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2 日,大盘表现疲软,工业金属、尤其是铜相关概念股集体飙涨,截至发稿,电工合金(300697.SZ)涨 16.70%,盛达资源(000603.SZ)、北方铜业(000737.SZ)涨 10%,云南铜业(000878.SZ)、江西铜业(600362.SH)大涨。
港股方面,江西铜业股份(00358.HK)、中国有色矿业(01258.HK)、五矿资源(01208.HK)等均录得大涨。
期货市场亦出现联动,9 月 12 日,沪铜期货主力品种强势上涨,截至发稿,涨至 80880 元 / 吨。这无疑也带动了其他期货品种的上行,大宗商品可谓 " 涨声一片 "。
消息面,昨夜今晨,伴随着大致符合预期的美国 8 月 CPI 和展现就业降温的初请数据,美联储下周降息的所有障碍已基本扫清。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 FedWatch 工具显示,在周四的多组美国数据公布后,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目前认为本月降息 25 个基点的可能性为 92.7%,降息 50 个基点的可能性为 7.3%。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为美联储降息铺平了道路,特朗普心心念念的 " 降息梦 " 或成为现实。
不少机构认为,整体来看,美联储降息升温、全球流动性宽松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偏积极,这也驱动了铜价区间稳步上移。
从基本面来看,铜矿端产能释放缓慢,海外矿区扰动加剧供应压力,行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仍存。
需求方面,铜乃工业金属之首,从消费电子、汽车、房地产和 AI 数据中心,铜的应用无处不在。铜素有 " 铜博士 " 之称,其需求量一直是反映全球宏观经济的可靠指标。
短期看," 金九银十 " 即将到来,新能源与电力行业需求强劲,房地产及传统消费料缓慢复苏,这些都进一步支撑铜的下游需求。
长远来看,铜的需求仍持续增长。瑞士跨国商品贸易公司托克预测,到 2035 年,电动汽车、人工智能 ( AI ) 、电力基础设施和自动化热潮将推动至少 1000 万吨铜的额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 AI 技术飞速发展,关于 AI 数据中心是 " 吃电怪 ",很多投资者倒不意外,没成想 AI 数据中心还是 " 吞铜兽 "。
事实上,AI 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算力支撑,作为核心 " 心脏 ",数据中心的数量将快速增长,而铜被大量用于数据中心的电力传输(如电缆、连接器、母线),以及热交换器和水槽、接地与互联,以及管道和暖通空调系统。
摩根士丹利认为,AI 数据中心的铜需求或将从 2023 年的每年 20 万吨 -50 万吨增长至 2027 年的 50 万吨 -120 万吨,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26%。到 2027 年,AI 数据中心对铜的需求可能占到全球铜需求的 3.3%,相比之下,电动汽车的需求占比或仅为 5.2%。
必和必拓首席财务官曾表示,到 2050 年,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可能使全球铜需求每年增加 340 万吨。目前数据中心在铜需求中的占比不到 1%,到 2050 年占比将达到 6% 至 7%。
由于新能源、AI 等技术的发展,目前铜除了受宏观周期波动及货币政策的影响之外,也具备了不俗的成长性。此外,地缘局势动荡之下,各国政府加大国防支出,从子弹壳、喷气式战斗机到导弹系统等武器装备,也正需要大量铜。
有业内人士指出,铜价上行周期方兴未艾,多维度共振下或迎来长期价值重估。不少机构对此纷纷发表观点——
新湖期货表示,当前宏观数据强化了美联储下周开启降息的预期,铜价延续强势。中期来看,铜供需相对健康,铜矿供应持续紧缺,矿端干扰事件频发;海外炼厂已开启减产,国内炼厂也有望从 9 月份开启减产;铜需求端在电网投资高增长背景下韧性较强。基本面支撑叠加降息预期提振,预防式降息有助于后续美国经济和制造业改善,铜价易涨难跌。
民生证券认为,9 月美联储降息明确,铜金融属性向好,供给端矿端紧张依旧,冶炼厂减产在即,需求端供应链重构拉动海外需求,国内政策发力需求韧性强,价格中枢继续上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