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同济大学医学院举行 2025 级开学典礼。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以歌手陈楚生的《获奖之作》作为开场,愿通过这首歌让在场新生明白," 获奖 " 的意义并非外部的加冕,而是生命本身的珍贵。
" 你们选择了医学,就是选择了一条持久艰辛却最难忘的路。" 正值开学迎新之际,郑加麟以 " 获奖(WIN)" 为关键词,送给新生三把钥匙,W for Willpower(毅力),I for Innovation(创新),N for Nourish(滋养)。" 这三把钥匙寓意着胜利和收获,代表着通往‘获奖’之路必备的三个要素,望学生们以此为起点,开启一段终身学习、持久艰辛、不断‘获奖’的医者之路。"
以下为郑加麟的讲话(有删减):
第一把钥匙:W for Willpower
医路铸志,以毅力锻造医学脊梁
医学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令人惊叹,今天的标准疗法,明天可能就被新的证据推翻。唯有保持终身学习,才能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它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是 " 板凳要坐十年冷 " 的定力。
在持续学习、不断精进的漫漫征程中,你们所收获的,将远超一纸文凭或一座奖杯。每一次对疑难病症的豁然开朗,每一次得到患者由衷的信任与托付,每一次通过协作创造的生命奇迹——这一切,都是时间对你最珍贵的馈赠。
成长与成熟本身,就是一种终身 " 获奖 " 的状态。这不是外在的荣誉,而是内在的丰盈;不颁发给某一刻,而是贯穿于每一刻。
真正的强者,懂得寻求帮助,懂得与同伴并肩作战。当你感到疲惫或迷茫时,请向身边人倾诉,这不是软弱,而是为了积蓄更强大的力量再次出发。
第二把钥匙:I for Innovation
医路破界,以创新突破医学边界
真正的创新之路,是一条同时指向高远与深潜的道路。
" 全国先进工作者 " 徐美东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及内镜诊疗工作,专注于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与内镜微创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性地开展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内镜微创技术,对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 获得者张鹏教授,长期围绕 " 难治性肺癌 " 开展精准治疗与机制研究,揭示小细胞肺癌的蛋白质组学分子特征,提出分子分型特异性精准治疗策略;解析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介导难治性肺癌发病及耐药的多维度分子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完成难治性肺癌的系列新辅助治疗临床试验,建立难治性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新模式。
他们 " 向上的路 " 是由无数个在实验室、在临床现场 " 向下 " 深钻技术细节、反复验证调试的日夜所铺就,他们的实践生动证明,唯有向下的深度,决定了向上的高度。
所有伟大的、变革性的创新,无一不是源于对基础研究 " 深海底 " 的执着探索,源于对临床实践 " 第一线 " 的深刻洞察。这需要你们敬畏基础,甘于从最根本的科学问题做起;拥抱交叉,主动潜入工科、理科、人文的 " 深海 ",汲取创新的养分。
今年 5 月 20 日,同济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致力于系统性建设医学数据存储与计算中心、智慧医学教育中心两大支撑体系,重点打造四大特色系统或者平台。
这些创新成果的落地生根,依赖于每一位同济医学人对基础研究 " 深海底 " 的执着探索、对临床实践 " 第一线 " 的深刻洞察。登顶的路径,恰恰在于 " 深深海底行 " 的坚守与耕耘。
第三把钥匙:N for Nourish
医路滋养,以仁爱厚植医学沃土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其最深沉的动力和最终的归宿,是对人的关怀。这种关怀的能力,需要被持续地滋养和培育。
在同济医学,滋养体现在同济特色的卓越医师和医学科学家培养模式中,我们致力于培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卓越医学人才,致力于培养有温度的医者。
过去的这个暑期,多支学生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各地,足迹遍布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江苏等地,这正是这种滋养理念的生动实践。当医学生们走进民众时,传递的不仅是医疗技术和健康知识,更是跨越地域的人文关怀。
8 月,史玉玲教授荣获 " 仁心医者 · 上海市仁心医师 ",她说," 患者的笑容,才是医生所能获得的最高勋章 "。她近三十年如一日,专注于银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这份仁心在她的团队中得到传承,他们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案,用行动诠释 " 医者仁心 " 的真谛。
同学们,首先要滋养你们的仁爱之心。对待生命,永怀敬畏与悲悯;对待患者,常念 "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 之重。
其次,要滋养你们的学识与灵魂,广泛涉猎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涵养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将成为你们与患者共情、与社会对话的深厚基础。还要学会相互滋养,共同成长。
在师长的言传身教中,在团队的协作共进中,彼此启发,相互支持,营造一个共同滋养、共同进步的学术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