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永定河流域公司了解到,日前,水利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 17 条母亲河复苏行动典型案例,永定河成功入选。永定河的治理经验被认为是贯彻 "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 治水思路的重要实践,为加快推进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作为滋养文明的 " 母亲河 ",永定河孕育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群落。其发源于山西忻州市宁武县管涔山麓,是京津冀晋蒙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廊道。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受人口增长和用水增加影响,永定河生态平衡被逐步打破," 母亲河 " 陷入枯竭困境。2016 年起,国家出台《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等政策,组建永定河流域治理投资平台公司,推动京津冀晋四地 " 一体化、协同化、市场化 " 开展流域治理。
近年来,通过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北运河与永定河连通工程、万家寨引黄总干线扩机工程等重点项目,永定河补水通道不断完善,形成 " 四水统筹、五库联调 " 模式,解决了 " 水源 " 难题。2017 年至 2024 年,各类水源累计向永定河生态补水 48 亿立方米,相当于 340 个西湖的水量。2021 年,永定河实现 26 年来首次全线通水,2023 年以来连续两年保持全年全线有水,2024 年实现全线流动 261 天,流动天数、输水率均创历史新高。全线流动时间还在逐年提前,2025 年较 2024 年提前 4 天,较 2021 年提前 6 个多月。
流域生态持续改善:到 2024 年年底,河道防护林面积由治理前的 0.24 万公顷增至 3.5 万公顷,流域森林覆盖率由 2014 年的 20.8% 提高到 2024 年的 29.8%,Ⅲ类及以上水质河长占比由 2014 年的 34% 提高到 2024 年的 93.7%,劣Ⅴ类水质河长基本消除。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带来了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显著提高,崖沙燕、白头鹤、黑鹳、娃娃鱼、中华多刺鱼、瓦氏雅罗鱼等珍稀鸟类、鱼类重现身影,流域浮游植物由 86 种增至 568 种,浮游动物由 23 种增至 281 种,底栖动物由 98 种增至 295 种,鱼类由 37 种增至 51 种,鸟类由 343 种增至 370 种。(记者 苏晓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