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 前天
当AI艺术展照进百年老建筑:一场历史与未来的艺术对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在哈尔滨道里区西十三道街 43 号的东和昶 1917,这座由百年老建筑蜕变而成的宽街文化复合体里,此前因先锋艺术展和孤独症画展而成为 " 流量担当 " 的门洞画廊,日前迎来第三场艺术展《AI 照进现实》——来自全球 21 位艺术家的 76 组 AI 艺术创作,以充满灵性与想象力的 AI 世界,让百年砖墙与数字流光相遇,让传统空间与未来感深度交融,为市民与游客开启了一场关于艺术、科技与人类感知的探索之旅。

时值金秋,哈尔滨文旅热潮持续涌动,百年老建筑的砖墙以 AI 艺术展为媒介,重新诠释城市文化的包容性与时代感,回应百年历史名城对文化创新与融合的深切呼唤。

未来已至:

百年老建筑中的 " 数字奇境 "

步入东和昶 1917 的门洞画廊,时间仿佛在这里发生了奇妙的折叠。百年老建筑的门洞砖墙间,光影与数字交织,包括平面图像、视频和音乐在内的 76 组艺术作品,全部由 AI 制作,创造出一种既厚重又轻盈的神秘氛围。门洞画廊两侧的百年砖墙上,AI 数字艺术作品与老建筑的砖石纹理相得益彰。

开放的空间、老建筑穿越百年时光的气场,在 AI 艺术照亮的当下,让每一个走进其中的观展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微妙的电流场中。空气中,弥漫着技术与艺术碰撞产生的特殊能量。百年门洞,如同一条跨越时空的隧道,引领每一个观展者,通向充满想象力与未来感的艺术秀场。

门洞画廊策展品牌 " 骼路 ",巧妙利用百年老建筑门洞的空间特性,让光影、声音与数字技术在此深度融合,创造出多维度的感官体验。策展人抽抽将三个艺术模块分解在画廊两侧,创新策展思路,为观展者打开 " 五感 " ——

一面墙上,集中展出使用算法生成、技术复杂、色彩强烈、具有美学规律的平面作品,根据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不同系列,通过精心排布,用 AI 视觉探索微观与宏观世界的连接,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界限,形成一条视觉上的 "AI 艺术发展脉络 "。" 我们希望让观展者见识到,AI 不再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能够激发无限创新的画笔,同时也充分体现人类与 AI 在创作过程中的协作关系。" 抽抽说

另一面墙上,为了突出 AI 视频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抽抽在整面墙做了大量留白,将视频展区单独设置在展墙上。她将所有 AI 视频做成合集,包括剧情、场景、MV、广告等作品,总时长两个小时。她还特地在对面的平面作品展示墙下,专门设置了观看座椅——观展者可以在画廊中坐下来,沉浸式走进 AI 艺术作品的视觉世界,细细品味这些由算法生成却充满人文思考的视觉叙事。

来自本土品牌 AUV 音品,此次与艺术展深度合作,用顶级专业音频设备,让音乐展区包括《诗意的复苏》《算法的能量场》《合成的灵魂独白》等 3 个主题单元、7 个 AI 声音故事作品,如同瞬间将观展者带入一个神秘的数字宫殿,亲历无尽神秘的未来世界……

在艺术展现场,不少观展者向记者表示,这场 AI 展令人惊叹的是,它彻底打破了以往人们对 AI 创作的刻板印象。它们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演示,而是充满温度的艺术表达。一些作品探索微观与宏观世界的连接,消融了有形与无形的界限,容易激发观展者对万物相互关系的思考,通过沉浸式数字艺术来探讨无限现实的循环。

在这场百年老建筑里的 AI 艺术展中,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代号,而成为了承载情感与思考的媒介。每一组作品,都通过巧妙的设计,赋予了人性化的互动体验,也让观展者感受到与 AI 共同进行 " 精神创作 " 的神奇时刻。

策展匠心:

构建人机共生的艺术实验场

本次参展的 21 位艺术家,构成了一幅全球化的 AI 艺术创作地图。他们跨越地理边界与文化差异,展现出 AI 艺术创作的丰富维度。从国内一线影视从业者到美国知名高校教授,再到充满探索精神的退休人士,这些创作者背景的多元性,恰好印证了 AI 艺术创作的民主化特质——技术不再是专业艺术家的专属工具,而成为每个人都能使用的创意画笔。

抽抽介绍,许多参展作品正在参与国内外重要的 AI 艺术竞赛和电影节的 AI 单元,这充分展现了 AI 艺术创作领域的成熟与深度。"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技术的前沿性,更体现了艺术表达的深度和人文思考的厚度。"

"AI 曾经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我们无法完全适应,甚至对它感到恐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 抽抽向记者描述她对 AI 艺术的理解,"AI,它可能是我们的得力助手,也可能是一直在掩饰自己真正的野性。虽然充满未知,但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亿万年生命进化过程中的魅力和乐趣。"

这名资深策展人,带领 " 骼路 " 团队,用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将这座百年门洞,打造成一个探索人机关系的艺术实验场。

在 " 骼路 " 团队看来,国内先进的 AI 艺术展,一定不只是为了展示更炫目的技术手段,而是将策展逻辑、体验结构、观众交互全面重构的系统性创作,需要人文直觉结合技术智能。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抽抽从全球范围内甄选作品。" 先不看作者背景,只看作品能不能首先打动到我。" 在抽抽看来,AI 艺术展的选品标准更为特殊," 应当更注重艺术本身,而非单纯的技术炫耀 "。

最终,《AI 照进现实》的布局,经过精心设计,使作品之间既保持独立,又相互关联。每个展项之间并不是完全隔离的,它们彼此交织,相互联系,却又能够和谐共存。这种巧妙的融合感,让观展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只来自 AI 的独特艺术魅力。而从观展者反馈来看,现场强化了与作品交互的流畅性和 " 丝滑 " 的体验感——让观展者通过 AI 艺术," 忽略掉技术本身的存在 ",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体当中来。

特别是在视频作品的组织上,抽抽并没有简单地将作品线性排列。" 即使每一个作品都是独立的故事、独立的主题、独立的表达,但是串起来的话,要重新寻找新的叙事表达。" 抽抽最终是按照不同的主题风格,将作品进行穿插排布,形成一个更大的艺术品整体,将展览语言与 AI 艺术语言深度融合在一起。

这种策展思路与当代 AI 艺术展览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在抽抽看来,AI 虽然能提供新颖视角,但在文化判断与情感表达上,仍需人类策展人的主导。抽抽的策展实践,正是 " 人机协同 " 模式的体现——借助 AI 技术,拓展艺术边界,同时保持对人文审美判断的尊重。

很多观展者告诉记者,展览中最引人深思的是那些探讨 AI 生命性的作品。很多作品,不仅让人感受到 AI 的生命力,甚至仿佛能够读懂观众的情绪,将内在感受转化为可视的光影变化。

在百年老建筑的叙事中策划一场 AI 艺术展,几乎无从参考。抽抽告诉记者,最大的挑战,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中途可能有好几次,都很想放弃 "。她坦言,筹备过程无比艰辛。但她坚持最初的设想——做一个群展,汇聚尽可能多的作者,选出在艺术风格、形式与理念上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一场 " 千人千面 " 的艺术展,让人们一览国内 AI 艺术的先进水平,了解 AI 技术在全球发展的现状。

在这样的艺术诚意下,本土品牌 AUV 音品向门洞画廊抛出 " 橄榄枝 "。这次合作,不仅保证了 AI 艺术展中的音乐作品,通过顶级专业设备得到完美呈现,也为艺术机构与商业品牌的共赢模式,探索了新的路径。

虫洞寻光:

用百年老建筑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

抽抽透露,此次艺术展的作者遴选过程,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 " 寻光之旅 "。她在全球范围内搜寻 AI 艺术创作者,前后联系过至少六七十位作者。" 一开始只是觉得他们的作品好,结果一联系发现,很多是这个领域的大神级别。"

随着调研深入,她不断发现不同领域里越来越多优秀的创作者。他们参展作品的技术含金量,同样远超常人想象。抽抽解释说:" 如果我们不了解技术,用我们理解来说,这些作品无非是‘自动生成’的。实际上远远不是的。" 在和作者们的交流中,她了解到,这些优秀作品的工期非常长,过程繁琐,技术极其复杂。作品背后,是漫长而艰辛的创作过程。抽抽同样希望通过这场展,打破人们对 AI 艺术 " 一键生成 " 的刻板印象。

这些作者的工作节奏,为策展的前期沟通带来难度。不仅如此,很多作者之前更多以参与 AI 比赛居多,对艺术展相对陌生。比赛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和主题要求,而展览更注重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融合。初始沟通时,抽抽发现,尽管他们中很多人对 AI 艺术展缺乏概念,但当他们了解到哈尔滨东和昶 1917 与门洞画廊的展览,特别是当了解到东和昶 1917 百年老建筑的历史底蕴后,观念发生了转变,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

这种好奇,最终转化为信任与参与。" 他们前前后后给到我的作品,一共接近二三百组。" 抽抽告诉记者,通过 " 在百年老建筑里做 AI 艺术展 " 的契机,她十分感动于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在注重版权意识的行业里,最终与她建立的无条件信任。

在东和昶 1917 主理人宋兴文看来,百年建筑更像是宇宙中的 " 虫洞 " ——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正是这种 " 时空穿梭 " 的神奇特质,为 AI 艺术展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场域。" 老建筑活化利用,不仅是保护历史,更是创造对话。" 东和昶 1917 作为文化复合体,融合了包括文博、艺术、餐饮、休闲等十种融合业态,在哈尔滨文旅火爆的当下,成为城市文旅新地标。这种复合业态模式,同样为 AI 艺术展览提供了丰富的语境,让科技与艺术在历史空间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 通过观展,让人们可以坐下来,甚至住下来,这是对老建筑最大的尊重。" 宋兴文说,这种尊重,体现在不是将老建筑束之高阁,而是让历史肌理与现代商业有机共生。AI 艺术展在这种理念下,不再是冰冷的科技展示,而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实习生佟波 记者:王坤 文 / 摄 / 视频

编辑:马云鹏

相关标签

ai 艺术 哈尔滨 规律 音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