )

演唱会的魔力或许恰恰在于它的临时性。

年轻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清楚,人生路上没有一个环节是没有永久的乌托邦。

但他们依然愿意为之付费,因为在那一刻数万人的合唱中,他们不仅听到了偶像的歌声,更听到了彼此的存在证明:" 我在这里,我不是孤独的,我是鲜活的爱着。"

而这,正是那些高昂门票背后,真正无价的部分。

参考资料:

1. 【后浪研究所】 2025 年轻人演唱会报告

2. 艾媒咨询 | 2023-2024 年中国演唱会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3. 道略现场音乐—— 2025 年 7 月中国演唱会报告(上):大型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 15.7%,票房超 30 亿元,市场热度与观众参与度持续走高|道略现场音乐

4. 【国投证券】 浩洋股份(300833):演唱会行业保持高景气,下游龙头持续扩张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kpi 歌手 失业率 90后 考研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