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错刀 09-08
罗永浩“唠嗑”,为何成了B站的救命稻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唠闲嗑,真有意思

最近,全网都在看罗永浩唠闲嗑。

" 真还传 " 告一段落之后,罗永浩以 " 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 的 IP 重新开启新企划。

这档视频播客节目做了三期,罗永浩先后请来了车圈大咖李想、何小鹏以及脱口秀明星何广智。

加起来将近 10 个小时的节目里,罗永浩和嘉宾们贡献了不少 " 名场面 ",比如一向暴脾气的李想在谈及王兴时感动落泪,何小鹏第一次透露小鹏汽车是如何 " 刮骨疗毒 " 的内幕等等。

这些 " 名场面 " 为短视频领域贡献了无数切片素材,一时间遍布全网。

而节目首期在 24 小时之内斩获全网 2000 万播放,登顶 B 站热榜榜首,24 小时更是在全网达成 15 亿次曝光总量。

在罗永浩的数据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 " 熟面孔 " 目前开启了自己的博客频道,从 " 万物皆能捧 " 的于谦、" 普法先锋 " 罗翔到名嘴鲁豫,都在 B 站登上过视频播客栏目。

播客在中国已经不算是新鲜玩意了,喜马拉雅、小宇宙等纯语音平台已经运营多年,但播客始终没有像短视频一样真正爆火过。

如今,B 站、小红书等年轻人汇聚的平台,都把视频博客当作了一个新的增长点,比如 B 站就在上个月推出 " 视频播客出圈计划 ",从老罗、于谦到鲁豫,都受到了 B 站的大手笔的流量扶持。

视频播客这种 " 看俩人唠闲嗑 " 的模式,凭什么让这么多大佬和平台都在押注?

史上最贵唠嗑,价值 17 亿

说到视频播客,就不得不提到 " 全球最强播客主 ":美国名嘴乔 · 罗根。

罗根是美国著名的 " 斜杠中年 ",讲过脱口秀、解说过 UFC,而从 2009 年开播的《乔罗根体验秀》可谓是真正让他登上人生巅峰的作品。

这档视频播客节目说起来并不复杂,每一期,罗根都会请不同行业的大咖名嘴,从 UFC 格斗选手到大学教授,到亿万身家的企业家到政客,都能和他坐下来痛快聊上两三个小时。

2020 年,美国音频平台 Spotify 以 2 亿美金(折合人民币 17 亿)的天价签下了《乔罗根体验秀》(简称《罗根秀》)的独播权,震惊了全网。

不过在之后几年内发生的事情证明,这么一档看似 " 聊闲天 " 的节目,背后蕴藏的能量可远远不止 17 亿。

从数据上来看,《罗根秀》每期长达 2~3 小时,但是每个月都能有 1.9 亿的下载量,订阅人数更是高达 1 亿——相当于美国三分之一的人口。

这就意味着,每一位来做客的大佬,在《罗根秀》上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会造成十分可观的蝴蝶效应。

比如,世界首富马斯克在 2018 年登上《罗根秀》,他不但在节目中各种口出狂言,甚至还因为吸违禁品被美国网友痛骂。

结果就是特斯拉的股价在转天就跌了 6%,但马斯克 " 潇洒狂妄 " 的首富人设就此立了下来。

后来,马斯克在登上《罗根秀》时也大谈特谈了自己涉及的脑机接口、AI 大模型以及高速交通等方面的企划,每次张嘴,都能让自家公司的曝光率大幅提升。

时至今日,马斯克做客《罗根秀》的节目切片仍然是不少科技自媒体的主要素材来源,影响力已经难以用数据估量。

而《罗根秀》所辐射的范围,也早就超出了普通的体育、商业、科技领域。

2024 年美国大选之前,特朗普还特地登上《罗根秀》出镜,此举也被认为是他大选途中获得更高支持率的重要一步,也是《罗根秀》影响力最大的体现。

从内容角度来看,视频播客粗糙、随意、缺乏剪辑,但在不同领域的顶流放下架子肆意开麦的时候,这种随意模式却能给听众带来短视频时代最稀缺的内容属性:信任度和活人感。

现在罗永浩打造《十字路口》,其实就是要在中国复刻一个《罗根秀》。

不难发现,罗永浩和罗根除了都 " 姓罗 " 之外,其实有不少共通之处:

二人都经历丰富,个人形象毁誉参半,且都有足够的谈资和接话茬能力,能够和各行各业的顶尖大佬都唠上几句磕。

《十字路口》刚刚拉开序幕,罗永浩就请来了最炙手可热的两位车企大佬,也为节目定下了商业科技为主、娱乐为辅的基调。

尽管因为市场环境不同,《十字路口》可能永远没机会复刻《罗根秀》在美国的空前影响力,但对于一片蓝海市场来说,现在开始尝试,永远不会晚。

老戏新唱,藏了两座金矿

播客这两个字可能仍然小众,但类似的节目模式早就不新鲜了。

从开车时的车载电台,到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其实都是 " 唠嗑为主 " 的语言类节目。

但在如今这个任何项目都能用新思路 " 重做一遍 " 的时代,视频播客这种模式自然也值得用如今的思路再做一遍。

对于视频播客的主持人和嘉宾来说,做视频播客有一个极大的作用:丰满人设、营造反差。

不难发现,目前大火的视频播客,基本都是之前各行业大咖 " 跨界 " 的作品,毕竟唠嗑并不是什么专业技能,但人总有表达的需求。

当一个 " 刻板印象 " 的身份,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受众面前肆意表达的时候,反差感一下就来了。

于谦的播客《多新鲜呐》的最新一期中,做客嘉宾是小品皇后蔡明,尽管二人私交甚好,但是在 B 站这样一个年轻人扎堆的平台聊二次元和年轻文化,确实能带来不少惊喜。

比如,不少观众也是看了播客之后才知道,蔡明曾经在 B 站的节目中担任过选角导师,而于谦私下里也会看自己的不少鬼畜视频。

二人的人设一下从过去的 " 刻板印象 " 里活了过来,相当于获得了生涯第二春的机会。

对于罗永浩来说,过去几年里他一直都是以 " 带货主播 " 的形象示人,未免过于功利,缺乏格调。

而通过罗永浩跟李想、何小鹏的两期节目,人们才记起来罗永浩本身也是从互联网创业时代摸爬滚打过来的老兵,有丰富的产品打造和创业经历,对前沿技术同样也有所涉猎。

从 " 带货主播小罗 " 到 " 幕后大佬罗总 ",罗永浩的形象重新丰满,也为他日后的业务拓展版图打下基础。

对于平台来说,动辄三四个小时的视频播客则是难得的超级素材库。

和音频平台不同,视频播客的镜头虽然不经设计,镜头单一,但聊胜于无,如果主持人和嘉宾配合默契、状态放松的话,肢体语言和表情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传播素材。

比如在《十字路口》第一期中,李想在谈及王兴曾经在危难期间给理想注资时,罕见地红了眼眶。

李想这一哭,不仅让更多人知道了理想发展途中的种种过往,也为短视频平台贡献了不少 " 李想泪洒当场 " 的爆款切片。

相比于电视节目中的导演安排、过度剪辑,视频播客中的真情流露,明显是更有吸引力的内容传达形式。

而内容分散的一期播客,同样也是视频平台拓展内容版图的好办法。

罗永浩在和脱口秀演员何广智录制的第三期《十字路口》中,二人聊天的话题覆盖面堪称十分广,从脱口秀的幕后趣事,聊到何广智的买车计划。

对于平台来说,越来越广泛的内容涉猎,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机会,而这种在闲聊过程中 " 不经意 " 的植入,对于广告主来说也有很好的转化效果。

在 2020 年后获得了以《罗根秀》为首的一大批视频播客的播放权后,美国平台 Spotify 的广告业务就开启了狂飙模式。

今年,Spotify 的视频广告库存预计会贡献超 10 亿美元收入,直接拥有了可以叫板 YouTube 的能力。

用户需求,能让视频播客重新走上台面,而从业者需求,才真正能让视频播客走上正轨。

B 站的新 " 救命稻草 ",成败在此一举

2025 年又被称为 " 视频播客元年 ",倒不是因为视频播客终于开始火了,而是这一内容形式开始受到主流平台的关注。

比如,小红书推出 " 随时随地视频播客 " 活动,鼓励腰部网红们尝试类似内容;刚被腾讯音乐收购的喜马拉雅也推出了《行走的思考》栏目,押注更有深度、更高质量的视频播客内容。

而在这当中,对视频播客押注最大、给予期望最高的则是视频网站 Bilibili。

如果说罗永浩希望通过《十字路口》成为中国的罗根秀,那大力支持视频播客主的 B 站,则想利用视频播客成就自己一直以来的野心:成为中国的 YouTube。

转型,一直都是 B 站过去十年内的关键词之一。

众所周知,B 站靠日本动漫为主的亚文化内容发家,一直以来都处于 " 小众狂欢 " 的状态,而对于一个想要做强做大的长视频平台来说,想要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拓宽内容边界是必须项。

在过去的几年中,B 站尝试了转型短视频、押注游戏领域、进军电视节目等诸多方法,虽然营收有所增长,但亏损却始终存在。

2025 年第二季度,B 站的广告收入达到了 24.5 亿元,尽管相比过去有着显著增长,但和 YouTube 同期 98 亿美元的广告收入来说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更让 B 站焦虑的是,B 站的用户增长似乎已经陷入了瓶颈期,目前的日活用户增长率仅仅 7%。

对于如今的 B 站来说,相比于拉新,更重要的是提升手中 3.63 亿月活用户的利用率。

从这个角度来看,视频播客不仅仅是 B 站的一次跟风,而是逆天改命的最后 " 救命稻草 "。

当短视频抢占了用户的碎片时间和手机屏幕后,B 站发现了另一块新蛋糕:电视端。

数据显示,B 站的电视端应用月活已经将近 1 亿台,在智能电视领域的渗透率高达 85%。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家宅着的时候打开电视,播放一些可以持续关注,但却不用花太多注意力在上面的内容载体。

而以 " 闲聊 " 为主的视频播客,自然就成了此类内容的最佳载体。

视频播客不需要时刻盯着,也不需要太在意画面变化,而轻松随意、话题覆盖面较广的内容模式,也更容易让用户接受。

从数据来看,视频播客的疗效已经初现成果。

2025 年第一季度,B 站的日均用户使用时长已经长达 108 分钟,而其中视频播客消费时长更是暴增 270%,影响用户 4000 万人次。

而这只是 B 站在视频播客领域的初试水,随着罗永浩、鲁豫和于谦等名人加入其中,视频播客在 B 站生态中的占比只会越来越重要。

在对视频播客寄予厚望之余,这也是 B 站一场 " 输不起 " 的战斗。

如果视频播客的影响力不及预期,那 B 站势必会回到过去对动漫 IP 和游戏的依赖状态中,不仅和 YouTube 的差距会逐渐拉大,也会因为过多商业化失去用户黏性。

到时候的 B 站,可能会面临新用户和资本不买账,老用户寒心的双重尴尬。

至于 B 站会成为 " 中国 YouTube" 还是 " 视频版的天涯论坛 ",成败可能在此一举。

对于已经在牌桌上的 B 站来说,商业化永远不是原罪,没有规模化的 " 叫好 " 才是平台最大的短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罗永浩 b站 李想 美国 何小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