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 09-08
联想三高管IFA2025深度对话:AI如何重构PC形态与全球化品牌矩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智东西 ( 公众号 :zhidxcom )

文|国仁

在今年的德国柏林 IFA2025 消费电子展期间,我和少数国内媒体在联想新品发布环节结束后,深入对话了联想三位相关产品业务负责人。

三位分别是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商用产品中心及全球中小企业业务总经理于海、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 IDG 消费电脑事业部总经理欧阳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创新中心总经理贾朝晖。

对话中,我们试图揭开联想此次 " 创新新品阵容 " 背后的技术逻辑与战略考量。

前面我也提到,联想此次发布的升降旋转笔记本底座、多屏联动方案、AR 游戏眼镜等产品,均跳出了传统 PC 形态框架。贾朝晖直言:"AI 打破了所有边界 " ——从人机交互的自然语言化,到计算方式的异构革命,再到软件形态的智能体驱动,联想正在用 " 软硬结合 " 重构硬件定义。而于海透露的 "AIPC+ 机械底座 = 桌面机器人 " 构想,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PC 的形态创新已延伸至具身智能领域。

在全球化布局上,欧阳峻详解了联想 " 多品牌协同 " 策略:ThinkPad 坚守商用高端,Legion 与 Yoga 覆盖游戏与创意人群,Medion、NEC 等区域品牌强化本土渗透。

三位高管反复强调的核心词是用户场景。无论是屏幕形态的颠覆(如竖屏适配短视频)、企业服务的 AI 化改造,还是消费端 " 创作 - 学习 - 游戏 " 三大场景的解决方案,联想的技术创新始终围绕 " 需求驱动 " 展开。

自左向右依次为于海、欧阳峻、贾朝晖

一、创新产品品类、数量加速上行背后有何诀窍?

我首先向三位抛出了这个问题," 今年联想的新品不仅数量多,且创新点的实用性显著提升,背后有哪些关键因素?" 面对智东西的提问,三位高管的回答揭示了联想创新的系统性支撑。

首先是研发体系的 " 三层架构 ",于海指出,联想的创新源于 " 吃着碗里的(现有产品)、看着锅里的(在研项目)、惦记着地里的(前瞻技术)" 的三层研发体系。公司每年投入巨额研发费用,近两年研发人员规模翻倍至近 2 万人,其中软件开发占比过半。

这种布局既保障了产品迭代速度(如 "N+4 代 " 预研),又通过创投前沿科技公司(如投资莫界科技)获取颠覆性技术。

其次是通过 AI 打破硬件边界,贾朝晖成,AI 技术正彻底重构了产品设计逻辑。例如,传统 PC 需依赖键盘鼠标,而 AI 驱动的自然语言交互让 " 无键盘 PC" 成为可能。多屏联动技术(如 PC 调用手机屏幕作为 AI 助手面板)和升降旋转笔记本的机械结构设计,均源于 AI 对交互方式的革新。

再有一个是用户场景驱动的 " 软硬结合 ",欧阳峻补充,联想通过 Creator Zone(创作)、Learning Zone(学习)、Legion 游戏生态等场景化方案,将硬件创新与软件服务深度绑定。例如,AI 可自动生成游戏高光片段或个性化学习路径,使硬件价值从 " 工具 " 升级为 " 伙伴 "。

二、技术革命:AI 如何重塑 PC 形态与交互逻辑?

具体提到人机交互的三大颠覆,贾朝晖指出 AI 将引发三重革命:

一是交互自然化:传感器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取代键盘输入,用户通过对话驱动设备。二是计算异构化:X-Engine 架构动态分配 CPU/GPU 资源,支撑新型交互的算力需求。三是软件智能体化:单一应用进化为智能体服务,如联想内部已部署的销售分析智能体可自动生成决策建议。

有记者问,很多创新都是在围绕屏幕展开,背后有何逻辑?贾朝晖称屏幕形态的核心是场景适配,联想不再拘泥于横竖屏固定形态,而是根据内容类型动态调整。例如竖屏适配短视频创作,多屏联动实现跨设备协作。贾朝晖透露,未来甚至可能推出 " 折叠幅度极大 " 的混合形态设备,模糊手机、平板与 PC 的界限。

为何能从 AIPC 到 " 桌面机器人 "?于海揭秘了升降旋转笔记本的深层逻辑:通过机械底座赋予 PC 移动能力,探索安防巡逻、宠物互动等场景。其 AI 视觉追踪算法基于大模型,精度较传统方案提升显著。联想正与扫地机器人厂商探讨协作,推动 PC 向 " 具身智能 " 演进。

三、全球化战略:多品牌协同与生态平衡术

有媒体问联想现在子品牌太多了,背后是啥逻辑呢?

欧阳峻详解了联想的品牌策略:

ThinkPad 坚守商用高端,Legion 与 Yoga 覆盖游戏与创意人群;通过收购 Medion(德国)、NEC(日本)等区域品牌强化本土渗透,例如 Medion 让联想在德国被视为 " 邻居品牌 " 而非外来者。各品牌设计差异明显,避免用户混淆。

提到区域化 AI 服务的平衡,于海称,联想在中国推 " 天禧 " 智能体,海外则布局 AI Now、Creator Zone 等功能,模型选择与数据治理符合当地政策。例如欧洲市场强调隐私,AIPC 通过硬件加密芯片与混合计算架构(本地 + 云)满足合规需求。

结语:

这场访谈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务实,直面产品创新点展开。也让我们得出联想 AI 战略的深层逻辑:在技术上打破边界,在落地时恪守场景。

贾朝晖的 " 三层研发体系 "、于海的 " 机械底座探索 "、欧阳峻的 " 多品牌协同 ",共同勾勒出联想从硬件巨头向生态服务商转型的路径。正如于海所言:" 用户要的不是眼镜或戒指,而是背后的服务价值。"

面对 " 是否焦虑被颠覆 " 的提问,三位高管的回答高度一致:联想在技术研究上激进(如 2015 年布局 VR),产品化则审慎——只有当重量、续航、显示等指标达到用户平衡点时才会推向市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联想 ai 于海 全球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