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平台算法构建的信息茧房,不断强化着 " 内服保养 " 的必要性,将健康焦虑转化为具体的购物需求。综艺是另一个种草平台,用明星们真实发生的处境,把养生变成了可讨论、模仿的社交货币。
■那英去花少带了更年期的药
那英在《花少 7》里贡献了两个极具社会学观察意义的热搜。
一个是正片开播前的 # 那英去花少带了更年期的药 #。
她在开箱 vlog 里,说她的必带清单里有适合更年期女性吃的保健品。她的工作人员都惊呆了,哆嗦着问了嘴:这是能说的吗?
" 这有啥不能说的,更年期得吃啊。" 那英回答,语气像说天冷要加衣一样理所当然。
印象中,这大约是第一次有女明星,而且是一线大咖,大喇喇在镜头前提起自己进入了更年期。
更年期不是秘密,也不是丑闻,却被默认为是一种缺陷,一种需要隐藏的衰老信号。那英这句 " 这有啥不能说的 ",像一场社会观念的小型爆破。炸开的是陈旧禁忌,露出的是正在崛起的、真实而庞大的健康消费市场。
根据 CBNData 消费大数据,女性健康消费市场连续三年增速超过 25%,定制维生素、益生菌、功能零食这些 " 新晋顶流 ",销量蹭蹭往上蹿,市场表现正在全面赶超美妆产品。
正在面对更年期调整的中年女性,在健康管理领域,有需求,也有购买力,她们要什么,什么就会是一片蓝海。
那英装保健品这段情节,本身不是在带货,节目给药瓶打了码,我们并不能知道她吃的是什么,这只是姐的日常生活而已。
节目组原封不动保留这段,不光强化了那姐的耿直人设,更暗戳戳致敬了今年的最大金主京东健康。
它家露脸的方式不怎么 " 硬 "。
除了片头片尾和旁白里常规提一嘴,最有意思的是右下角偶尔冒出来的角标。
姐姐们闹肚子、吃药、谈养生的时候,角标会翻过去,露出一句广告语 " 买滋补保健品上京东 "。与内容产生了一定的情境联动,减轻了植入广告的打断感。
那英贡献的另一个经典热搜:# 剧本能写肠胃炎呢 #。
这句是在最新一期的陪看策划里出现的,为了澄清节目没有剧本,一切都是自然发生。
花少团刚落地第一站马达加斯加的时候,导演设计了一个广告植入小剧场。
在机场分发健康护理包,包里装的都是营养补剂,按照嘉宾的不同年龄,分配不同功能的保健品。
导演说,要和京东健康一起,把花少 7 打造成最强铁皮团。
本意是为了贴金主的宣传理念,结果演出了相反效果,充满黑色幽默意味。
" 铁皮团宣言 " 没过多久,陈数嗓子发炎,那英肠胃炎,严重到要随行医生陪同去当地医院,看病开药的程度。
回到民宿,床上的靠枕,还印着京东健康 logo,床头柜上摆着复合维生素和磷虾油,旁边又是几个大字:买滋补保健品上京东。
(结合实际剧情看)此时出现的滋补保健品不保健康,正因为不够健康,才需要营养补剂来安慰身心。这可能也是功能健康赛道大爆发的根本原因。
■病痛抹平了阶级差异
两个热搜,横跨《花少 7》第一站旅行的开头和结尾,也悄悄画出了京东健康这次植入的 " 小心机 "。也许它压根没想直接卖货,而是拼命给观众种草场景,推广认知。
你不用记住具体的品牌名字,而是吸收一种观念:我好像确实需要。
马思纯在正片里第一个出圈的场景,就是吃保健品的时候。
落地马达加斯加民宿,一口气吞下好几种营养补剂,跟旁边人自嘲:" 看我塞了一嘴的药。"
她问看热闹的小妹张雅琪,平时吃不吃保健品。张雅琪比马思纯小 9 岁,20 来岁,并没有养生焦虑。她回答说只是吃过益生菌和褪黑素,但也坚持不下去。
马思纯点点头:还是年轻啊。
她说她原先也对这些不感兴趣,到了某个年龄,自动解锁了养生模式。小妹让她推荐补剂,马思纯想了想,说至少要吃维生素,专门帮助舒缓情绪。
这季花少的养生浓度远超以往。
不光那英在装箱 Vlog 里高举 " 更年期吃的药 ",陈数、马思纯都在镜头前分享了自己的养生理念和必备保健品。
这些镜头被完整保留,只是药瓶都打了码,规避了单一品牌露出,却又不断向观众灌输健康管理观念。
前 6 季《花少》,都有女明星途中生病。
刘涛腰伤复发,疼到走不动路,郑佩佩陪她在欧洲当地找了间中医诊所做推拿。
宁静录制前,就自曝有支气管炎,还提出要自带医生随行。
秦岚直接带着劈叉的声带上节目。
辛芷蕾和秦海璐都闹了肚子,导致团队临时更改了行程。
迪丽热巴出发当天发高烧,带去的感冒冲剂派上了用场——胡先煦也得喝。
团员们一个接一个感冒、闹肚子,花少 5 脆皮团称号,就此享誉互联网。
明星们靠表演周游世界、吃吃喝喝,日入 208,每每想到这里,就很难把现实生活里的人际关系,代入进旅行综艺里。他们闹矛还是打团魂,都跟普通人离了十万八千里。
唯独身体出毛病的时候,才能恢复一点活人味。
病痛抹平了阶层差异。
腰疼就会迈不开腿,腹泻就得跑厕所,发烧难免脸色发白,嗓子沙哑。
生理反应不服从剧本安排,也没法配合人设表演。弹幕此刻飘过的 " 哈哈哈哈 " 和 " 心疼 ",成了最朴素的共情——不分收入、背景,人类对疼痛的认知,终究是相通的。
生病受伤都是突发状况,剧本设计不出来,却意外给节目组打下了一个绝佳广告坑位。
这个节目的高强度,注定明星们会铁皮变脆皮,脆皮变碎渣。
观众最共情的地方,也就成了最能被种草的位置——健康养生产品。
当镜头扫过那些被打码却心照不宣的药瓶,一种 " 边看边买 " 的消费链路已悄然完成闭环。
你未必记得住具体牌子,但你记住了 " 旅行辛苦容易垮 "" 情绪不好要补维 B"" 年龄到了得养生 "。
这些认知,最终会在你需要的那一刻,化作一次精准的平台搜索——而那个早已埋伏好的、冠名了整个旅程的电商平台,正等在搜索条的尽头。
■掌控健康,就是掌控自己
功能健康赛道迎来了一轮爆发式增长。
今年 6 月,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报告,直接预言:到 2025 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总体量要突破 20 万亿,差不多要占到我们国家 GDP 的十分之一以上,从 2020 到 2025 这几年,这行业每年平均增速要冲到 15%,跑得比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快。
新一届届年轻人是在信息爆炸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接受了 " 抗氧化 "" 抗糖化 "" 肠道菌群 " 等概念的洗礼。
他们不是在生病后才寻求解决,而是在 " 预感要生病 " 时就果断出手,保健品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变成了年轻人精致生活的入场券。他们是在为 " 确定的知识 " 买单,以求获得对自身健康的一种 " 掌控感 "。
小红书、抖音、B 站等内容平台,构成了新健康消费主义的 " 种草 " 主阵地。
这里既有 KOL 的体验分享,也有专业营养师、医生的知识科普(其中混杂着软性广告)。
内容平台算法构建的信息茧房,不断强化着 " 内服保养 " 的必要性,将健康焦虑转化为具体的购物需求。
综艺是另一个种草平台,用明星们真实发生的处境,把养生变成了可讨论、模仿的社交货币。
京东健康发布了一组战报,说先导片上线一周后,各大品类的销量都在猛增。
最好的营销,不需要说产品多厉害,只需要轻描淡写地问一句:" 你是不是也和马思纯一样,想改善焦虑情绪?" 然后递给你一粒维生素 D,还是在综艺里打码那种。
监制 / 费加罗夫人
微博 / @费加罗夫人
部分素材来源 / 网络
戳戳" 阅读原文 "来微博找夫人玩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