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我看到两个你了,是不是我有特异功能?"8 岁男孩小林 ( 化名 ) 的一句话,引起了孩子母亲的警觉。小林妈妈最近留意到孩子经常在阳光下闭着一只眼,加上 " 两个妈妈 " 的话,妈妈下意识察觉到了问题,于是带小林前往顺德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确诊:不止是近视,更是间歇性外斜视
在顺德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病科主任刘巧萍对小林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最终确诊为屈光不正合并间歇性外斜视,检查数据显示,小林右眼近视 50 度,左眼近视 175 度。
刘巧萍主任解释," 小林所说的‘看到两个妈妈’,其实是典型的复视症状,即视物重影,这与他的斜视问题直接相关。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的斜视类型,其特点是斜视并非持续存在,往往在疲劳、注意力分散或强光刺激时才更明显,像在白天强光下闭着一只眼睛,这种情况很常见,但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我上课有时候看黑板、写作业久了眼睛又酸又累,有时候还会头晕。" 小林说,小林妈妈也表示小林走路判断台阶高度、拿东西估算距离都要比别人慢半拍 。
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刘巧萍主任判断其斜视度较小,暂时无需手术,制定了 " 配镜矫正 + 视功能训练 " 的治疗方案:通过配镜矫正近视,为双眼提供清晰的视觉信号,同时开展视功能训练,增强眼位控制能力、扩大融合范围、提升立体视功能。
20 次视觉训练显成效,视力与眼位双改善
按照治疗方案,小林在妈妈的陪伴下在医院坚持了 20 次视功能训练。在最近一次复查结果令人欣喜:角膜映光检查显示眼位正位,右眼近视度数稳定在 50 度,左眼近视度数降至 125 度,重影症状明显减轻。
看到孩子的眼睛视觉逐渐恢复正常,小林妈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如今,小林无论是阅读课本、眺望远处风景,还是参与课堂互动、户外游戏,都更自在清晰,生活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做事也变得更加自信。
医生提醒:斜视治疗,把握关键期是核心
刘巧萍主任特别强调,家长务必重视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早期干预,如果不及时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可能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不仅影响外观,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更会损害双眼视觉功能,尤其是立体视。缺乏立体视的孩子在上下楼梯、判断物体距离、精细阅读等日常活动中会受影响,成年后像驾驶、外科手术等需要良好立体视的职业也会受到限制。
一旦发现孩子患有斜视,及时治疗是关键。目前,斜视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配镜矫正、视功能训练、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孩子的病情而定。
配镜矫正是针对伴有屈光不正的斜视患儿,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来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从而改善眼位。像小林就存在近视问题,配镜后可以为眼睛提供清晰的视觉信号,为后续的视功能训练打下基础。
视功能训练则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增强眼睛的调节能力、集合能力和眼球运动的协调性,改善双眼视功能。对于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功能训练可以帮助加强眼睛的控制能力,减少斜视出现的频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斜视。
3-6 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此时眼睛及视觉功能可塑性强,及时治疗可最大限度恢复双眼视功能,避免斜视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伤。顺德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刘巧萍提醒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眼部表现,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若发现孩子看东西时眼睛偏斜、频繁眯眼、歪头视物等异常,需立即前往专业眼科医院就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