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资讯网 09-11
产业共建视角下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以津村高酸甘草种植技术专利为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专利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向来被众多市场主体视为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其商业价值与战略意义不言而喻。然而,汉方药企业株式会社津村却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路径选择:将一项历经十年研发、并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授权的高酸甘草种植技术专利,以无偿形式向中国相关企业开放使用。这一举措,引发了行业对于专利在中药材领域 " 保护与共享 " 边界的进一步讨论,也为技术成果如何服务于产业整体发展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回溯至 2001 年,彼时甘草产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野生甘草资源因长期过度采挖导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人工种植则因品种杂糅、管理粗放,难以为中医药产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在这一背景下,津村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围绕高酸甘草种植展开技术攻关。从筛选纯种乌拉尔甘草的良种选育,到调控土壤水肥的环境适配,再到优化田间管理,在十年间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甘草种植技术体系。该技术成果不仅显著提升甘草有效成分含量,更推动种植模式从经验主导迈向技术主导,最终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并以开放形式供中国相关企业使用。

津村的这一共享举措在中医药领域相对少见,也并非是简单的技术馈赠。于种植端,相关企业能够卸下技术授权的成本负担,快速掌握标准化种植路径。曾经看天吃饭的经验式种植逐渐改进,统一技术标准让甘草的药效与品质稳定性大幅提升,减少了因技术偏差导致的损耗。于产业端,优质甘草的种植规模加速扩张,好原料稀缺的产业痛点得到缓解,下游药企的原料筛选成本降低,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产品质量标准化。于资源端,成熟的人工种植技术替代了对野生甘草的依赖,过度采挖的生态压力得以舒缓,形成产业需求—人工种植—资源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中药材行业仍受困于质量波动、资源保护、技术转化低效的当下,津村的这项专利实践,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其一,技术研发需 " 协同之力 "。该专利并非单一主体的成果,而是津村与国内科研机构、企业协同的产物——企业的产业化视野、科研机构的技术沉淀与种植端的实践经验形成合力,让技术攻坚更高效,成果落地更扎实。其二,专利价值可 " 多元重构 "。传统认知中,专利是商业收益的基础或技术壁垒的防护网,但这项专利却以共享方式,推动行业共同进步。尤其对中药材这类依赖资源、需集体突破的领域,这种非独占性应用,能避免技术垄断造成的行业发展失衡。其三,产业发展要 " 共生之道 "。专利共享并未让津村失去行业价值,反而成为推动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助力之一。这种利他与利己共生的模式,无疑为企业在中药材领域的技术发展与布局提供借鉴。

津村的高酸甘草种植技术专利实践,本质是技术供给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耦合。它印证了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需研发耐心,也需打破技术封闭的开放视野。当然,这种模式的复制并非一概而论,需结合药材特性、研发成本与企业战略综合考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技术如何赋能中医药行业提供了一个有温度的答案:专利的价值,从来不止于独占,更在于让技术红利惠及更多人,让产业在协同中走向更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专利 中国医药健康 中医药 知识产权 北京中医药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