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医院、大模型、手术机器人 ……越来越多的 " 黑科技 " 正走进广东卫生健康领域,为群众眼健康保驾护航。
9 月 10 日," 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 " 中山眼科中心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在广州举行。活动现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相关负责人和专家教授介绍了广东在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举措,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在眼病防治、智能医疗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发布会现场。
政策 " 组合拳 "
打通健康科技创新转化 " 快车道 "
为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落地见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近年围绕三大核心领域持续打出 " 组合拳 ",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发布会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邱亚洪介绍,在临床研究层面,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 " 临床研究规范管理 " 与 " 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 ",搭建 " 技术指导与服务支撑、监督、机构内部管理、人才培养 " 四大体系,全省备案临床研究项目近 5 万项,获批干(体)细胞临床研究项目 30 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邱亚洪。
在成果转化方面,广东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享受与科研机构同等的创新转化政策,该政策已纳入《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同时加强成果转化技术队伍建设,开展医药成果转移转化及医疗技术经理人培训,并探索开设 " 创新转化门诊 ",为科研人员提供全链条服务。
创新药械应用方面,广东取消了医疗机构药品配备总品种数限制,将 " 港澳药械通 " 实施范围扩大至大湾区 9 市 45 家医疗机构,累计引进 125 种港澳药械,惠及万余名患者。
00:27
科技 " 亮绝活 "
中山眼科中心构建眼科诊疗 " 新生态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发布会上披露多项突破性成果,以高科技赋能眼科高水平诊疗。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介绍,在新药研发上,中心成功研发全球首个可逆转白内障的眼药水;针对青光眼研发的新型新药打破国际垄断,疗效显著,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有望以更亲民价格服务患者。
林浩添。
为破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 " 老大难 " 问题,中山眼科中心构建起覆盖 " 筛查—诊断—转诊—管理 " 的眼病智能诊疗体系:5G 智能眼科巡诊车累计运营超 30 万公里,覆盖全国 29 个省级行政区 108 个城乡地区,服务超 22 万人次;升级后的第二代 " 慧眼移动医院 " 集成治疗终端,可提供激光治疗、干眼理疗等服务,实现 " 一站式 " 眼健康服务闭环。
此外,中山眼科中心自主研发的白内障人工智能云平台 30 秒内即可完成初诊,准确率超 97%;基于国产算力的 ChatZOC 眼科大模型数字医生,能快速采集患者体征与视力信息、准确判断病情,效率远超传统模式;婴幼儿视功能智能筛查技术入驻广东省卫健委小程序,覆盖多省市,服务超 1.6 万名婴幼儿。
更令人期待的是,中山眼科中心联合研发的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末端精度达 3 — 5 微米,已完成 61 例手术实验,即将开展首例远程视网膜手术。
眼科手术机器人。
发布会上,中山眼科中心还宣布与中国商飞、飞龙通航等签署 C909 眼科飞行医院合作协议,发起 " 眼科飞行医院志愿医院联盟 " 与 " 眼科飞行医院技术设备研发应用联盟 "。林浩添透露," 中国眼科飞行医院 " 计划今年底在新疆塔县实现首飞,为高原偏远地区群众提供高水平眼科诊疗服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