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梅梅 来源 | IT 桔子
图片|公众号 AI 生成
作为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创新力的 " 晴雨表 ",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估值是显著参考指标之一,并于国家层面得到了肯定。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纳入国家部署。
IT 桔子基于十年来独角兽的数据积累,并长期跟踪独角兽动态、发布相关报告,这次带来的是《2024-2025 中国城市独角兽报告之上海》——这里有关于上海 86 家独角兽企业(截至 2025 年 7 月)的全景洞察,藏着这座城市的产业雄心与增长密码。
想摸清上海新经济的 " 家底 " 与未来方向?
以下 3 个核心要点带你快速读懂:
一、86 家独角兽撑起 " 硬科技 + 新消费 " 双引擎,长三角核心地位无可替代
上海以 86 家独角兽稳居全国第二,占长三角(176 家)近半份额,相当于每 2 家长三角独角兽就有 1 家扎根上海。这些企业绝非 " 散兵游勇 ":
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有 20 家,与先进制造的 19 家独角兽企业共同构成绝对主力,比如滴滴自动驾驶(估值 80 亿美元)、紫光展锐(113.85 亿美元,半导体龙头)等硬科技企业,撑起上海独角兽的门面。
而小红书(260 亿美元,社交)、米哈游(246.15 亿美元,游戏)则凭借超强用户粘性,成为新消费文娱领域的 " 估值天花板 "。
硬科技打底、新消费破圈的格局,正是上海新经济的独特气质。
二、浦东 " 一家独大 ",四大梯队勾勒区域创新版图
上海独角兽的区域分布,堪称城市产业资源的 " 浓缩地图 ":
浦东新区以 29 家独角兽企业,占比 34% 的数据断层领跑,中芯南方、智己汽车等企业扎堆,张江高科的政策红利与临港新片区的产业集群,让这里成为高成长硬科技企业的 " 摇篮 ";
徐汇(AI)、闵行(交通物流)、杨浦(新能源)、静安(医疗零售)组成第二梯队,各区有 7-8 家独角兽企业,依托高校资源(如徐汇上海交大、杨浦复旦)与产业基础形成差异化优势;
而黄浦因核心商务区空间有限、金山等远郊区产业基础薄弱,独角兽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这种 " 梯队差异 ",也折射出上海各区创新资源的分配逻辑。
三、政策 " 全周期护航 ",从 " 培育 " 到 " 上市 " 一路开挂
上海对独角兽的支持,早已不是 " 单点补贴 ",而是一套覆盖全生命周期的 " 组合拳 ":
2025 年近期上海发布的 "4321 金字塔式 " 培育体系,明确 2027 年要培育 100 家独角兽企业;对于初次入选上榜的上海瞪羚、独角兽企业分别给予最高 100 万元、200 万元奖励。
2024 年上海升级的 " 服务菜单 2.0",把股权融资、海关认证、子女入学等 220 项服务搬进 " 一网通办 ",实现 " 一键兑付 "。
更关键的是,针对独角兽企业有价值跃迁行动,政府提供加强上市辅导、提供直接投资支持等。
上海本身家底厚,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再加上这种 " 给钱、给资源、给通道 " 的支持力度,让上海成为独角兽成长的 " 沃土 " —— 2024-2025 年上半年,这里新增 14 家独角兽,垣信卫星(低轨卫星)、傅利叶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企业纷纷上榜。
除了这些,我们还统计了:
哪些上海独角兽企业是有特殊背景的?
上海独角兽背后的资本都有谁?
迁入上海,以及从上海迁出的独角兽?
……
顺便再奉上一个脑图,大家可快速一饱眼福。
更多具体信息,请参见报告原文。
⬇️ 立即获取报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