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情深,师恩永铭。
今天是第 41 个教师节,
让我们走进龙江作家们的文学世界,
摘取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 " 师生情 ",
串联起我们对恩师共同的怀念与敬意!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黑龙江文学馆馆藏生活书店 1945 年版
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作,赶快作。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都摆起来了,果戈里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鲁迅先生的身体不大好,容易伤风,伤风之后,照常要陪客人,回信,校稿子。所以伤风之后总要拖下去一个月或半个月的。
吴宝三《我的恩师严家炎先生》
严家炎先生名如其人、文如其人,无论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一向严谨缜密,在文学研究领域里,被称为 " 严上加严 ",向来一丝不苟。
梁晓声《追思李国文老师》
我心目中的国文老师,他身上有米里哀主教那种仁者的某些方面,不唯其仁,思想也有共同之点;他身上有蔡元培、胡适那种可敬师长的某些方面,一向以提携年轻人与时俱进为悦事;他身上有鲁迅的某些方面,都并不体现在与人的关系,而体现于杂文;他身上还有竹林七贤们的某些方面,乃是文坛一位真的将名利参透的清醒长者。
张抗抗《文学讲习所琐忆》
还有艾青、萧军、茹志鹃、秦兆阳、严文井、曹禺老师,都给我们上过课。艾青老师一开口就幽了一默,说青年诗人请他看现代诗,让他指导,他说我连看都看不懂,怎么指导?秦兆阳先生大谈神性与人性,令我们十分入迷。曹禺先生是戏剧家,语言能力自然强,谈笑风生略带夸张,那堂课笑声朗朗,有剧场的效果。
迟子建《遥远的祝福》
印象中的童庆炳老师总是衣着洁净,恍惚记得夏季时他穿白衬衣的时候多。白衬衣穿得好了,就像雨后晴空中的白云一样悦人眼目;而穿得不得体时,则觉得就像初春泥泞中的残雪一样让人看不得。印象中的童庆炳老师面目白净,脸上棱角分明,穿白衬衣自然属于上好之列。一位老师,他的衣着的得体很能博得学生的信任。除却衣着,便是童老师的认真学风了。记得他讲课是一丝不苟的,他讲的创作美学总是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更多的时候是结合学生的作品来谈),从而避免了把理论讲得枯燥、晦涩的弊病。虽然现在我回忆不起童庆炳老师每节课所讲的具体内容,但我想课上所受的启迪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注入了我们这些学生的作品之中。就像一个人成长必须摄取多种营养,你既吃山珍海味,也吃五谷杂粮、瓜果梨桃。老师的课,对我们而言就是这其中的一种。缺了它你不至于失衡,但汲取了它的营养你会变得更为丰富。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申志远 于秋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