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娱 09-13
王琳自曝17岁时想买一双皮鞋,妈妈一耳光打到自己牙出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有些东西一生都无法和解,因为这是根深蒂固的伤。" 演员王琳在节目中谈起童年时的一句话,揭开了无数人关于原生家庭的隐痛。她坦言母亲从小打她直到 17 岁,而父亲的沉默与弟弟的 " 特殊待遇 ",更让这段童年记忆充满了难以释怀的复杂性。

王琳回忆,17 岁那年,她因想买一双皮鞋被母亲一记耳光打到牙齿出血。那是母亲最后一次打她——因为她抓住了母亲的手,郑重警告:" 你再敢打我,我就打你。" 那一刻,长期累积的恐惧终于被愤怒截停,肉体暴力虽告终结,心理伤痕却从未褪去。

而这甚至不是最窒息的记忆。她提到,曾因织错一件毛衣被持续打骂整整两个月。母亲下班回家时在楼下大喊 " 王琳帮我拎包 " 的声音,成为她童年最深的恐惧。 " 听到全名就本能发抖 ",她说," 我没有小名,妈妈永远叫我王琳。"

更让她意难平的,是家庭中赤裸裸的差别对待。弟弟王华被母亲亲昵地唤作 " 华华 ",而对自己,父母自始至终只叫全名。一个称呼,折射出情感天平的严重倾斜。直至今日,她仍与弟弟疏于联系,童年被区别对待的感受显然从未真正消散。

而在这场持续多年的家庭暴力与情感冷遇中,父亲始终是一个沉默的旁观者。王琳直言:" 爸爸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他不站在任何人一边。" 这种无声的纵容,加深了她的孤立与无助。

尽管伤痕至今仍在隐隐作痛,王琳仍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她将母亲送至养老院,承担所有费用,每月进行短暂探望。但她坦诚,母女之间几乎没有肢体接触,互动也充满负能量,每次停留时间都不长。她清晰区分了 " 责任 " 与 " 爱 " 的界限—— " 养她是我的责任,但责任不等于爱。"

王琳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是因为她戳破了许多家庭 " 以爱为名 " 的伪装。她拒绝用 " 时间会治愈一切 " 来自我安慰,也拒绝美化并原谅那些本就不该发生的伤害。这或许是一种清醒,也是一种勇气:有些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些人,则用一生试图摆脱童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王琳 王华 天平 窒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