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修编后的《" 三北 " 工程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各地区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 " 三北 " 工程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工程建设范围涉及 1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65 个县(市、区、旗)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 13 个师市。其中,东部丘陵平原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 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1 个县。
1978 年,我国启动 " 三北 " 工程建设,建设期为 1978 — 2050 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经过 40 多年不懈努力,已完成两个阶段、五期工程,实现营造林保存面积 3174.29 万公顷,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 33.6 万平方千米,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率分别提高到 13.84%、39.63%,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铸就了 "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 的 " 三北精神 ",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据悉," 三北 " 工程第三阶段共分三期建设。其中,2021 — 2030 年为六期工程,全力打好黄河 " 几字弯 " 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促进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 0.77 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达 40.9%,67% 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达 22%。2031 — 2050 年为七期、八期工程,其中,七期工程以全面巩固六期工程治理成果、持续提高关键地区植被盖度为主攻方向,八期工程以提质增效、整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主攻方向。到 2050 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 1.9 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达 43%,可治理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达 25% 以上,退化草原和湿地有效修复,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沙尘天气、泥沙危害全面缓解,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提升,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在战略布局方面," 三北 " 工程建设范围涉及 1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65 个县(市、区、旗,以下统称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 13 个师市,总面积 448.6 万平方千米,分为 4 个屏障建设一级区和 30 个二级区。其中东部丘陵平原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 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1 个县,涉及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太行山东麓等地,分为 7 个二级区。该区主要面临林网缺损、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部分湿地萎缩、黑土流失等问题。主攻方向:加强东北平原生态综合治理和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加快退化草原、盐碱地、侵蚀沟和湿地治理,全面治理沙化土地,推进沙化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护恢复重要物种栖息地和生态廊道,加强冻土和黑土区保护。建设珍贵树种、特色林果和优质牧草基地。
根据 " 三北 " 工程分区布局,天津蓟州区要加强华北落叶松、油松、蒙古栎、枫桦等天然植被恢复与修复提质。注重乔灌混交配置。构筑京津冀水源涵养带。推送窄林带、小网格。恢复沟道矿山植被。建设风沙防护带。加强退化草原修复、重要物种栖息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山沟和山前冲积台地发展板栗、核桃等特色林果。打造重要的经济林产业带。
天津西青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通过断代补植、更新改造并举,修复老化林网。推广生物篱带种植等治理模式。推进沙化土地和盐碱地治理。推进环首都、雄安新区等绿色网格建设。构建大尺度城市绿色空间。打造生态缓冲区。积极推进海滦河流域 " 六河 " 和重要湖库绿色生态治理。发展干鲜果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
记者 李文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