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 6 月举行的支付宝内容开放日上,支付宝方面宣布," 未来将投入 10 亿现金、百亿流量加码扶持内容创作者,还将引入价值 1 亿的广告资源为创作者提供商业变现机会 "。随即支付宝 App 在底部 Tab 栏加入 " 视频 " 模块,再度加码内容化。
时隔一年后,近期支付宝又有了新的动作,其 App 首页功能区出现 " 支付宝短剧 " 入口。这也就意味着支付宝的短剧内容拥有了独立的入口,用户不再需要手动搜索关键词即可直达。
其实支付宝 " 盯上 " 短剧并不意外,毕竟后者如今算得上是消费级互联网最火的概念。根据《《2024 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 505 亿元,首次超过了电影票房收入,2025 年短剧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634.3 亿元,2027 年更是有望达到 856.5 亿元。
面对这块大蛋糕,支付宝显然不会无动于衷。更妙的是,由于诸如 " 爆款短剧编剧月入 10 万 "、" 咪蒙寒假收入过亿 "、" 夫妻做短剧每月进账 4 亿 " 这类故事层出不穷,使得短剧行业火速进入了内容供给溢出的状态,所以当下对于制片方而言,新平台就意味多了一个渠道。同时为了降低投流成本,片方往往也愿意多平台分发,因此他们对于支付宝做短剧这件事持欢迎态度。
为做好短剧,支付宝也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引入了一批头部短剧厂牌和经典剧集。例如目前在支付宝短剧 " 热播榜 " 第一的《星光不渡负心人》,就是 8 月 29 日同步在红果短剧和支付宝短剧上线。除此之外,继今年上半年短暂尝试过 IAP 付费解锁模式后,目前支付宝转向了 IAA 免费短剧模式。
从 IAP 变为 IAA,是因为支付宝作为一个非短剧应用,用户对于这类内容的粘性不高。再加上支付宝作为短剧赛道的后来者,有相当多短剧片方还持观望态度,不会选择其作为首发平台,因此就导致支付宝的短剧往往是多轮流转后的产品,用户付费意愿相对不强。
为了强化用户的认知,支付宝还使出了经典的红包激励模式,通过看剧领红包来拉新和激励用户,再搭配海量的免费短剧内容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那么问题来了,在支付宝多管齐下的情况下,他们的短剧业务能搞好吗?事实上,如果支付宝真能做好短剧,此前的短视频和直播业务可能早就做得有声有色了。
早在 2023 年,支付宝方面就宣布全面开放用户生成内容(UGC)入口,支持用户在 App 首页第三 Tab 栏发布短视频内容。当时为了吸引创作者,他们甚至给出了每万次播放 266 元的超高价码。然而这番尝试最后无疾而终,承载短视频的生活号现在更是已经从首页 Tab 栏中消失。
到了 2024 年,支付宝又盯上以秀场为核心的泛娱乐直播,为吸引直播公会的入驻,给出了公会最高 80% 的分成激励,符合条件的优质主播还能拿到每月最多 3000 元的保底补贴。可是现在打开支付宝的直播广场页面,即便是上了推荐位的直播间,点赞量往往也只有可怜的三位数。
既然如此,支付宝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内容业务呢?其实这是因为在一众日活过亿的超级 App 里,支付宝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名落孙山,用户真的只是 " 即用即走 "。换而言之,顶着全球最大非社交类 App 的头衔,支付宝在互联网世界的影响力甚至还不如知乎、B 站。
相比百度搜索、微信,支付宝其实才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 " 水电煤 ",尽管它确实很重要,但在普通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却又是 " 小透明 ",这其实也是工具类 App 独特的 " 资源诅咒 "。相比其他互联网产品,工具类 App 的特点就是下限高、上限低,因为只要能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就不愁没人用,可想要突破既有场景就堪比登天还难。
如果支付宝甘于只做一个金融科技类产品也就罢了,可偏偏他们还有野心,想要做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对于想要拥有统筹服务业的聚合力、做全球最大数字生活服务入口的支付宝来说,用内容来粘住用户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项。
如若不然,一个用完即走的产品显然不可能成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所以这就是支付宝在内容化这个道路上锲而不舍的关键。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